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控制與生命探索:《可憐的東西》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中的時候,應該是第一次用自己的身心體會束縛,陰錯陽差進了學區知名的升學班,導師更是著名的強勢,明明已是禁止體罰的年代,我們卻還是在以成績為尊的標準下,遭受身體心理的責難。不過小時候無法言明這些,只想著長大,或是再也不長大了都好過當下。某個假日午後,難得有一大把的百無聊賴可以潑灑,我無所事事的趴在沙發上,偶然發現地上一隻螞蟻,不知道為什麼就只有那一隻,我的視線緊隨著牠繞,牠一直繞一直繞,像是找不到同伴和方向,世界於牠大到無所適從。我竟為此感到寂寞,總覺得窮盡牠的一生都找不到路,卻不過只在我連頭都不用抬的眼界範圍內罷了。

然後是高中,偶然和同學聊起曾經的那日午後,我說著我的憐憫和投射,他卻笑我傻,他說我的腦袋多大、牠的才多大,牠根本不曾感知害怕或寂寞,牠只不過活著。是啊!我們似乎酷愛自以為是的投射,替因故歇業的店家哀悼;替海生館裡的海豚海狗感到悲哀;替偏鄉原民拒絕開發,聲援保護傳統領域;擅自重啟《可憐的東西》電影中貝拉的生命,再控制他應該(或不應該)擁有情感......隨著我在世上體驗的越多,讀過更多的書、感知更多美好與不適,後來的我再也無法輕易認同或不認同「上帝」葛德溫、鄧肯。不問所以的賜予新的生命是好的嗎?帶領無知的他出走探索是好的嗎?當然用性別或權力的控制或迫害絕對是錯的,而以「禮教道德」、「善良風俗」或更高層次的什麼,作為奴役麻痺的手段,就又合理了起來嗎?

就如同紀伯倫在《先知》中寫下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我總相信自己是宇宙的孩子,所以父母、或電影中的「上帝」皆不過是媒介,生命必須依他們而生,但生命不屬於他們;而這副身軀、或電影中的「維多利亞」也同樣不過是容器,讓我們(或貝拉‧貝斯特)的靈魂安放,以來到這裡體驗世間一切。

小一點的時候好像更注重「體會」,對於萬事萬物要有所感,要愛這個世界甚過自己、要恨這個世界以證明投入;現在倒是比較在意「體驗」,放空整副身心的去吸收和承接,讓自己有所智識和話語權以做選擇,讓自己掙脫來自「我」、父母甚或社會的控制枷鎖,當然很難、很難,但仍是相信我已在其中試著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在《可憐的東西》電影中應可簡單的劃分黑白/彩色,是意識到自我與否,而隨著他出走的旅程,更是體驗了里斯本:性和慾望、船上:智識教育、階級和金錢,最後在巴黎妓院:反而成就了他對於身體和自我更完整的想像。而貫穿全片的體驗,大約就是關乎身為一名女性,面對的權力不對等的男性說教或脅迫控制。真正的人生旅途理所當然不是這樣劃分,能(需)體驗的更是不勝枚舉,以前以為總有一件事是一輩子都要抱持著的信念,殊不知那份唯一的信念竟隨著成長體驗不斷轉換,但目前維持較久的大概是「being human」吧!就不斷不斷的,讓自己去愛、去體驗、去感受,並一次次因自己的選擇而感到自由。


內容總結
可憐的東西
4
/5
48會員
98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但寧可相信對這世界尚有愛的時候,我願意有所堅持,在如何的陰霾與底層中,一定還是有一件事比錢更重要,像是和暗戀的女孩約會、鄰居的生日派對、社工的熱血和溫柔、沒有血緣的手足,都足以指引彼此在活著的時候好好活著吧!
