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為配合「詩歌史之歌」影片的歌詞講解文章。我們將歌詞分段,依序爬梳中國詩歌發展重點,寫成一系列重點整理。蛇年就搭配洗腦歌與重點,迅速了解詩歌史概要吧~
更不用說,李白瑰麗奇想的詩歌以及杜甫千錘百鍊的律詩,使後代模擬詩歌的文人有「詩必盛唐」的審美標準。
讓我們在本章了解盛唐詩的重要流派,介紹一下方才提及的自然派、邊塞派、浪漫派和社會寫實派,他們的特色還有相關作品。
盛唐王孟自然派
自然派是怎麼產生的呢?
從魏晉開始,文人就喜歡跑到山上,有些人是真社恐,想遠離險惡的政治,如阮籍、嵇康;有些人是為了方便求官,所以假裝清高,如山濤、王戎,有些人是因為被貶官,工作清閒又內心鬱悶,所以遊玩山水之間,如謝靈運。這種風氣一直到唐代都很流行。文人們隱居時,也欣賞到山水景色,所以有了山水詩和山水畫。
另外,陶淵明自成一格,將田園生活也寫到詩中,所以有了田園詩的誕生。田園詩更接地氣,會將自給自足的種菜、烹飪都寫進詩中;會記錄農村裡的動物,或是和鄰居的互動。如果以youtuber的拍攝形式來看,山水詩就像「我一個人在XX山」的影片,田園詩則是「收成XX蔬菜的一天」、「鄰居自己釀了酒,帶來給我嘗嘗」等影片。
無論描繪山水和田園景象,都可統稱為自然詩。
盛唐自然派的山水詩人以王維為代表,田園詩人的代表則是孟浩然。
下引兩首詩呈現「山水靜謐深遠,田園恬淡純樸」的不同意境。

上兩首詩分別體現了山水之「靜」和田園之「淡」,兩者同樣是遠離朝廷的生活寫照,〈竹里館〉描寫一個人在深山與自然悠然共處的幽靜,〈過故人莊〉則描寫田家人的情感和景象烘托出農家生活的恬淡。
小知識:在魏晉以前的詩以「人」為主體更多,景色只是配角,在詩人需要時才透過賦比興來使用,主要是為傳達他的心情在使用景色;但到魏晉以後則推崇以「自然」為主體,景色和人是一體的,表達的往往是人和山水相互影響後呈現出的新的心境。
邊塞高岑
盛唐最特別的內容是描繪了邊塞景象的邊塞詩。
邊塞詩的景色大致相同,內容卻很多元——抒發思鄉懷人的,表達為國爭戰的壯志,對戰火無情的慨歎,對大漠恢弘景色的讚揚等等,這些情志都讓盛唐詩更加豐富精彩。
邊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人物。
下面各舉一首詩為例,試著感受一下邊塞詩獨特的大漠景色和思鄉情懷吧!

小知識:常見的邊塞景象有哪些?
單于、胡騎、胡人、鐵衣、將軍、沙場、大漠、關山、孤城、戍樓、胡笛、夜光杯、葡萄酒等等詞彙都是邊塞詩的景象,也是判斷時的關鍵詞喔!
浪漫李白
生性自由的李白是浪漫詩人的代表,他的絕句和古體詩最能展現浪漫的自由精神,而他最少創作的當然就是格律最拘束的律詩。
什麼是浪漫派?

看不懂上面,那就欣賞一下李白的七絕代表〈望廬山瀑布〉一首,具體感受浪漫詩的風致:

(語譯: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像峰頂生出紫色煙霧。我遠遠望去廬山瀑布就像一匹白絹掛在山川最上方。瀑布的水飛快地從山頂落下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下落下人間。)
上面的七絕〈望廬山瀑布〉一首,正是李白浪漫想像下的代表作,堪稱廬山瀑布最好的宣傳文案。同樣描寫山水,李白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運用他無窮的想像力、飄逸的文風和揮灑的文筆,讓原本可能平平無奇的瀑布,變成宇宙美景之最。讀完這首詩,再去看廬山瀑布的實景或許會感到失望呢!
社會寫實 是杜甫
社會寫實詩著重描寫平民生活景象,以譏諷或凸顯社會不公平的地方,以杜甫為代表詩人。
安史之亂爆發,使得百姓長年處於戰亂生活,這段時期杜甫正值中晚年,四、五十來歲的他依然懷抱儒者的仁義精神,以五言古體詩的方式敘事,寫下有名的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讓我們瞭解戰爭如何摧毀普通百姓的平淡生活,造成無數家庭悲劇。
下面以杜甫的七律〈閣夜〉一首為例:

(語譯:歲末將臨,白天的時光被催促得越來越短,滿天霜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止了。五更時,天都還沒亮,戰鼓和號角聲已悲壯迴盪,倒映在三峽河水的星空也搖動著。聽到了戰亂的消息,家家戶戶的哭聲遍野響起,漁人、樵夫都唱起民歌:像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人物都終歸黃土,眼前的戰亂蕭索又算什麼。)
〈閣夜〉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記錄了軍閥佔據三峽地區,戰爭連年使得徵兵不斷、妻離子散,杜甫時常能聽到當地百姓的哭號聲,所以記錄下當時的社會樣貌。因為以詩紀實,用詩來記錄歷史,所以杜甫有「詩史」的稱號。
總結
詩歌的發展從初唐訂定格律,到盛唐加以內容豐富性,才形成盛唐詩的壯麗,這種壯麗與國勢的強盛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國家強大,詩的精神面和內容也得以提升,擺脫六朝之浮靡,更有自然、邊塞、浪漫和社會等詩的盛大發展。
之後介紹中唐、晚唐詩便會發現詩風走向奇險與華美,難再有壯麗之象了,而這除了與作詩方法有關之外,也和唐朝的衰亡有關聯。
參考文獻:
葉慶炳著:《中國文學史》上冊,第十六講盛唐詩。
封面來源:唐王維畫山陰圖 卷。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CC BY 4.0 @ www.npm.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