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談說話藝術——〈五蠹〉三大議論技巧(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韓非〈五蠹〉篇的議論技巧來到最終章,今天要講述的是議論說服最核心的技巧


Step 3 一針見血,不蔓不枝(註一)——找出議論成敗之關要,集中火力攻擊,才能強化說服力度。

 

韓非〈五蠹〉篇的議論技巧來到最終章,今天要講述的是議論說服最核心的技巧——圍繞主題以展開論點。這個技巧頗難掌握,卻是關鍵的。

以下列出了韓非〈五蠹〉論旨與各段大意,透過各段大意我們可以去分析出韓非是怎麼運用這個技巧讓說服力大幅提升的:

 

論旨:五蠹是國家蛀蟲,國家要強大必須除掉五蠹,並實行法家思想。

 

  • 第一段 對比古今,說明「聖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的道理,並抨擊五蠹中一蠹——儒者。
  • 第二段 對比古今社會情況,說明社會安不安定並非以仁政為要素,而是人口總數和資源分配的問題。承接上段,並加強抨擊儒者。
  • 第三段 承接上段,申述古今的各種行為,古人行為高尚並非他們的道德觀念強,今人行為低下並非道德觀念弱,僅是社會資源充不充分的影響。補充首段「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的道理,再次抨擊儒者。
  • 第四段 透過實例說明「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強調仁政、智謀、反戰無益於今。除了抨擊儒者,還延伸到五蠹的其他蠹蟲——墨者以及縱橫家。
  • 第五段 用各種例證說明「仁治」並不能讓社會安定,再以「能行仁者」寡,強調仁治不容易實行,也不貼近百姓實際利益的需求。質疑當今儒墨倡導的先王兼愛論。強調君王視百姓如子女對社會無益,認為縱使是父子之愛也未必能讓父子相處融洽,所以待百姓如子女,也不必然能讓社會治安。抨擊儒墨。
  • 第六段    開頭承接上段,再次說明仁愛不能安定社會。以此烘托下文重點——唯有峭法嚴刑才能讓亂者改變行為,只有賞罰能讓人民聽從,因為人性是趨利避難的。「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透過前幾段的鋪墊,說服讀者儒家、墨家等思想無用後,再將法家思想推薦給讀者。
  • 第七段 舉例說明君王效法儒墨的仁愛,會與治理法規相衝突,造成社會混亂。例如:君王推崇淡泊名利者,會使政府人才流失;君王推崇有勇氣的人,可能造成臣民大膽反對法治,不服從規定。讓讀者吸收法家有用思想後,繼續抨擊儒墨,加強說服讀者:要用法家思想強盛國家,就必須剷除五蠹的儒墨。
  • 第八段 儒墨者明明是破壞國家利益的人,本該受懲罰,君王卻以禮相待,這才是社會混亂的根本原因。說明公(國家)和私(個人品德)是不相容的。獎勵儒墨只會造成國衰退;獎勵兵農,國力才會盛大。舉例論證「法家為公」與「儒墨為私」的對比,讓讀者(國君)知道要治理國家不能獎勵儒墨。
  • 第九段 強調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對於治理國家是無用的。承接上段「儒家為私」的觀點,說明仁義禮智信只能做個人修養使用,所以國君不應推崇儒者
  • 第十段 論述儒墨人物所作的行為不符合國家事功,君王應該獎勵的是對國家有貢獻者。集中火力抨擊儒墨的無用。
  • 第十一段 強調國君不應被臣下的意見左右,而去進行外交,治國首在穩定內政。抨擊縱橫家的無用性,強調國君應先運用法家思想鞏固自己的威勢。
  • 第十二段  強調國勢強大在於國家內部安定,非臣下計策聰不聰明的影響,在國家內部不安定前,就聽信臣下去外交,國家必然會滅亡。再次攻擊五蠹中的縱橫家
  • 第十三段 五蠹是亂國之俗,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則國家破亡削滅,也不奇怪。



從各段大意依序看下來,明顯可見〈五蠹〉雖意在講述儒、墨、縱橫、患御、商工等五者對國力的破壞,但實則大半是針對儒家和墨家思想進行批判,其次則是對縱橫家外交政見的反駁,最後才提及患御、商工。這一點顯示韓非議論的高明之處——他深知自己反方最大的敵手正是儒墨,也深知只要能讓讀者對儒墨信仰產生動搖,那麼他的法家治國論就能成立

我們可以透過韓非文章的架構去反思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文章或廣告,就能知道為什麼他們論點不錯,卻吸引不到你。這些文章說服性不強的原因就在文中針對性不強,看似每個論點都提到了,也都討論了,卻反倒削弱了文章的強度。舉個例子,有間奶茶店的傳單上寫著:它使用上等阿里山茶葉(優點一),牛奶也選用小農出產的(優點二),波霸更是當日現煮(優點三),價格更比同行合理(優點四)。老闆堅持把以上優點都宣傳到位,但開幕時客人寥寥無幾。為什麼?因為對於想喝奶茶的客人來說,或許「好喝」這件事才是他們最在意的。而傳單宣傳的種種優點雖然都想傳達好喝的概念,但是他只有分散宣傳(分開提原料的選用與製作),而沒有集中在「好喝」上宣傳。這就讓我們有種——它好像很不錯,但到底好不好喝我不清楚的感覺。


有些作文也會讓人有這種感覺,它提了很多自己的見解,也都很有道理,卻讓閱卷者沒辦法給出平均分以上的分數。如果你也有這個困擾,不如下次好好選擇一個你認為你最能發揮的論點,只要一個就好,好好用這個論點去說明與舉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主旨更明確,也更有深度喔!