其實比起劇情,更喜歡它的結構安排。酷似一篇篇短篇小說,除此之外各篇看似獨立,但是上一集的主角,和下一集的配角互換,最後各短篇迴圈成圓,上一個線索,在下一集拆解,十集後逐步收網,匯集成一段段人生,相遇、錯過、過客、相愛、遺憾......
我想就永遠這樣子好了,聽哀傷的歌、想念以前的事、作不好的夢,等自己好起來,或是永遠沒有。就算遇見下一個愛的人,也依然想好好記得那段,當作不痛的傷,畢竟曾在那麼深的心底,用靈魂愛過。
不過幸好,這世界上大概還沒有人真的懂量子力學。就連波耳都說:「如果你沒有被量子力學所困惑,那就代表你根本沒有徹底了解它。」而電影中波耳也說:「它就像是樂譜,重點不是讀懂音樂,而是你能聽到它。你能聽到音樂嗎?」無論詩或者樂,都有可解、不可解與不必解者,而我只是將電影純然歸還於藝術,欣賞它的美足矣。
再者身為女性,全世界都以為你只需要愛情,或者在適婚的年紀得到個足以溫飽更甚稍富裕的婚姻,而你此生即屬圓滿,於是為了夢想與證明,你甚至連寂寞都不敢,怕就此成了他們口中的所謂女人。可你就是,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有靈魂、情感、野心和天賦等,無須證明或者逃脫,因為你生來就是女人,遇到真愛的時候,可以用自己自在
每一個人即是一套封閉系統,就如iOS上架的軟體,Android無法下載,這並非誰邏輯謬誤,或是誰缺乏表達能力的問題,而是根本自始至終就是不一樣的系統。於是就語言文字的體系而言,我們可能始終都只能在相互誤解中,用溝通竭力靠近彼此。
但寧可相信對這世界尚有愛的時候,我願意有所堅持,在如何的陰霾與底層中,一定還是有一件事比錢更重要,像是和暗戀的女孩約會、鄰居的生日派對、社工的熱血和溫柔、沒有血緣的手足,都足以指引彼此在活著的時候好好活著吧!
其實比起劇情,更喜歡它的結構安排。酷似一篇篇短篇小說,除此之外各篇看似獨立,但是上一集的主角,和下一集的配角互換,最後各短篇迴圈成圓,上一個線索,在下一集拆解,十集後逐步收網,匯集成一段段人生,相遇、錯過、過客、相愛、遺憾......
我想就永遠這樣子好了,聽哀傷的歌、想念以前的事、作不好的夢,等自己好起來,或是永遠沒有。就算遇見下一個愛的人,也依然想好好記得那段,當作不痛的傷,畢竟曾在那麼深的心底,用靈魂愛過。
不過幸好,這世界上大概還沒有人真的懂量子力學。就連波耳都說:「如果你沒有被量子力學所困惑,那就代表你根本沒有徹底了解它。」而電影中波耳也說:「它就像是樂譜,重點不是讀懂音樂,而是你能聽到它。你能聽到音樂嗎?」無論詩或者樂,都有可解、不可解與不必解者,而我只是將電影純然歸還於藝術,欣賞它的美足矣。
再者身為女性,全世界都以為你只需要愛情,或者在適婚的年紀得到個足以溫飽更甚稍富裕的婚姻,而你此生即屬圓滿,於是為了夢想與證明,你甚至連寂寞都不敢,怕就此成了他們口中的所謂女人。可你就是,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有靈魂、情感、野心和天賦等,無須證明或者逃脫,因為你生來就是女人,遇到真愛的時候,可以用自己自在
每一個人即是一套封閉系統,就如iOS上架的軟體,Android無法下載,這並非誰邏輯謬誤,或是誰缺乏表達能力的問題,而是根本自始至終就是不一樣的系統。於是就語言文字的體系而言,我們可能始終都只能在相互誤解中,用溝通竭力靠近彼此。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繪幼兒園同學Ray來家裡玩。 小繪說:「Ray是男生中的女生,如果說幼兒園班上OO跟XX就是女生中的男生。」 我想了一下斯文喜愛閱讀的Ray跟總與單槓為伍坐姿豪邁的OO,大約可以理解繪的意思。 接著繪陷入沈思~「恩,小學的班上好像就沒有了。」 我:「你是說沒有男生中的女生、或女生中的男生了嗎
Thumbnail
在呂麗絲的臉書上學到,日本有位32歲男,Fumi君,過去的13年從未在公司上班,主要仰賴歷任女友的物質照顧,且已換了7任女友 (?!),分手原因通常是因為被求婚 (?!!),所以才結束關係。  詳情請逕行搜尋或直接看呂麗絲臉書。總之這是一個傳統軟飯男形象,但在現代其實行得通的生活模式/生涯規畫..
