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幼院工作日記:育兒很難優雅,但我們可以很可愛

2024/03/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很累的時候,就要想想快樂的事情。翻開在育幼院工作時的日記,想念一下總是可愛、偶爾小小可惡(?)的孩子們,又被療癒了。

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成長過程中外界環境更是孩子在學習看待事物和處理情緒時的重要影響因素。兒少安置工作之所以不容易,是除了面前的孩子可能因遭遇過多次轉換的不安全感,或是經歷過重大創傷事件,有許多情緒和行為議題。但我仍相信沒有不乖的孩子,只有受傷不知道該怎麼修復的孩子;我們這些大人,就是努力和他們一起面對生命傷痛帶來的疤痕,努力呵護、澆灌、一次又一次地補滿孩子童年被愛的記憶,孩子的傷就有機會慢慢癒合,發展成更自在的孩子、長成更喜歡的自己。

2023.04.12 有三件小事想記錄。

育幼院孩子多,分散在不同的幼兒園讀書,接觸不同的教學環境、不同的同儕,也有更多接受刺激的機會。每天早上基金會的總務大哥會開著院車和保育媽媽一起將孩子們送到不同學校,下午放學時間再陸續一間間學校將孩子們接回來。

小事之一、當孩子崩潰時

第一個是放學後阿惠和阿彩的爭執:阿惠炫耀老師給她指甲貼,拒絕給阿彩,阿彩拿自己的塑膠袋出來想交換,但塑膠袋被阿惠丟去駕駛座。阿彩在車上情緒崩潰大哭,超生氣,一直要打其他小孩和阻止她打其他小孩的媽媽我本人。

我讓她在位子上冷靜,告知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小朋友、也不可以打我。阿彩氣到把書包裡餐袋丟出來,鞋子和圍兜脫下用來丟我,被我接住放在椅子上。我告訴她我在她旁邊等她冷靜,我就一邊跟其他孩子聊天,等待她冷靜。

後來快回到家時她主動抬頭,靠過來說 「我要『忍耐』、『忍耐』,變優雅,妳幫我說。」這是我先前在一樓總會當募款工作人員時,過年期間趁人手不足進家園當志工,我們一起面對她情緒理智線斷掉時的方式,她記得。

當下我內心無比悸動:曾經在傷心時刻被接住的平撫經驗,孩子記得重獲平安的感覺,也願意在再次面臨憤怒情緒時繼續練習這個平靜下來的方式。大人面對不懂得如何面對並處理情緒的孩子,我們的反應─理解與接納,對孩子來說多麼重要啊!

我和阿彩一起將她雙手交疊,放在胸口,由我替憤怒到全身緊繃的她說出:「忍耐」、「忍耐」的安撫語,告訴自己別衝動,可以生氣、不可以傷害別人。重複十幾次,她的肌肉放鬆下來、呼吸也逐漸平穩,直到她開口說:「我好了,我要抱抱」。要求一個擁抱之後,阿彩自己將散落各處的圍兜、鞋子穿回去,餐袋撿回放書包,跟我說對不起,約定回家洗完澡後再問阿惠是否願意分享指甲貼。

延伸閱讀:如果可以優雅,誰想大哭大鬧?─安置機構「難置兒」的生命難題

小事之二、愛護弟弟的小暖男

院車上,在姐姐們吵架哭吼的同時,我轉頭一看:身旁兒子們趁著停等紅燈,相擁欣賞窗外風景,宛如談戀愛置身無人之境。平常有點構音異常講話臭零呆的允兒,手臂緊抱弟弟:「藍寶寶要小心喔,我們一起(看外面的車子)。」看到這一幕,唉呀,媽媽心已融化……我的允兒真的是暖男!

raw-image

小事之三、挑食的孩子其實不挑食

晚餐時間,兒子阿彬拒吃紅蘿蔔,我跟他說:「吃完紅蘿蔔晚上可以吃點心喔,我們一起」,手放湯匙上一起送進嘴裡,阿彬就吃得很高興了?媽媽本人心想:明明每天晚上都有點心啊?

