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模式迭代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是原有模式不是那麼好用了,可能遇上了難解的問題。

確實,父母的生活慣性與思維模式,出自於他們成長的背景。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或許適用,有其相應的時空背景,但是到了我們的身上,卻或許不合時宜了。



比如,從小我所遵循的法則是絕對的不能浪費,只要拿到手上、裝到碗裡的所有食物都一概不能剩下,再怎麼飽、再怎麼撐,或者在冰箱放了很久很久,都必須吃光。

但是,此刻在我自己的生活裡,這一準則已經開始鬆動了——因為,為了某種不浪費而勉強吃下太多的食物,或甚至因此吃壞肚子,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費,包含看病的時間、還有因為吃胖或吃了太多不健康的東西之後,為了恢復健康耗費的時間與精神。

沿襲自原生家庭的生命模式,除了吃東西吃外,還有消費習慣。於此同時,我也察覺到要改變消費模式,比起改變吃東西習慣的難度還要高。

比如說,那些相對偏向娛樂的消費行為,在我過去的認知內是必須避免的,因為娛樂屬於非必要消費,幾乎與浪費的概念相互連結。

所以包含看電影、看戲或看演場會等文化或娛樂的活動,在我的成長經歷中不常出現,甚至可以說是奢侈的消費行為。

也因此,在我過去某一段生命歷程中,時常很無法理解為什麼有許多的同學總是可以常常花錢看電影、看戲或者去看演場會。那些對於還是學生的我而言,真的好貴。

其實,這不過就是消費習慣與對事物的價值認知不一樣而已。

現在,我偶爾也去看電影、也看演唱會,有時也去看音樂會(我愛管樂團)。還沒去過巨蛋,不過是因為從來都沒有搶到票而已。

這種來自成長背景的認知,在我父母輩的時空背景是可以理解的。作為胼手胝足、白手起家者的後輩,此刻身上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簡單獲得的。



不過,這樣不可浪費與盡可能節儉的消費模式,就在我嘗試要帶爸媽出門、並且開始安排行程的規劃時,突然變得很卡很卡了。

且不論我媽口頭上千交待萬叮嚀的,不可以選太貴的地方。

在過去,如果是我自己或者和好朋友一起出門,挑選的住宿通常不會超過一定的價位。因為出門就是旅遊,旅遊就是娛樂,而娛樂屬於非必要的消費行為。因此出遊的花費,剛剛好就好,絕對不可以鋪張浪費。

對於我個人而言,過夜,純屬需要一個地方睡覺而已。

但,這次是開車載兩老直奔彰化雲林嘉義。

老人家腿腳不利索,首先住宿點不能距離市區或景點太遠,最好可以停車之後步行抵達我們要去的地方;其次,正因為得靠近人多的市中心,一定不容易找到停車位,所以住宿的地方最好就有車庫。這兩個因素交集下來,加上我們出行的時間是週末,那麼,住宿點的價格就絕對不在兩老認知的可接受範圍之內了。

當然,實際的價格一定不可以讓兩老知道。物超所值,對於長輩而言是很重要的事情。

即便我清楚認知到真實需求,卻還是在安排行程與住宿點的過程裡,很清楚地感受到某一種已經不太適用的生命模式出現了,因為感覺卡卡的,顯然過去對於娛樂或者某些生活的消費模式,已經不合時宜,必須迭代了。

此刻於我而言,出遊是體驗生活的重要經歷,帶爸媽出遊更是如此。而為此應當付出什麼呢?這應該是不需要設定金額上限的。

再加上,今天一個朋友告訴我,既然我負責開兩個整天的車,要是精神不好,是三條人命。換句話說,好好找個地方睡覺,已經不是娛樂性消費,而是安全的議題。

是啊,只要可以放下習慣性的節儉腦迴路,突然就發現,其實選擇又多又棒!

