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相殘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悲歌,而開著福音車徵廟公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景,只是比較歡樂一點的小說故事。怎麼說弱勢呢?故事軸線的男男主角,是同志伴侶,而基督宗教中的同志跟傳統信仰中的宮廟,都不是社會中的強勢,而弱弱之間的相互不認同跟隱形歧視鏈,就在社會、家庭的羈絆中,不斷的發酵、醞釀然後有一個還算好的結局。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對於父母的關愛總是有特殊的想像,投射、移情等等的心理現象,都反映在行為中。兒時的經驗影響著後續的行為,家裡原先的宮廟一到了繼承問題,也就成了這本書的主要故事軸線。
廟公應該怎麼產生好像沒有個非得如何的規定,通常就是有心人去開基祖的廟中分爐,然後把法事做完,按時回祖廟祭祀即可。作為基督徒對這也不是很熟,繞境、進香什麼的,其實也都從這本書補充一些民俗知識。作者為了寫這本小說,也做了不少田野調查,了解宮廟在進香時的相關運作,特別是王爺信仰的部分,並將之融入小說中加以呈現,所以如果不是本小說,說是王爺信仰介紹,也是說得通的。
除了王爺信仰的部分之外,還有上帝爺、媽祖信仰的部分,傳統道教的信仰、輦轎、扶乩、生乩都在書中有介紹,當然情節安排上,加上了主角的生命史軸線,前後小交錯一下,增加故事的可看性,讓情節更豐富一點,也一併介紹廟中會出現的主祀、陪祀跟雙主祀等配置,算是中南部地區的廟宇巡禮,要按圖索驥沿著參拜一波,似乎也未嘗不可。
開著福音車的部分,主要是希望融合傳統信仰和基督宗教的衝突,對於同志身分的雙重反抗。不論是傳統信仰或基督宗教,都對同志的接受度不高,而社會中真實存在的性別議題,在多元價值的世界上,本該被慢慢接受、尊重以及包容。時代演進後,對於弱勢、少數的尊重,是一直以來發展的方向,賦予一定的權利義務,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途。
相互接納也必須從相互理解開始,了解彼此的好惡,進而投其所好,可能就能拉近彼此的關係,建立起新的關聯,從而有了共同的經驗,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過程中,真誠是必要的,所有的謊言中有拆穿的一天,所以開誠布公恐怕是一開始最好的選擇。
溫馨而小品的小故事,融合了宗教、性別、家庭、國籍、、、等許多問題,透過小說的方式,或許也可以鼓勵讀者好好想想,小孩未必這麼無知,長大未必什麼都能,父母未必要什麼都做決定。
推薦給也在這些議題上溝通困難的朋友,或許這本書顯得太容易了一些,但也許就是需要一些勇氣說出口,然後面對可能的後果,沒有跨出那一步,都不知道結果會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