後來他不想吃青菜,我跟他說吃青菜會越長越帥,然後開始胡說八道:「你長這麼帥就是你以前吃的菜的功勞……」,他就乖乖張大嘴吃了。每吃完一口還要give me five ,這三歲兒童是有多注重外表啦!真的太可愛。

其實阿彬才不是為了帥才吃紅蘿蔔。他的長相確實帥到每天放學接他回家的時候,幼兒園小女孩們都會跑出來依依不捨說「掰掰,明天見!」

與孩子的誇誇圈專屬時刻

安置機構的「小家」生活是一個保育媽媽照顧六到七個孩子。在輪到我值班的時候,孩子們都知道,我們家晚上的點心時間沒有配電視,用來「開會」。孩子們在虎視眈眈看著我手上的小餅乾或小饅頭,圍著坐好一圈之後:「好的,我們來看看各位今天做了什麼事齁。」

先問小孩本人:「請問阿熙您今天做了什麼事情?」
「嗯……玩玩具!好好吃飯!」

再問其他小孩:「其他人有沒有看到阿熙還有做什麼好棒的事?」
「有!阿熙說故事!」、「上課」、「一起玩」

此時的阿熙突然一個臉紅害羞嘴角上揚……「好,阿熙今天超棒,我們大家給阿熙拍拍手!」在群眾奮力的掌聲中,孩子獲得稱讚跟餅乾。七個小孩輪一圈,邊吃餅乾邊讚美別人,也期待得到大家的讚美和掌聲。這種讚美加小檢討會議有時也很好笑,不過已是保育媽媽為數不多可以假裝優雅的珍貴時刻。

有時候「檢討」的時候也很好笑。

問晚餐鬧情緒把飯菜打翻的小孩:阿魚妹妹今天是不是不想吃,把飯菜打翻了?
「妹妹有吃一口,妹妹好乖!」、「妹妹可愛!」

看著其他小孩為了讓弟弟妹妹也吃到餅乾,假裝無視對方的小缺點還拼命盡力辯護,連「妹妹可愛」在他們眼中都是優點啊!哈哈哈哈哈!實在很好笑又覺得超級無敵可愛!

這個誇誇圈,是我和孩子們每天共同期待的親密時光,睡前短短10分鐘的小儀式,讓孩子們回顧自己和他人今天做了哪些很棒的事,也會害羞反省自己耍賴或搞破壞的事蹟,再被所有家人用愛接住,以吃完小餅乾、輪流來唱刷牙歌作為快樂的結束。慢慢發現孩子們的不一樣:孩子們不再總是忙著告彼此的狀、而是冷靜提醒對方或是協助處理,也對自己更有自信、勇於發言和表達,口說能力也更好了。看著孩子們滿滿被愛的模樣,就是我們身為工作人員,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raw-image

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超越血緣的愛

有部電視劇的名稱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安置機構的每個孩子都不是工作人員的孩子,對我們來說卻是超越血緣的孩子。

進入兒少安置機構工作,說實話誘因很低,我之前上托育人員專業訓練課程的時候,講師介紹未來職涯選擇,直接勸大家不要去安置機構工作:

  • 社福單位的薪資照顧人力比,無法比照幼兒園教師或托育保母
  • 在人力永遠補不滿的狀態下,長工時又要輪班、排班的制度,對身體健康和人際社交也是不小的負擔
  • 還要面對比一般孩子更高難度的複雜教養議題─約六至七成進入兒少安置機構的孩子有發展遲緩議題,其他還有情緒障礙、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學習障礙......等不同挑戰。

曾經問過忠義的保育媽媽:「妳在這裡十幾年的原因是什麼?」

她回答:「我希望有一天如果出養的孩子回來尋根,還可以有曾經照顧過她的人在這裡等她,告訴她小時候曾經很被愛,她不是被拋棄的。」

延伸閱讀:育幼院裡等家的大齡安置童

溫馨提醒:請一定要欣賞下方這個影片,而且一定要先拿好衛生紙。
特別謝謝每年邀請同仁和保戶一起關懷忠義基金會失依兒少的全球人壽來拍了這支微型記錄片。


11會員
35內容數
在一般人的視角中,社福團體和監獄都是「電視新聞上的事」,在這裡想記下一些我在台北少年觀護所,和服務身心障礙者、身障兒的家庭照顧者、失依兒少的社福團體中遇見的人事物,其實他們也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空、同一片土地,只是可能未曾留意、理解。期待創造更多的接納與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