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金剛分.莊嚴淨土分第十》導讀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文: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raw-image

※導讀:  

【須彌山王】:須彌山既高且大,為眾山之王。王日休註曰:「須彌山王者,以此山在四天下之中,為山之極大者,故名山王。」  

【大身】:對於丈六之小身而謂之遍虛空之大化身。陳雄註曰:「文殊菩薩問世尊:『何名大身?』世尊曰:『非身是名大身,具一切戒定慧,了清淨法,故名大身。』蓋亦指真心言之也,如此則真心可以吞須彌山矣。」  

【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為大不?】:譬如有人,他的身體有如須彌山王這麼大,你認為如何呢,他的身形是否很大呢?佛作是問,是接續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來。  

【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以世俗諦緣生之相狀來說,雖然身相有如須彌山王的確是很巨大,但有相即可度量,大和小不過是相對待而言,並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縱使身相如此巨大,亦不過是因緣生法,緣散終將散滅,非是恆常真實之身。佛陀說「非身」,非是此因緣生法、如幻假有之身相,而是具一切戒定慧,了清淨法,清淨無相,無住著,無罣礙,包太虛,藏沙界,雖須彌山王不足以擬其大,只是假借一個名,稱之為「大身」而已。筆者參考各家註解論述,「大身」者,或言法身,或言報身,或言化身,實則法報化三身,不一不異,皆指真性常住而無變壞,其心量廣大,無形無相,遍虛空,盡法界,須彌諸山總在空中,是名大身。佛作此問,即是藉由此問答,遣大比丘眾之惑,莫聽聞「於法實無所得」以及「即非莊嚴」之言說而著空見,蓋因如來真證的心量猶如虛空廣大,含藏萬法、能生萬法。何謂如來真證的心量?離一切之所緣能緣而住於無心是也,亦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是呼應方才教示之語。《楞伽經》云:「觀諸有為法,離攀緣所緣,無心之心量,我說為心量。」因此,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若心不取山王體之相,不作是念「我是山王」,以無分別故,平等見諸相,應無所住而生清淨心,其心量猶如無相虛空之廣大,方是名大身。同樣的,在莊嚴淨土上之受報身佛,得無上法王體,了清淨法,已於諸法得自在,具有無邊的法相莊嚴,猶如月光,照臨萬象,週遍法界,故名為大。但法王不取彼法王體,不作是念「我是法王」,乃是具一切戒定慧,無有諸漏,遠離有為法,無有因緣造作,是實有我體,以不依他緣住故。彌勒菩薩偈頌云:「如山王無取,受報亦復然,遠離於諸漏,及有為法故。」  

筆者根據天親菩薩所造之《金剛般若波羅蜜論》,分析本分之篇章架構如下:  

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如來法者,譬如日光明照,無有邊際,是法不可取、不可說,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皆由自性自悟。  

若是法不可取及說,云何諸菩薩深心發願,修因證果,而取莊嚴佛國淨土?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菩薩六度萬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所謂莊嚴,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若菩薩不取莊嚴佛土,云何報身佛於莊嚴佛土上受取樂報?是佛取自法王身耶?不也,如山王無取,受報亦復然,遠離於諸漏,及有為法故。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量廣大,遍虛空、盡法界,離攀緣所緣,不依他緣住,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以是義故,「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可取及說,是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也。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莊嚴淨土分

avatar-img
16會員
14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導讀:   【莊嚴】: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   【佛土】:指佛所教化和居住的國土,又稱為佛國、佛界、佛剎,淨土、淨國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本分是延續前分〈依法出生分第八〉,佛告須菩提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而來。在此分裡,須菩提回答佛陀:「實無有法名阿羅漢。」正因須菩提有此領悟,故而證得了阿羅漢之果位。那麼在〈無得無說分第七〉佛陀又為何還要再問須菩提:「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為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導讀:   【莊嚴】: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   【佛土】:指佛所教化和居住的國土,又稱為佛國、佛界、佛剎,淨土、淨國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本分是延續前分〈依法出生分第八〉,佛告須菩提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而來。在此分裡,須菩提回答佛陀:「實無有法名阿羅漢。」正因須菩提有此領悟,故而證得了阿羅漢之果位。那麼在〈無得無說分第七〉佛陀又為何還要再問須菩提:「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陀對大眾開示:用神力把須彌山移動到遠方不算難;佛滅度後,若有人能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這才是難事。如果有人能短暫地誦讀此經,十方諸佛歡喜讚嘆、護念此人。此外, 只要念誦或解說《妙法蓮華經》,多寶如來一定會現前隨喜。讀誦《妙法蓮華經》功德殊勝,必定要盡力善勸有緣之人共同誦經,方能增上福田。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此品全文以雲雨藥草的譬喻來再次說明佛法一乘的觀念。         世尊首先再次解釋佛法智慧與功德無法說盡,加上眾生根性不同,才以隨宜所說的方便法來開示眾生。佛陀以三草二木的不同大小來譬喻眾生的不同根性,小藥草比喻人與天人,中藥草比喻聲聞與緣覺,大藥草比喻藏教菩薩,小樹比喻
Thumbnail
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忉利天居住在須彌山頂,山頂上有一座華美無比的皇宮叫善見城,是由 帝釋天所統治的。皇宮的周圍是眾天神所居的處所。再上空為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諸天、無色界諸天。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退休後,才開始學佛。 有一天,他看到我給他的一張須彌山的圖,他發現光是山腰的四天王天人就有五百歲壽,忉利天人壽千歲,夜摩天人壽二千歲,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壽一萬六千歲。 這時,他跟我說,他學佛後也不貪心,寧可發願,只求往生天界,壽千萬歲,就已滿足。 我聽了,不免為他擔心,於是對他說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經典原文出處:節錄自《大智度論》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釋論第十一(第六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文殊師利本緣: 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 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淨法音:空、無相、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陀對大眾開示:用神力把須彌山移動到遠方不算難;佛滅度後,若有人能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這才是難事。如果有人能短暫地誦讀此經,十方諸佛歡喜讚嘆、護念此人。此外, 只要念誦或解說《妙法蓮華經》,多寶如來一定會現前隨喜。讀誦《妙法蓮華經》功德殊勝,必定要盡力善勸有緣之人共同誦經,方能增上福田。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此品全文以雲雨藥草的譬喻來再次說明佛法一乘的觀念。         世尊首先再次解釋佛法智慧與功德無法說盡,加上眾生根性不同,才以隨宜所說的方便法來開示眾生。佛陀以三草二木的不同大小來譬喻眾生的不同根性,小藥草比喻人與天人,中藥草比喻聲聞與緣覺,大藥草比喻藏教菩薩,小樹比喻
Thumbnail
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忉利天居住在須彌山頂,山頂上有一座華美無比的皇宮叫善見城,是由 帝釋天所統治的。皇宮的周圍是眾天神所居的處所。再上空為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諸天、無色界諸天。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退休後,才開始學佛。 有一天,他看到我給他的一張須彌山的圖,他發現光是山腰的四天王天人就有五百歲壽,忉利天人壽千歲,夜摩天人壽二千歲,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壽一萬六千歲。 這時,他跟我說,他學佛後也不貪心,寧可發願,只求往生天界,壽千萬歲,就已滿足。 我聽了,不免為他擔心,於是對他說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經典原文出處:節錄自《大智度論》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釋論第十一(第六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文殊師利本緣: 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 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淨法音:空、無相、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