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 |邪惡與敗壞是「孿生兄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台灣社會新聞經常是沸沸揚揚,很有看點。不論是選舉前的爆料新聞,或之前公衆人物性騷擾的報導,但事件過去之後,都似船過水無痕。有人形容新聞當事人的表現時,覺得很「邪惡」;有人描述這種狀態時,又歸因於整個政經社會風氣的「敗壞」。「邪惡」必致「敗壞」,雖然是語意相近的「孿生兄弟 」,二者仍有些微區別。

「邪惡」(Evil)基本上指的是行為態度的極度不堪。然而「敗壞」(Corrupt)一詞,則是指品格狀態的高度崩壞。「邪惡」常從行為角度描述其人其事之罪惡或意圖不良。具有强烈的負面含義,普遍用以指斥不道德、不正當和危害他人的行為。敗壞」?則是指品德、性格或行為等方面的墮落、腐化或衰敗。强調的是個人或事物的堕落程度。當然,敗壞也可用以指稱某種制度、某個組織或某些機構的腐壞。

邪惡,更側重描述邪惡事態的本質或意圖;而敗壞,更强調個體、行為或價值體系之墮落。當我們見到邪惡的行為,其實應視之為「國民公敵」,集體表達我們的鄙夷和唾棄。如此,對於挽救整體社會風氣,還多少能夠盡一點公民義務。

比較遺憾的是:台灣的庶民百姓多半見怪不怪,當作茶餘飯後的閒聊題材;意見領袖面對邪惡敗壞的人事物,也未見疾言厲色的譴責。如此,邪惡的行為就算被發覺,避避風頭就是,一段時日以後,仍是一條活龍;於是社會風氣之敗壞,不但無法改變,甚至將越來越不堪聞問。

一切不幸的根源,都與輕忽邪惡,漠視敗壞有關;時刻敏銳察覺邪惡、提防邪惡,絶不與敗壞同流合汙,堅持正道,多麼重要啊!

通宵.石蓮園火車餐廳(李建崑攝影)

通宵.石蓮園火車餐廳(李建崑攝影)