重新細看韓非〈五蠹〉的各段大意,你會很驚訝,因為他看似偏離題目五蠹,根本沒有在講五蠹是什麼,開頭就提出一個「變化觀」(因事治世)好突兀。但你發現了嗎?其實他從第一段開始,前面每一段都在針對儒墨(二蠹)進行攻擊,並申述自己的法家主張,去不斷強化議論的強度。他的文章之所以能說服讀者,就在於他早就找到了敵人的所在(儒墨),並能集中火力攻破敵人最佳的防備(先王仁愛論)。這一點是說話藝術中的藝術,也是寫作時最需要磨練的技藝。

諸子談說話藝術的第一章韓非〈五蠹〉的三大議論技巧到此完結了,大家不妨透過今天的技巧去思考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文章、文案,為什麼它能這麼吸引你,說不定它就是用了今天介紹的技巧——「圍繞主題以展開論點」。歡迎留言分享和討論 ,喜歡我們文章的,記得幫我們按個愛心,下一章再見啦!

 

(註一):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頤〈愛蓮說〉,原意在從蓮花花莖筆直而不蔓生旁枝花葉的形象,去象徵君子端正,不結黨營私的高尚。此處則是筆者用來形容說話、作文宜始終以議題核心為論述重點,不宜中途延伸到他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穿越的古文課的沙龍
35會員
30內容數
2025/04/26
本篇介紹唐詩在中、晚唐的發展。 想更了解中晚唐詩嗎?看這篇就對囉! 在說明時,皆會附上詩人的作品具體傳達其理念、方法與特色喔! 中唐主要說明元白新樂府運動的文學理念,奇險派的特色,包含韓愈作奇險詩的方法,以及孟郊、賈島與李賀為何稱為「苦吟詩人」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4/26
本篇介紹唐詩在中、晚唐的發展。 想更了解中晚唐詩嗎?看這篇就對囉! 在說明時,皆會附上詩人的作品具體傳達其理念、方法與特色喔! 中唐主要說明元白新樂府運動的文學理念,奇險派的特色,包含韓愈作奇險詩的方法,以及孟郊、賈島與李賀為何稱為「苦吟詩人」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4/19
蛇年就搭配洗腦歌與重點,迅速了解詩歌史概要吧~ 本篇著重介紹盛唐詩人的生平與作品。 很多人會抱怨詩很多人會抱怨詩人那麼多,稱謂也五花八門,好難背。 其實,稱謂是不需要背的,如果你了解他們做過什麼官、住過哪些地方、有過什麼事跡,就能無障礙地在考試時認出他們囉!
Thumbnail
2025/04/19
蛇年就搭配洗腦歌與重點,迅速了解詩歌史概要吧~ 本篇著重介紹盛唐詩人的生平與作品。 很多人會抱怨詩很多人會抱怨詩人那麼多,稱謂也五花八門,好難背。 其實,稱謂是不需要背的,如果你了解他們做過什麼官、住過哪些地方、有過什麼事跡,就能無障礙地在考試時認出他們囉!
Thumbnail
2025/04/16
這系列為配合「詩歌史之歌」影片的歌詞講解文章。我們將歌詞分段,依序爬梳中國詩歌發展重點,寫成一系列重點整理。蛇年就搭配洗腦歌與重點,迅速了解詩歌史概要吧~ 盛唐是唐詩的黃金時代,各種詩的內容都有所提升,自然、邊塞、浪漫和社會詩有什麼特色呢,快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4/16
這系列為配合「詩歌史之歌」影片的歌詞講解文章。我們將歌詞分段,依序爬梳中國詩歌發展重點,寫成一系列重點整理。蛇年就搭配洗腦歌與重點,迅速了解詩歌史概要吧~ 盛唐是唐詩的黃金時代,各種詩的內容都有所提升,自然、邊塞、浪漫和社會詩有什麼特色呢,快來看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七劍三奇》不免也將傳統小說的打擂台情節寫了進來。 打擂台是老套路,但只要前後搭上情節,交代好因由,讀來仍是熱鬧好看⋯⋯
Thumbnail
《七劍三奇》不免也將傳統小說的打擂台情節寫了進來。 打擂台是老套路,但只要前後搭上情節,交代好因由,讀來仍是熱鬧好看⋯⋯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實虛」、「用間」兩篇是「作戰」篇的實戰操作 「實虛」篇告訴世人如何「致人而不致於人」——將敵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玩弄其於股掌。「用間」篇告訴世人如何「先知」——知道敵人的毛病是什麼、知道敵人的習慣是什麼,擺佈其於股掌。 「作戰」篇主張「兵貴速」;若能玩弄其於股掌、擺佈其於股掌,要「速戰速決」
Thumbnail
「實虛」、「用間」兩篇是「作戰」篇的實戰操作 「實虛」篇告訴世人如何「致人而不致於人」——將敵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玩弄其於股掌。「用間」篇告訴世人如何「先知」——知道敵人的毛病是什麼、知道敵人的習慣是什麼,擺佈其於股掌。 「作戰」篇主張「兵貴速」;若能玩弄其於股掌、擺佈其於股掌,要「速戰速決」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Thumbnail
郭德綱說《三國》,唸出一首詩⋯⋯
Thumbnail
郭德綱說《三國》,唸出一首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