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創作者,何去何從?

2024/03/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則不買書的新聞引發了獨立書店的生存與書的未來。

這些年來,我掙扎於該不該出實體書?

實體書的出書費用,對文字創作者是天文數字,對想以出書做名片,創造更高利益的人來說,那不過是九牛一毛。

走訪印刷廠,才知道創作者的書,是最不能創造價值的,卻可能是精神食糧,心靈滋養。

但是,處於弱勢的創作者,靠著獨立書店的存在,得以堅持理想,然而,生活的困窘,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終究讓許多創作者選擇了生存,而放棄了理想。

電子書與實體書的存在,對於文字創作者,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資本集中的網路運作,讓人失去了方向,也讓我找不到出路。

停下來,在花草的世界裡,療癒自己,傾聽內在的聲音,只有往內尋找,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那些紛擾的世間,就留給在位者,將資源重新分配,等情勢明朗,再做打算了。

手繪

手繪

關於電子書和實體書的論述,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電子書不只是電子版的書>,內容值得深思。

連結:

https://tw.news.yahoo.com/%E9%9B%BB%E5%AD%90%E6%9B%B8%E4%B8%8D%E5%8F%AA%E6%98%AF%E9%9B%BB%E5%AD%90%E7%89%88%E7%9A%84%E3%80%8C%E6%9B%B8%E3%80%8D-230055113.html

共通的通訊協定,讓互動成為可能 數位技術的核心在於「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透過共同的通訊協議(Protocol),軟體可以創造更多互動的可能。除了書本在載體上的呈現,還有超連結的操作、購買或借閱書籍、或甚至做筆記、交換筆記、訂閱筆記。這些都遠超過實體書可達成的互動。 實體書能帶來更多的體驗 不過,數位技術也並非沒有極限。這個極限,來自於人的極限。人的輸入是透過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數位帶來的體驗,多是在設備與螢幕上,主要是視覺的刺激;或是有些可以發出聲音,有聽覺的刺激。但紙本書可以帶來觸覺與嗅覺的體驗,這反而不是電子書可以帶來的體驗。 許多朋友也都提到,實體書的重量感,以及翻書的感覺、查看剩下章節的厚度等等,都不是電子書可以帶來的體驗。這些體驗輸入大腦,會帶來許多不同的感受,也確實是實體書的優勢。 同時,前述「互動」帶來更多的可能,也帶來更多分心的機會。當我們需要專注的時候,數位技術所帶來更多的互動可能,帶來的或許是分心,進而影響我們閱讀的體驗。
33會員
145內容數
無用之人,就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