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族」建立的唐帝國:《興亡的世界史—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從中央歐亞出發,遊牧民眼中的拓跋國家》

2024/04/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粟特人與駱駝:photo credit: 興亡的世界史

粟特人與駱駝:photo credit: 興亡的世界史

不是漢民族建立的唐帝國,才能成為世界帝國

有稍稍接觸過中國歷史的人,一定會對「漢唐盛世」印象深刻,漢帝國與唐帝國這兩個強盛的帝國,在當年都是名震天下的世界強國,也讓中國人念念不忘,至今仍把這兩個朝代視為榜樣。以恢復民族自信心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懷舊並不是壞事,而且透過回顧歷史,也可以好好學習漢唐盛世的種種優點。只是這樣過度強調民族自信心的傳統史觀,碰到現代世界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往往會站不住腳、甚至土崩瓦解,本書所探討的唐帝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唐朝/唐帝國時期的中國,可說是(不包括蒙古帝國的)中國正史上最國際化的世界帝國,在中國傳統歷史敘事中,它「四方朝貢」「世界中心」「兼容並蓄」的獨特地位,被歷代中國史家所讚頌崇拜。但是在現代世界史的研究中發現,它並不能算是由漢民族建立的王朝:

唐朝是以異民族為中心,吸收了以漢語為首的中國文化而建立起來的國家…所以不會排斥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只要有能力的人,一定不加區別地予以公平任用,這是理所當然之事。唐朝的世界主義、國際性、開放性,是因為唐朝的本質原本就是由漢族與異民族的血統及文化在混合後產生出能量所創建的國家,而且一貫維持多民族國家的型態更加促進了上述特點,這與後來的蒙古帝國或現代美國的強盛也是相通的。〈第三章.唐朝的建立與突厥的興亡〉

因為本來就不是炎黃子孫的異民族,所以就不會用「正統」的觀念來壓迫其他民族,而是以平等的態度來與其他民族正常交流,如此才能成為國際化的世界中心,讓各國人士可以在帝國內自由交流,像是胡瓜、胡琴、胡桃等舶來品才能順利的被引進。以這樣的事實來重新看待唐帝國的歷史,突然一切都想得通了:世界主義、國際性、開放性本來就不是漢民族的專長,以農耕立國的漢民族所建立的政權,無論是漢朝、宋朝、明朝,通通沒有經營陸上/海上絲路及中亞草原世界的能力(漢朝「開創絲路」的說法已被證明是坐井觀天,而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完全只是延續蒙古帝國的海上絲路),以及與世界接軌的世界觀,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還在新疆設立再教育營、鎮壓西藏的宗教與文化、把世界金融香港縮減成中國內地香港,看起來這就是漢民族的天生極限。

「天可汗」的歷史脈絡

當年唐太宗得到的「天可汗」稱號,一直是歷代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無上成就,但是如果考慮到唐朝皇族有北方部族拓跋氏血統的事實,這樣的稱號就不會太希奇了:

太宗的身上也是流著符合當時北族王者的血統,由拓跋可汗率領的唐帝國透過軍事力壓制了包含突厥、鐵勒的土耳其世界,成為立足於草原上存在的多個小可汗之上的大可汗,甚或是唯一最高的可汗,故草原世界的各族君長奉上「天可汗」的尊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第三章.唐朝的建立與突厥的興亡〉

在得知以上的血淋淋事實之後,即使再怎麼偏愛中國文化的人,也很難再把「大唐盛世」「鄭和下西洋」這些不屬於漢民族的成就一天到晚掛在嘴邊了。不是漢民族建立的唐帝國,其本質是騎馬遊牧民族,所以社會風氣開放,婦女可以騎馬、再婚,酒館裏都是外國來的音樂、舞蹈,市場上來自世界各國的商品絡繹不絕,長安城的街道上都是像李白那樣整天不醉不歸的騷人墨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31 字、7 則留言,僅發佈於J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