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者
說到復健,一開始我對它的概念有些迷惘了,怎麼說了?我的大學同學,一個學校語言治療學系的教授,曾幫助過我在出院初期那段時間的視訊復健,她要我注意什麼情緒的臉部肌肉,發音的抑揚頓挫⋯⋯等,讓我那時覺得復健不是的「自然的」回復,而是非常的「人為的」回復,「病者」在操作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看起來是自然的表現,因此復健的成果,會得到一個「貌似者」,在這樣的理解下,會覺得的「復健」很人工,是假假的,這讓我很哀傷。
習慣成自然
後來進一步瞭解並非如此,我在之前的文章或多或少有提過,自然始於人工,或是說「習慣成自然」、有意識的重覆不斷練習會進入無意識的自然領域。這讓我想起我的一位老師,柯永河教授,主張的「習慣心理學」,我依稀記得柯老師教授習慣時,對我們所說的,大意是說一個「刺激」引發了「行為反應」,若「刺激」和「行為反應」之間有特定連結模式,這個特定連結模式就是習慣。我又想起認知大師貝克的「自動化思考」的概念,有人認為貝克所主張的「自動化思考」的概念,可以完美詮釋人類潛意識的作為,讓抽象的潛意識內容,變成可測量的「自動化思考」,貝克也在2006年獲得醫學大獎。綜合柯教授的教導與貝克的主張,讓我覺得只要重覆不斷地練習,強化特定的連結反應,有一天這些有意識的行為操作,終將轉化成為潛意識的自動化反應,如此習慣就成了自然,我也不用有意識的「假裝」,想通之後,心頭暢快一點,我還是有機會成為一般人。所以說,在患者身上就是正確地不斷重覆練習行為反應,這其實也蠻符合我先前的認知,建制一個新的神經廻路(神經傳導路徑),並且活化它。
放拐
在這個時期的復健,我通常一早起床,做些老師教的動作,如後勾雙腳,拉住桿子深蹲後緩慢用力站起⋯⋯等,然後在家中走一下或拉腳筋,直到9時30分,吃完早上的藥,就去樓下社區走廊開始我的走路練習,一圈又一圈,直到中午12時。
那時的我發現要走上萬步,剛開始並不容易達成。前期拄著拐杖走,一小時大概兩千多步,到了8、9月(中風隔年)步數可以翻倍,一小時可計數4千多步,當然步伐不大。中風隔年7月7日,我的大學學姐來探望我,同時她也是主動借我很多輔具的學姐,因為她即將赴美,而為了答謝她,同時我也算復健到一個程度,邀請她來我家餐聚,而同一天開始,我嘗試不拿拐杖在社區行走,雖然還是會跛行,但已比去年同期進步的多。晚間用完晚餐後,有時也會去樓下的大樓社區走路,那時社區就有一番不同風景,在夏夜中,挺多人繞著中庭走路、慢跑運動⋯⋯等,但不是天天如此,有時人數很少,和白天上午多是老年人不同,而我總是走到一定點時在社區的走廊區俯視這些人。如果沒有下去社區走路,通常會在家小走一段,然後和太太一起欣賞電視,大約一個半小時候,就做別的事。這些事包括打字練習、寫字練習順道記錄一下當日過程、打文章、看教學影片。我曾經嘗試過看書,但是眼睛的不適,讓我没法持續很久。然後到了夜間,好似我的電力即將耗盡,很容易感疲憊,現在到了晚上的時候點,原則上尿完尿,換上睡衣,就上床睡覺。躺在床上,之前會有一種骨頭散開、呼吸不順的感覺,到了7月這種感覺較為緩和;而且生病之後,常出現睡眠問題,常躺在床上難以入睡,不像之前大概幾分鐘就沈沈睡著,那個狀況通常感到疲憊但是睡不著,搞個兩三小時沒有睡是常態,一直到隔年8月下旬、9月初,睡不著的時間減少為1個小時左右,算有蠻大的進展。到目前順利的話,應該20分鐘之內就會睡著,但也偶爾有難以入睡的狀況。
重新賦能
中風隔年7月下旬,我受到大學好友的鼓勵。頂著眼睛的不適,開始用電腦寫幾篇文章,除把以前曾有的概念寫下來之外,也多寫幾篇新思索的文章,雖然打字的過程,容易誤按別的鍵,速度也沒以前快,仍然是把想寫文章完成,也曾和大學研究所同學合寫文章獲得邀稿,這給我莫大的自我激勵,証明我的大腦能力還健在,也感覺自己似乎有書寫的天賦。
麻糬
中風隔年的7月20日,我們家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就是飼養一隻被友人救援的小貓咪,這是長年居住在國外的友人,意外在台灣的路途上救援到的。據獸醫估計當時這隻貓咪只有六週大,經家庭會議討論,把牠取名為「麻吉」(麻糬的台語)aka「喵吉」。到現在我總覺得「麻吉」的來到,是一個恩典,因為牠除了很親人,很可愛之外,也激發我以前的「攝影魂」,我生病前的興趣為攝影,現在為了拍攝麻吉,我必須要彎腰或做一些姿勢,就像社區中那隻野貓小花所帶我的,在不知不覺中復健了我。牠也為家庭帶來了許多歡樂。
到了同一年8 月20日,我的大學同學召開同學會,我還是無法參與,那天晚上,那個同學會的召集人打電話給我,分享他曾經在2017年的工作地,上海,小中風的經過,他說經過四年他覺得完全好了,他認為我會完全康復,但要經過多年,要我有心理準備。我同學的這個訊息對我來說,是一個好的徵兆,讓我更有耐心和信心。目前我還在復健中。
(也可用聽的,「穗波心理師」podcast EP127)
追蹤「穗波心理師」FB粉絲專頁或加入「隨便亂聊」可不定時收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的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