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79):善與人交—抑或是暗示晏子品德有虧

論語漫讀(79):善與人交—抑或是暗示晏子品德有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第五)

raw-image


晏嬰,字平仲,就是大名鼎鼎的齊國卿相晏子。晏嬰不但能說善辯,而且還善於與人相交相處。

 

一般而言,交往久了,互相很熟悉了,甚至成為要好的朋友,相處就比較隨便。說話比較隨便,禮節上也很隨便。比如,相互稱呼不再用敬語,叫名字叫小名。見面也不行禮了,而是拉把手拍拍肩。所謂『近之則不遜』(陽貨第十七)

 

但晏嬰與人交往久了,也很注意分寸,保持適當的距離。與之交往的人,一直對其魏敬重。所以晏嬰善交,有兩層意思。一是他善於與人拉上關係,二是善於與人相處,保持一定距離。

 

其實,晏嬰很不待見孔子的。《孔子世家》記載,晏嬰對齊景公說,『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正是由於晏子在齊景公面前說孔子和儒家的不是,齊景公才沒有重用孔子。

 

孔子也說過晏嬰的壞話。如《晏子春秋》記載,孔子到了齊國見到齊景公,齊景公問:『先生奚不見寡人宰乎?』孔子則答到:『臣聞晏子事三君而得順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見也。』 說晏子這人人品不怎地,侍奉了三代不同性子的君王,說明他有三心,沒有做人的恒定準則,所以不見。這話還是很狠的,暗示晏子有可能背叛齊景公。要是齊景公信了孔子的話,晏嬰就玩蛋了。

 

孔子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第一)。晏嬰能說善辯,說不定這就是暗指晏嬰。可能出於某種原因,如孔子怕別人以為自己懷有私怨,而晏嬰的風評又較好,而對晏嬰不指名批評。

 

『善於人交』算是對晏嬰的好評。不過也不算多好的評語,與對孔文子和子產的評價就差多了。『善於人交』算是一項能力,但也不是很重要的能力,更不是品德方面的指標。孔子最注重品德。德才兼備最好,有德無才次之,無德有才又次之,最次的是無德無才。

 

也許是有弟子向孔子問晏子這人怎麼樣呀?孔子心裡對其很不滿,但又不好批評晏子,就挑了個不痛不癢的話來含糊過去。有時候,誇人那方面很行,但又不是特別重要的,多半就是暗示在其它重要的方面不怎麼樣。孔子這裡也可能是這樣,在暗指晏嬰在品德方面有所欠缺。

 

2020年6月30日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4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第五) 。 杇(wū),粉刷牆壁。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很生氣,在其它弟子面前責駡他:『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第五) 。 杇(wū),粉刷牆壁。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很生氣,在其它弟子面前責駡他:『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