Thumbnail
性別與職業 碰巧與朋友聊到我目前選擇的職業,這職業的員工恰巧都是女性,這讓我們聯想到男女在生活經濟壓力的負擔上在目前的社會上還是不大相同,他們認為男生應該要有一定的經濟水平,應男生須背負著龐大的壓力,不管是經濟、親情、感情也是,女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相較之下比較沒有壓力。而我認為的是,在社會上每個
Thumbnail
整個人類都被下載了低頻恐懼 仇恨對立分離和猜忌懷疑程式   親愛的, 你很生氣、憤怒、惱怒。為什麼你的生活有著任何的限制?你不是一個有著新自由的新存在嗎?可能看似就像你從監獄釋放卻被在家軟禁了起來,因為確實,你的3D生活是某種監獄。在3D,你不被允許完全做自己。所以你經常質疑自己的行為或想法。不
早在2006年,紐約同意讓市民一生一次選擇出生性別的變更,只要證明已用新的性別生活兩年,取得醫生和心衛專家證明當事人會終身維持新的性別,就可以申請更換?照顧弱勢,政府便民,從性別開始!希望當男當女,尊重孩子選擇。我的性別我決定!不用父母、醫生來決定!
學生不僅存在於「學校」裡,同時也存在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機構裡,尤其各機構常開設講座、帶狀課程,大量學生接觸或長期於機構內受教育。各機構的陳設、常態性活動更需要含納性別平等教育的精神與教育內容。
Thumbnail
一部「同志能接受的專法」是可能的嗎?為同志立專法就是歧視嗎?在支持民法保障同性婚姻的情況下,我們同時也需要民法無法保障,而專法才能保障同志家庭的權益。 不用民法保障「同性婚姻」,而用「同性伴侶」概念立專法,可能是歧視。民法保障同性締結婚姻下,如果為同志家庭立專法,那權益促進與福利保障的可能性為何?
Thumbnail
會想結婚的同志,是想要穩定社會的同志。同性婚姻不但不會毀壞原有的婚姻、家庭制度,反而是認同與鞏固婚姻與家庭制度。上帝教我們智慧、慈愛、包容。需要了解上帝造人的多樣性,這是上帝的美意。在傳遞反同志權益的過程,總讓人因此遠離了上帝,聽不見福音,很多人聽到基督徒是感到害怕、恐懼,想到的是仇恨,而不是愛。
Thumbnail
  我想藉這封信,向所有教導過我的女性主義教師致意!我想告訴妳們,在妳們的帶領下,我/們真的很幸福!但我也知道成為女性主義教師很辛苦!   請讓我繼續跟妳學習更多,讓我/們有機會用愛的行動,回饋妳曾經給我們的教育愛。
我出生在戒嚴解除的時代,出生後沒幾年,台灣就解嚴了。我不知道什麼叫做「沒有言論自由」,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女人受太多的教育是浪費國家資源」,我以為「國會議員打架是很平常的事」,我以為「媽媽喜歡去參加讀書會是很自然的事」,以為「男生本來就要分擔家務」,甚至以為「女性當國家副元首稀鬆平常」。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繪幼兒園同學Ray來家裡玩。 小繪說:「Ray是男生中的女生,如果說幼兒園班上OO跟XX就是女生中的男生。」 我想了一下斯文喜愛閱讀的Ray跟總與單槓為伍坐姿豪邁的OO,大約可以理解繪的意思。 接著繪陷入沈思~「恩,小學的班上好像就沒有了。」 我:「你是說沒有男生中的女生、或女生中的男生了嗎
Thumbnail
在呂麗絲的臉書上學到,日本有位32歲男,Fumi君,過去的13年從未在公司上班,主要仰賴歷任女友的物質照顧,且已換了7任女友 (?!),分手原因通常是因為被求婚 (?!!),所以才結束關係。  詳情請逕行搜尋或直接看呂麗絲臉書。總之這是一個傳統軟飯男形象,但在現代其實行得通的生活模式/生涯規畫..
