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視角,地震隨筆|地震而後的牽掛顯現你的人際關係

心理視角,地震隨筆|地震而後的牽掛顯現你的人際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早先的地震嚇著你了嗎?我是被嚇壞了,腦海直接連結那已經遙遠的921,卻頓時覺得離自己很近。

待地震稍歇,我下一個動作是打給我的兒子,想知道他上學途中是否平安?是否已抵達學校?然後我手機接到兄長的平安詢問,再來就是收到手機各群組傳來訊息的嗶嗶聲,那些比較親密的友人或同事,紛紛傳訊息詢問你是否安好?或是報平安,身為心理師的我,突然覺得,突如其來的地震好像可以檢測顯示你的人際關係:自己和他人在這個社會上目前的連結狀況。當然還好此次的地震目前看來沒有造成大規模的傷亡,如此才有空閒出現這種靈光一閃的想法,不然就要馬上投入戡災救災的行動。

很自然地,人們在遇到可能的災難後,活著的人們開始相互探詢親友的下落,甚至付諸行動去看看對方是否安好,這是我們孰知的「報平安」動作。在災難發生後,人與人間的深切關係被顯示出來,這是一種「牽繫」之情,它使得人們與自己親密的親友趨近一起。突然又想起了伍佰的歌「牽掛」,是的,災難激化人與人間的牽掛。

就某個角度來說,地震的確讓人們感受到失能、甚至死亡的危險,似乎因此人們容易退回一個較為具有保護性、具有安全感的狀態。因此地震後宣布停班停課,回家是可以撫慰驚嚇的靈魂。

當我們見到他人安好,往往也不由得心中泛起一絲高興,似乎不管是親人或是不甚相關的人,災難發生後,都呈現一種人際間相互拉緊趨近的現象,或者我們在一個更大的視野來看,所謂「雪中送炭」、「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情懷,或是「患難見真情」都是類似的情懷,我認為這是人際間同理心的展現。

我們再回到早先的地震來審視,似乎可以這麼看:地震像是一個人際關係測驗,它發生之後,多顯現目前你自己人際關係的連結狀況。而進一步審視你報平安的情況及接到多少人詢問,似乎可以推論人際連結緊疏的情形。

若地震過後,你不想知道他人情況,也沒有人詢問你平安否,可能你的人際關係連結較鬆散,先問問自己在不在意此種情況,若在意的話,建議你找當地心理師聊一聊。

追蹤「穗波心理師(心理顯影)」FB粉絲專頁或加入「心理顯影:愛情、親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聊天室」社團可不定時收到「今日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與生活的Podcast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4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篇文章描述穗波心理師在加護病房期間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包括他的聽覺體驗、對護理人員們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和心情。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大諮商時代,簡介心理諮商與治療如何進行。
藉由「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韓劇,談台灣、韓國兩方的精神醫療差異,並提供一些對精神病患的認識
由心理學觀點看「有生之年」
這篇文章描述穗波心理師在加護病房期間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包括他的聽覺體驗、對護理人員們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和心情。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大諮商時代,簡介心理諮商與治療如何進行。
藉由「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韓劇,談台灣、韓國兩方的精神醫療差異,並提供一些對精神病患的認識
由心理學觀點看「有生之年」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