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抱怨有用嗎?只會幫你吸引黑洞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黑洞人的由來

是作家,黃啟團在《圈層突圍》裡,提出一個"黑洞人"的概念,他們是充滿負能量的人,他們共同三大特徵是:

  1. 永遠不停抱怨,從來不檢討自己,只會怪時不我與!
  2. 總是自私自利,侵犯別人的利益,然後合理化自己!
  3. 習慣透過貶低他人,來讓自己顯得高人一等,從來不虛心去學習!

近朱者赤,近莫者黑,近黑洞人者必然悽慘!

環境幾乎可以影響一個人,不論是短期或是長期,曾經一個有趣的報導指出,胖子的朋友,大多數也是胖子,如果你的體重控制不下來,那麼好好省思你的交友圈,想想也真有道理,那些人一起在麥當勞吃的漢堡,路過手搖杯喝的珍奶,在深夜裡喝的小酒,全都是他們最愛的社交場合,要維持友誼,總要出席的吧!如此一來,身體也漸漸與其靠攏,也變成小胖子!

然而古代為何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也無非再次強調,學習環境對一個人的,潛移默化有多重要!那我們沒有條件三遷的人,該怎麼辦?最直接了當的方式,就是遠離黑洞人,而遠離的具體做法大概有兩個,第一個就是主動的選擇,自己的交友圈,第二個就是被動的,讓這些人不會找上你!

主動選擇,遠離黑洞人

黑洞人的特徵,你可以再複習一下,簡單說那就是抱怨、自私與見不得別人的好,如果是在一個陌生環境,要選擇新朋友時,最容易觀察的,就是看那個人,有沒有在抱怨了,我很喜歡楊斯棓醫生,出的新書《要有一個人》,書中說了,台灣社會的通病:

地上有一個垃圾,要有一個人,把垃圾撿起來,反正不是我!(於是叫人去撿)

地上有一個垃圾,要有一個人,把垃圾撿起來,那個人就是我!(不然我就不要講)

這兩句話其實要用閩南語來說,才能夠傳神,如果你懂得的話,建議默念一次,然而兩句話其實有兩種人的心態,第一個就是抱怨者心態,因為客觀事實擺在那,但是他不自己改變,而用各種方式,去請別人改變,或是抱怨世界糟透了,無形中散播負能量的黑洞人!

第二種人,就是永不抱怨者的心態,要不就他自己去改變,把垃圾撿起來,他如果不想弄髒他的手,或是有其他事情,無法去撿,那他也不要多嘴,就承受這樣地上有垃圾的客觀事實,你想想,如果身邊都是這樣的人,是不是社會會更好!

抱怨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僅顯示你的無能為力

這是抱怨對遇到的困難,有用那也就罷了,但是通常抱怨,就是無能為力的展現,人遇到困境,要嘛就克服展現出實力,要嘛就承受展現出毅力,而抱怨呢?完全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還釋放負能量影響別人!

最後,終於要說被動遠離,黑洞人的方式,就是當一個永遠不抱怨的陽光人,這樣他們永遠在你身邊,只會感到自卑,不愉快,甚至貶低你,都沒辦法得到滿足,

而怎麼開始,我想永不抱怨就是第一步!

138會員
185內容數
這專欄主要是學習成長的專題,內容有我諸多的學習與思考。主要啟發我的素材有科技業的工作經驗,台灣與美國兩個商學院的學習心得分享,以前看過的好書與得到App,最後是我財經講師的一點投資淺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