Thumbnail
性別與職業 碰巧與朋友聊到我目前選擇的職業,這職業的員工恰巧都是女性,這讓我們聯想到男女在生活經濟壓力的負擔上在目前的社會上還是不大相同,他們認為男生應該要有一定的經濟水平,應男生須背負著龐大的壓力,不管是經濟、親情、感情也是,女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相較之下比較沒有壓力。而我認為的是,在社會上每個
Thumbnail
整個人類都被下載了低頻恐懼 仇恨對立分離和猜忌懷疑程式   親愛的, 你很生氣、憤怒、惱怒。為什麼你的生活有著任何的限制?你不是一個有著新自由的新存在嗎?可能看似就像你從監獄釋放卻被在家軟禁了起來,因為確實,你的3D生活是某種監獄。在3D,你不被允許完全做自己。所以你經常質疑自己的行為或想法。不
早在2006年,紐約同意讓市民一生一次選擇出生性別的變更,只要證明已用新的性別生活兩年,取得醫生和心衛專家證明當事人會終身維持新的性別,就可以申請更換?照顧弱勢,政府便民,從性別開始!希望當男當女,尊重孩子選擇。我的性別我決定!不用父母、醫生來決定!
學生不僅存在於「學校」裡,同時也存在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機構裡,尤其各機構常開設講座、帶狀課程,大量學生接觸或長期於機構內受教育。各機構的陳設、常態性活動更需要含納性別平等教育的精神與教育內容。
Thumbnail
一部「同志能接受的專法」是可能的嗎?為同志立專法就是歧視嗎?在支持民法保障同性婚姻的情況下,我們同時也需要民法無法保障,而專法才能保障同志家庭的權益。 不用民法保障「同性婚姻」,而用「同性伴侶」概念立專法,可能是歧視。民法保障同性締結婚姻下,如果為同志家庭立專法,那權益促進與福利保障的可能性為何?
Thumbnail
會想結婚的同志,是想要穩定社會的同志。同性婚姻不但不會毀壞原有的婚姻、家庭制度,反而是認同與鞏固婚姻與家庭制度。上帝教我們智慧、慈愛、包容。需要了解上帝造人的多樣性,這是上帝的美意。在傳遞反同志權益的過程,總讓人因此遠離了上帝,聽不見福音,很多人聽到基督徒是感到害怕、恐懼,想到的是仇恨,而不是愛。
Thumbnail
  我想藉這封信,向所有教導過我的女性主義教師致意!我想告訴妳們,在妳們的帶領下,我/們真的很幸福!但我也知道成為女性主義教師很辛苦!   請讓我繼續跟妳學習更多,讓我/們有機會用愛的行動,回饋妳曾經給我們的教育愛。
我出生在戒嚴解除的時代,出生後沒幾年,台灣就解嚴了。我不知道什麼叫做「沒有言論自由」,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女人受太多的教育是浪費國家資源」,我以為「國會議員打架是很平常的事」,我以為「媽媽喜歡去參加讀書會是很自然的事」,以為「男生本來就要分擔家務」,甚至以為「女性當國家副元首稀鬆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