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日AMA 網友 賴定辰 發問)
我的答案:「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
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 Wadhwa 在《Inner Mastery, Outer Impact》這本書中表示,成為大人物的關鍵,是一個強大的精神內核,對外部所有事物應對自如。
你以為你能控制外部結果,實際上,你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內心。
「你永遠都不會有比自己更大或者更小的控制權。」— 達文西
關於「如何圓融」,書中有個故事:
有個年輕的有機化學家 Babett ,她的實驗室老闆 Gordon 是行業中赫赫有名,但脾氣暴躁的化學家 。
有天 Babett 找老闆討論他們共同掛名的論文,Gordon 劈頭就說:「你那篇論文是我看過最糟的垃圾,我已經丟到垃圾桶了。」
我們一般人遇到這種慣老闆,大概只能錯愕、生氣、然後默默找別間實驗室,把老闆給 fire 掉。
Babett 是個不同的人。
她這樣回應老闆:
「Gordon,你說那篇論文是垃圾,我一點也不意外,我寫得確實很糟。
我每次讀你的論文,都讚嘆你怎麼可以寫得這麼清晰,這也是為何我想和你一起工作。
我們現在的研究結果非常重要,那篇論文如果可以寫得好,可以是有重量級貢獻的。
那篇論文可能真的很糟,但我想知道你能否給我一點建議?我想盡可能從你身上學習。」
Gordon 態度馬上翻轉,從垃圾桶中翻出論文,和 Babett 一起修改。
你仔細分析這段對話,至少有五個技術點:
1. 認同對方:「我一點也不意外」,四兩撥千斤,一句話化解衝突。
2. 彩虹屁輸出:讚美到對方自豪的點上。
3. 觀點轉化:論文很糟,但是研究成果很重要,必須發表。
4. 提升價值觀:不是我在追求論文的名譽,是我們一起為科學做出貢獻。
5. 具體行動 CTA:「能否給我一點建議?我想從你身上學習」
一段話,30 秒內輸出 5 個技術點!什麼叫做圓融,什麼叫做通達。
Babett 的境界,不只靠說話技術,更是一種「掌控內心」的深厚底蘊。
這就是「處事圓融」的底層邏輯:
你永遠不能控制別人說什麼話,但是你可以精通控制自己,進而影響他人。
如何精通控制自己?我的方法是「讀書」。
不只是《原子習慣》那類自我成長工具書,也讀經典、哲學、文學之類的書。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逛書店,從自己有興趣的書開始看。是什麼都沒關係。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樣選書,我個人很推薦還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先讀羅振宇的《閱讀的方法》。
這本書是我讀過「最美好的文普書籍」,它給你建立「什麼叫智識」的底蘊,也告訴你讀書真正的意義。
看完這篇文,真正會去讀這本書的人很少。但他們會是發現寶藏的人。
---
《書不起》電子報,專門寫作「給創作者的流量心法」,幫助你換檔起飛。
訂閱連結在個人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