2024年3月 - 我讀到的好內容

2024/03/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社區問題自己解 民眾參與「社區設計」的N種可能

第一次接觸到「社區設計」這個概念是在相信世代協會的ESG永續城市志工中,大家長Timothy和大家推薦可以去看社區設計工作室「studio-L」創立者山崎亮的作品。

-

-

而我開始浸在社區設計的理念之中。

從「人」出發去設計場域,「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概念,即是「不只設計看得見的空間,更要設計看不見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我著迷於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個想法,和我人生的終點不謀而合。於是我開始思考,要如何將社區設計與我想要打造的社群咖啡館做連結。

-

在「社區問題自己解 民眾參與『社區設計』的N種可能」一文中,提到要讓擁有概念與理念的「議題社群」與當地的「地緣社群」(如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進行社區工作,對公部門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議題社群能為地緣社群帶來新的視角與創意,而地緣社群則相對能提供議題社群,實務上所需的人力或空間等資源。

而這樣的現象在台北最容易出現,因為人口流動性高,許多事物和資訊在都會區裡匯集,同時由於此處具備高度的包容性,能夠接納新創想法,因此造就了這番奇特的都市現象。

-

而我的觀察也是如此,有些事情,在台北真的比較容易發生,不只是因為許多人聚集在台北,也是因為台北交通的便捷性,還有藝文活動的活躍性。

-

文章作者: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黃馨君
文章連結:社區問題自己解 民眾參與「社區設計」的N種可能


二、現代社會的人力資源困境(7)

找不到工作跟缺工,兩者是同時存在的現象。

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產業缺工」這個詞已經很久了,尤其是新聞不斷報導關於餐飲業、旅宿業的消息,讓人感受到這件事非常嚴重。

從我的生活體驗來看,我開始發現公司附近的餐廳越來越早關門,還不到晚上8點就已經找不到東西吃了。而連鎖餐飲像是摩斯或吉野家,出餐的速度則是越來越慢,整體的用餐體驗開始下滑。

我想,這大概就是餐飲業缺工造成的結果吧!

-

更慘的是,越高技術的人力,培養時間越久,也就越欠缺同等級工作跨行的能力。所以當一個國家培養方向錯誤,或是中途遇到什麼問題,例如台灣生技業被政治打壓下去,就會呈現下圖的狀況。

看到這段文字時,觸動了我心中的某一處。

台灣的生技業其實曾經有一度要起飛,但在政治惡鬥的影響下,直到今日仍處境相當困難。

看到有許多人會在新聞底下留言:「不是缺工,而是缺便宜的勞工」。

在台灣,若去和當紅的科技業、半導體產業相比,那薪資對比下來的剝奪感,是真的非常的重。只要不是賺錢的產業,在台灣連要生存都相當辛苦,而生技業是在這裡面相對上沒那麼辛苦一點的。

-

低薪、高房價的環境,造就少子化是非常能夠理解的,因為當我們開始來考慮要不要結婚生小孩的時候,第一個思考的點就是自己是否能夠給自己的小孩一個好的環境。

為的是不想讓自己的小孩跌入下一個階層,辛苦地過一生。

-

文章作者:王立第二戰研所
文章連結:現代社會的人力資源困境(7)


三、台灣致敬日本案例的失敗經驗-漫談場域營造模式移植

-

這個月受到朋友Stan的邀請,來參加由東京裏物語主講的講座《日本地方創生與台灣中產自救策略》。

東京裏物語在文章中提到他所定義的「場域營造」是:

在特定時空間內,有目標的去設計一人到數人間的人際關係。

比如說去打造良好的用餐環境、打造良好的討論環境、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透過各種軟硬體去促成場域的目的,就是所謂的「場域營造」。

-

我將社群咖啡館與場域營造聯想起來,再次體會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我發現其實相信世代和許多地方創生、社會創新的夥伴想要做的事情其實是重疊的。

我在心裡這樣想著,或許我找到了,能夠讓我用一生去實踐的事情了。

-

文章作者:東京裏物語
文章連結:台灣致敬日本案例的失敗經驗-漫談場域營造模式移植
文章作者:黃鼎詒
文章連結:日本地方創生與台灣中產自救策略分享


托馬斯的心理話

眼看三月也飛快地過去了,這個月工作上在全力開發新客戶,把該交的貨交完。

在工作時心中產生了一些波動,而後隨之散去。

-

我在第一季的尾巴去桃園神社和大溪老街來一場短暫的小旅行,參加了主講日本地方創生的講座。

-

不斷地接受刺激的我,在思考中,漸漸畫出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更認識自己,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來迎接四月吧!


這裡是我的內容策展室,我會在這裡放上我這個月讀到的好文、好書或是透過任何載體所傳達的內容,歡迎你一同與我欣賞。
96會員
183內容數
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咖啡館的空間,喜歡感受店家打造出來的環境與氣氛。社群咖啡館是以「社群」為主體,提供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安心入內的交流空間,歡迎你來到我的社群咖啡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