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資訊盲:如何在資訊爆炸時代做出更好的決策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多的資訊,但我們的決策品質並未因此顯著提升。我們運用數據的能力,跟不上我們蒐集數據的速度Duhigg舉出例子:雖然我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也知道自己膽固醇多高,我們依舊亂花錢,依舊不忌口。更驚人的是我們反而產生「資訊盲」:一種當面對過量資訊時,反而無法有效吸收或利用這些資訊的現象。這種現象,就像是「雪盲」:在白雪皚皚的山丘中無法辨認出一棵樹一樣,因此當資訊量過大時,我們的腦海裡就無法辨識和吸收任何資訊。

根據University of St. Gallen的Martin Eppler教授的研究,這個現象在很多情境下都有所發現。當人們接受到更多相關資訊時,決策品質通常會提高;然而,一旦資訊量超過大腦的處理臨界點,人們就會開始忽略選擇,做出糟糕的決策,或者完全停止與資訊互動。

Duhigg引用了另一位研究者Eric Johnson來進一步解釋我們大腦是如何處理這些資訊的:人類其實相當擅長吸收資訊,不過前提是我們要能把大塊資訊拆解成小塊資訊,這種過程被稱為「篩選」(winnowing)或「搭鷹架」(scaffolding)。因此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渴望將事物簡化成少數幾個選項,當面對大量資訊時,我們會自動將這些資訊分類存儲於心智的大、中、小文件夾中。對於某一領域的專家而言,他們的「文件夾」系統更為龐大且組織化,使他們能夠迅速從海量資訊中篩選出關鍵點並做出決策。書上舉出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們在餐廳拿到酒單時,隨然看起來很複雜,但大腦會先動用我們已知的酒類知識,做出二擇一的選擇(如我要喝白酒還是紅酒?決定喝白酒!),接著又繼續細分成小項目(喝貴的還是便宜的?決定便宜的!),直到最終的大對決(要喝6美元的Chardonnay,還是7美元的Sauvignon Blanc?),最後做出喝Chardonnay的決定。這些大腦的自動分類選擇流程發生在一瞬間,我們幾乎渾感覺不到。相反,如果從沒有點過酒的新手可能會在過多資訊海洋中迷失方向,無法有效地處理過多的選項,有可能就直接點了餐廳推薦的招牌酒。

在克服「資訊盲」的策略上,Duhigg提倡「製造不流暢」的方法——通過增加理解資訊的難度,迫使自己深入思考。他舉例說,不要僅僅選擇餐廳的招牌酒,而是應該問自己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我是想喝白酒還是紅酒?我偏好哪種風味的酒?這樣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從眾多選擇中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選項。

Adam Alter,一位在New York University研究「不流暢現象」的教授,進行的實驗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當使用比較難以辨認的字體印出指示,內容不容易讀懂的時候,人們會比較專心。Alter教授發現,當資訊呈現的方式讓人難以理解時,人們會更加專注,從而提高了資訊處理的深度。這意味著,透過故意製造閱讀或理解上的「障礙」,我們可以更好地消化和利用這些資訊,從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因此,Duhigg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中所描述的,不僅是對當前資訊過載現象的一次深刻剖析,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和處理資訊的方法。通過「篩選」和「製造不流暢」,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決策品質,從而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更有效地應用手邊的資訊。


avatar-img
18會員
40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1994年,史丹佛商學院教授James Baron與Michael Hannan兩位社會學者教授,他們認為公司會不會成功,要看公司怎麼對待員工,要是員工沒有信任感,不管產品多棒,不管顧客多忠誠,公司最終一定會倒閉。為了證明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們在1994年展開一項長期研究。那個時代網際網路剛剛開始
1980年代時期的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是全美市值第二大的公司,公司營運績效良好,源自於奇異公司早在1940年代採用後來成為全球典範的目標設定法 :每一位奇異員工都得在給經理的信上,寫下自己一整年的目標。而來到1980年代,這套目標設定法進化成為「SMART目標」,也就是所提出
現代社會,我們早已經習慣一心多用,同時多工運作,不管在辦公室裡,或高速公路上,我們坐在椅子上一邊滑手機、一邊與旁人交談,這種事每分每秒都在發生。NASA心理研究人員Stephen Casner研究數十起重大空難事件後發現:「這種亂七八糟的局面(空難),百分之百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問題。一開始,人類有創意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1994年,史丹佛商學院教授James Baron與Michael Hannan兩位社會學者教授,他們認為公司會不會成功,要看公司怎麼對待員工,要是員工沒有信任感,不管產品多棒,不管顧客多忠誠,公司最終一定會倒閉。為了證明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們在1994年展開一項長期研究。那個時代網際網路剛剛開始
1980年代時期的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是全美市值第二大的公司,公司營運績效良好,源自於奇異公司早在1940年代採用後來成為全球典範的目標設定法 :每一位奇異員工都得在給經理的信上,寫下自己一整年的目標。而來到1980年代,這套目標設定法進化成為「SMART目標」,也就是所提出
現代社會,我們早已經習慣一心多用,同時多工運作,不管在辦公室裡,或高速公路上,我們坐在椅子上一邊滑手機、一邊與旁人交談,這種事每分每秒都在發生。NASA心理研究人員Stephen Casner研究數十起重大空難事件後發現:「這種亂七八糟的局面(空難),百分之百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問題。一開始,人類有創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大量的資料、資訊、知識所包圍。然而,為什麼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卻未必變得更有智慧,甚至經常做出錯誤決策呢?這背後原因,部分可能與我們不自覺「認知吝嗇鬼」(Cognitive Miser)相關。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大量的資料、資訊、知識所包圍。然而,為什麼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卻未必變得更有智慧,甚至經常做出錯誤決策呢?這背後原因,部分可能與我們不自覺「認知吝嗇鬼」(Cognitive Miser)相關。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