avatar-img
7.0K會員
73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
在現今的社會難呀!一個發言不慎就會被炎上,出事了都是踢皮球或者睜眼說瞎話!嘆息
2
築夢人-avatar-img
2024/03/21
2
請問教授,社會上普遍的冷漠及無情,也是一種邪惡及敗壞吧?
2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1
2
沒有聲討,就是縱容邪惡和敗壞。🤔
2
林漢清-avatar-img
2024/03/21
1
嗨,晨安!心前有傷觸寫之,如今日文述
1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在抱怨「經驗」沒有辦法「傳承」, 責怪一般人只剩「會說的嘴巴」,往往関上「能聽的耳朶」;如果有年齡差距或代間差距,面對長者有關經驗的訓諭,客氣一點的人,可能給你面子,作出傾聽狀,却完全沒把你基於經驗作的建議聽入心。態度差的,大有可能直接把你的話當空氣
尺度指量度的範圍。是用以測量、評估或描述事物、現象或概念的標準或框架。而恥度就是「羞恥度」的簡化,指人對自己行為表現或處世狀態感到羞愧、尷尬或不安的程度,
我們各級的教育體系又普遍缺乏邏輯學科或思考方法的課程設計,所以,在公衆言論領域,常常聽聞有心人貌似「精確」實則「曖昧」的表述,國人也往往不能判斷其意義真僞及説話人的真實意向。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凡存在皆合理」這句話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正確的翻譯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因為誤譯及望文生義,使得這句話被簡化成「凡存在皆合理」。
古人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英文有句諺語「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must open another window.(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祂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從前視為當然,其實,未必如此。
很多人在抱怨「經驗」沒有辦法「傳承」, 責怪一般人只剩「會說的嘴巴」,往往関上「能聽的耳朶」;如果有年齡差距或代間差距,面對長者有關經驗的訓諭,客氣一點的人,可能給你面子,作出傾聽狀,却完全沒把你基於經驗作的建議聽入心。態度差的,大有可能直接把你的話當空氣
尺度指量度的範圍。是用以測量、評估或描述事物、現象或概念的標準或框架。而恥度就是「羞恥度」的簡化,指人對自己行為表現或處世狀態感到羞愧、尷尬或不安的程度,
我們各級的教育體系又普遍缺乏邏輯學科或思考方法的課程設計,所以,在公衆言論領域,常常聽聞有心人貌似「精確」實則「曖昧」的表述,國人也往往不能判斷其意義真僞及説話人的真實意向。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凡存在皆合理」這句話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正確的翻譯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因為誤譯及望文生義,使得這句話被簡化成「凡存在皆合理」。
古人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英文有句諺語「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must open another window.(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祂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從前視為當然,其實,未必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Trust then verify」(先信任,再驗證)的概念源自美國前總統雷根,並在近期被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引用,以回應媒體對川普總統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關係的質疑。盧比奧的言論暗示,儘管川普稱普京為「好朋友」,但這種信任仍需透過實際行動來驗證。這反映了一種務實的外交策略:在給予信任的同時,保持質疑。
Thumbnail
現代社會無論生活、工作、學習、交誼都已高度仰賴網路社群,網路社群可謂深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以我而言,就曾參與十多個不同性質的社群,也累積一定程度的社群經歷。深刻感受到,無論是自建的社群,還是參與他人經營的社群,都應思考:如何讓社群更加健康?如何促進成員間的真誠互動?
Thumbnail
「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這段話,原指擁有穩定資產或經濟基礎,才能擁有穩定的心志與道德操守。然而,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經濟面,也能延伸至職業發展、教育、家庭乃至精神層面,全面影響個人與社會的穩定。
Thumbnail
我原來是避談政治的,因為我並不是政治人物,也非狂熱的政治運動分子,但今天看到旅美律師盧正邦在YouTube 三分多鐘的短視頻,真的很有感觸,不免破了先例,談談我對最近兩岸政情的觀察和感受。
Thumbnail
在喧囂躁動的現代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心靈的平靜,融入充滿和諧的群體。內在寧靜是一種深藏於內心的穩定感,而群體和諧則展現在人際關係的互信與包容;兩者如同交流的兩條河,彼此濡染滋養,共同造就更為美好的社會。
我相信人性本善!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能多壞?基本上都是外在因素,造成各種人性善惡出現. 何謂惡何謂善?沒有人天生就想傷害人,是否在遭遇什麼情況造成?創傷後遺症得花很多時間修復,更何況是戰爭! 看著其他區戰爭不斷,除了捨不得生活在那邊的人,我也無能為力😮‍💨;只是希望全世界能多點理解、尊重、善良
初看到這四個名詞湊在一起,一般人只是愕然,非常矛盾的結合體啊! 直到自己在社群直播網路世界走一遭,才知道這兩句話多真實,網路世界因見不到面的保護機制,讓負能量高度傾洩,這種未知的恐懼,讓我的恐慌症都發作了。 而這些網路世界帳號的問題,其實是一般人再也不過的常見問題而已,情傷,疾病,婚姻問題,家庭
Thumbnail
生活中,當我們遇見令人感到無比可悲,卻又讓人忍不住憎惡的某個人時,如果細心去觀察那個人的言行和神情,在他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可憐因素。有些人可能是曾經受過嚴重的傷害,並將這些造成傷害的記憶烙印在他們的心底,始終没有復原,最後硬化成刀,不斷地揮砍著自己的靈魂。
Thumbnail
在慾望驅使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箇中好手,招數都是傾囊盡出,也不惜魚死網破。 最後發現一個真相:我與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難堪與落魄。 卻也是在此時此刻,我們珍惜殘存的一縷氣息,對對方手下留情感到欣慰。 必要的距離,是善的舉措。 沒有分離,愛不會成熟。 愛,不是直指,是能指。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Trust then verify」(先信任,再驗證)的概念源自美國前總統雷根,並在近期被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引用,以回應媒體對川普總統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關係的質疑。盧比奧的言論暗示,儘管川普稱普京為「好朋友」,但這種信任仍需透過實際行動來驗證。這反映了一種務實的外交策略:在給予信任的同時,保持質疑。
Thumbnail
現代社會無論生活、工作、學習、交誼都已高度仰賴網路社群,網路社群可謂深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以我而言,就曾參與十多個不同性質的社群,也累積一定程度的社群經歷。深刻感受到,無論是自建的社群,還是參與他人經營的社群,都應思考:如何讓社群更加健康?如何促進成員間的真誠互動?
Thumbnail
「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這段話,原指擁有穩定資產或經濟基礎,才能擁有穩定的心志與道德操守。然而,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經濟面,也能延伸至職業發展、教育、家庭乃至精神層面,全面影響個人與社會的穩定。
Thumbnail
我原來是避談政治的,因為我並不是政治人物,也非狂熱的政治運動分子,但今天看到旅美律師盧正邦在YouTube 三分多鐘的短視頻,真的很有感觸,不免破了先例,談談我對最近兩岸政情的觀察和感受。
Thumbnail
在喧囂躁動的現代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心靈的平靜,融入充滿和諧的群體。內在寧靜是一種深藏於內心的穩定感,而群體和諧則展現在人際關係的互信與包容;兩者如同交流的兩條河,彼此濡染滋養,共同造就更為美好的社會。
我相信人性本善!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能多壞?基本上都是外在因素,造成各種人性善惡出現. 何謂惡何謂善?沒有人天生就想傷害人,是否在遭遇什麼情況造成?創傷後遺症得花很多時間修復,更何況是戰爭! 看著其他區戰爭不斷,除了捨不得生活在那邊的人,我也無能為力😮‍💨;只是希望全世界能多點理解、尊重、善良
初看到這四個名詞湊在一起,一般人只是愕然,非常矛盾的結合體啊! 直到自己在社群直播網路世界走一遭,才知道這兩句話多真實,網路世界因見不到面的保護機制,讓負能量高度傾洩,這種未知的恐懼,讓我的恐慌症都發作了。 而這些網路世界帳號的問題,其實是一般人再也不過的常見問題而已,情傷,疾病,婚姻問題,家庭
Thumbnail
生活中,當我們遇見令人感到無比可悲,卻又讓人忍不住憎惡的某個人時,如果細心去觀察那個人的言行和神情,在他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可憐因素。有些人可能是曾經受過嚴重的傷害,並將這些造成傷害的記憶烙印在他們的心底,始終没有復原,最後硬化成刀,不斷地揮砍著自己的靈魂。
Thumbnail
在慾望驅使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箇中好手,招數都是傾囊盡出,也不惜魚死網破。 最後發現一個真相:我與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難堪與落魄。 卻也是在此時此刻,我們珍惜殘存的一縷氣息,對對方手下留情感到欣慰。 必要的距離,是善的舉措。 沒有分離,愛不會成熟。 愛,不是直指,是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