於是,我也開始期待這次的南部行了。

avatar-img
71會員
105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isdom-avatar-img
2024/03/14
1
卡卡的感覺代表的就是正在進化,這是很棒的感覺。能把金錢數字換算成價值時(貴的飯店價格換算成維護三條人命安全的價值),那是使用金錢真正的意義👍👍👍
1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有一種表達不是在溝通,而是在表演。 在工作的場域應該很常見,某人對著你講話,但他不是在跟你溝通,而是在跟你附近的同事表達、或著在對著你身後那扇門裡面的主管或長官表演。 你只是他的道具。 所以言不及義、避重就輕,甚至答非所問。 又或者,他在和別人講電話,也是講給旁人聽的,顯得自己很忙碌、很重要
前幾天,曾紀錄了和班長聊天時,他從一個高階主管的視角提供的觀點。 有些事情,其實我尚未經歷,又或者似乎在邏輯上可理解,實務上尚未能參透的他人之經驗總結,最後來寫一點相對更好接收的—— 當天,另一位同學在聊天時提到「我們現在之所以長成這樣,是過去所決定的。」這時,就有同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反過來
前幾天和前同事相約到基隆去找前主管,一同度過三月的第一個週日。 前主管是我在媒體的第二份工作認識的,作為當年赫赫有名的紙本雜誌社,每個週三,所有媒體,不分網媒還是電視台,都等著雜誌出刊,然後開始抄寫或複製雜誌的封面故事——通常,寫的都是政治娛樂圈的驚天奇案,一下子就會撼動了一些什麼的那種。在當時,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有一種表達不是在溝通,而是在表演。 在工作的場域應該很常見,某人對著你講話,但他不是在跟你溝通,而是在跟你附近的同事表達、或著在對著你身後那扇門裡面的主管或長官表演。 你只是他的道具。 所以言不及義、避重就輕,甚至答非所問。 又或者,他在和別人講電話,也是講給旁人聽的,顯得自己很忙碌、很重要
前幾天,曾紀錄了和班長聊天時,他從一個高階主管的視角提供的觀點。 有些事情,其實我尚未經歷,又或者似乎在邏輯上可理解,實務上尚未能參透的他人之經驗總結,最後來寫一點相對更好接收的—— 當天,另一位同學在聊天時提到「我們現在之所以長成這樣,是過去所決定的。」這時,就有同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反過來
前幾天和前同事相約到基隆去找前主管,一同度過三月的第一個週日。 前主管是我在媒體的第二份工作認識的,作為當年赫赫有名的紙本雜誌社,每個週三,所有媒體,不分網媒還是電視台,都等著雜誌出刊,然後開始抄寫或複製雜誌的封面故事——通常,寫的都是政治娛樂圈的驚天奇案,一下子就會撼動了一些什麼的那種。在當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米蘭·昆德拉在布拉格城堡寫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若他見過深水埗唐樓天台晾曬的百家衣,定會驚覺東方人早已將這道哲學命題縫進生活裏。三姑六婆在街市掂量冬瓜的重量時,指尖掐算的何嘗不是存在之輕重?輕是雲絮拂面,重是山巒壓脊,可港島地鐵月台的上班族,偏偏練就了在兩列疾馳列車間從容讀報的本事。
Thumbnail
人到中年,開始面對的便是各種疾病及死亡的議題。看到周圍長輩長壽,活到80、90的大有人在,但在最後一哩路,能安詳無痛地離開的卻很少。絕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疾病,甚至不能自理的階段。如果這階段太長,不但本人受苦,整個家庭也會產生極大的變化,包括長照問題、手足紛爭、家庭經濟陷入困境等。   常常在社
Thumbnail
生命靈數的流年8,通常都很刺激,就怕你分不出,眼前出現的人事物到底是危機?還是轉機? 生命靈數看喵喵大師 陪你一起走過去 ⋯ 🐱 Hi~大家好哇!我是喵喵大師。 今天來說生命靈數會讓人冷汗直流的「流年8」。這是最挑戰承受力和忍耐力
Thumbnail
直立在校園中庭的黃色跑車,是校長口中的恐怖攻擊,實則是一群少男少女的玩笑,這個小玩笑卻成了他們與學校抗爭的開端。校長以保障師生安全的名義,在校園內裝設大量的監視器,實則對學生的一言一行進行監控,並以扣分制來預防犯罪,整間學校幾乎成了片中形塑日本近未來社會的樣貌。學生的訴求很簡單,要撤除那些侵犯隱私權
家庭生命週期與生涯規劃 家庭生命週期:形成期(生養子女)->成長期(子女長大就學)->成熟期(子女獨立、事業巔峰)->衰老期(終老) 形成期:提高壽險保額、購屋信託、信用卡小額信貸 成長期:保險籌子女教育年金、子女教育金信託、房貸、車貸 成熟期:準備養老金、退休安養信託、還清貸款 衰老期:
最近兩年,因著家中長輩的身體健康狀況,讓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對於長年處在對原生家庭產的的矛盾與恐懼中,如何慢慢發展出一套方式與長輩溝通。
Thumbnail
生活充滿挑戰和機會,在變化中尋找恆定。四季輪迴提醒生命的循環,工作中的壓力成長智慧,家庭和朋友是最穩定的部分。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Thumbnail
人總在各種情況下不斷成長,無論你是否同意,我們都透過各樣人事時地物,持續獲得不同的領悟。本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人生中的轉折和成長,透過對愛和記憶的思考,找到了面對未來的信念。
Thumbnail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米蘭·昆德拉在布拉格城堡寫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若他見過深水埗唐樓天台晾曬的百家衣,定會驚覺東方人早已將這道哲學命題縫進生活裏。三姑六婆在街市掂量冬瓜的重量時,指尖掐算的何嘗不是存在之輕重?輕是雲絮拂面,重是山巒壓脊,可港島地鐵月台的上班族,偏偏練就了在兩列疾馳列車間從容讀報的本事。
Thumbnail
人到中年,開始面對的便是各種疾病及死亡的議題。看到周圍長輩長壽,活到80、90的大有人在,但在最後一哩路,能安詳無痛地離開的卻很少。絕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疾病,甚至不能自理的階段。如果這階段太長,不但本人受苦,整個家庭也會產生極大的變化,包括長照問題、手足紛爭、家庭經濟陷入困境等。   常常在社
Thumbnail
生命靈數的流年8,通常都很刺激,就怕你分不出,眼前出現的人事物到底是危機?還是轉機? 生命靈數看喵喵大師 陪你一起走過去 ⋯ 🐱 Hi~大家好哇!我是喵喵大師。 今天來說生命靈數會讓人冷汗直流的「流年8」。這是最挑戰承受力和忍耐力
Thumbnail
直立在校園中庭的黃色跑車,是校長口中的恐怖攻擊,實則是一群少男少女的玩笑,這個小玩笑卻成了他們與學校抗爭的開端。校長以保障師生安全的名義,在校園內裝設大量的監視器,實則對學生的一言一行進行監控,並以扣分制來預防犯罪,整間學校幾乎成了片中形塑日本近未來社會的樣貌。學生的訴求很簡單,要撤除那些侵犯隱私權
家庭生命週期與生涯規劃 家庭生命週期:形成期(生養子女)->成長期(子女長大就學)->成熟期(子女獨立、事業巔峰)->衰老期(終老) 形成期:提高壽險保額、購屋信託、信用卡小額信貸 成長期:保險籌子女教育年金、子女教育金信託、房貸、車貸 成熟期:準備養老金、退休安養信託、還清貸款 衰老期:
最近兩年,因著家中長輩的身體健康狀況,讓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對於長年處在對原生家庭產的的矛盾與恐懼中,如何慢慢發展出一套方式與長輩溝通。
Thumbnail
生活充滿挑戰和機會,在變化中尋找恆定。四季輪迴提醒生命的循環,工作中的壓力成長智慧,家庭和朋友是最穩定的部分。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Thumbnail
人總在各種情況下不斷成長,無論你是否同意,我們都透過各樣人事時地物,持續獲得不同的領悟。本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人生中的轉折和成長,透過對愛和記憶的思考,找到了面對未來的信念。
Thumbnail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