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遺產】日月潭溯源:武界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日月潭是臺灣島上最大的天然湖泊,不過實際上也沒有這麼的天然。蓄水容積相當大的日月潭早在1910年代就被臺灣總督府相中,作為水力發電的動力來源。不過,日月潭本身水源只依賴周圍的野溪注入,為了讓日月潭能夠穩定供應發電用水,臺灣電力株式會社遂在濁水溪上游興建武界壩與超過15公里長的引水隧道。這趟濁水溪電力溯源之旅就要來到武界,親眼看看這座日月潭源頭的水壩。

扼守濁水溪峽谷的武界壩是日月潭的主要水源

扼守濁水溪峽谷的武界壩是日月潭的主要水源


臺灣進入日本時代之後,政府雖然推動不少電力基礎建設,但受限於財政,不僅公營發電量不如民營電廠,電網涵蓋範圍也十分侷限。不過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帶動原料產業景氣看漲,總督府遂決定與民間合資成立臺灣電力株式會社,首要任務就是足以供應全島大半電力需求、裝置容量達10萬千瓦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這項工程除了在日月潭興建水社壩與頭社壩增加日月潭蓄水量,讓原本幾乎分離的日、月潭長胖之外,還包含在門牌潭設置壓力隧道與發電所。不過上述都還不是工程最浩大的部分,最困難的是工程計畫在姊妹原(今曲冰部落附近)設置攔河堰與長度將近20公里的引水路,將水源穿山越嶺引入日月潭。

然而好景不常,一戰後世界經濟陷入困頓,1923年發生的關東震災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資金來源捉襟見肘之下,上山滿之進總督在1926年宣布工程計畫中止,當時留下了僅完成進度19%的引水路。但在工程中斷兩年多之後,臺電評估整個發電計畫仍具備可行性,繼任的川村竹治總督隨即提出工事再興與修正計畫。計畫修正後不再選擇於姊妹原設置攔河堰,而是改於河流最窄處的武界興建水壩,引水路因此從19.833公里縮短為15.113公里;此外,因應新建築技術成熟,隧道也從紅磚改為使用混凝土。

工程再興前的建材以紅磚為主

工程再興前的建材以紅磚為主


編號投71線的武界路是前往這處濁水溪峽谷的聯外道路,從埔里出發要花費半個小時以上才能抵達。在公路翻過山脈之前的一個U形轉彎處,忽然在路邊就出現了一座紅磚隧道。原來這裡是當時引水工程的過坑工作面,為了運送工程資材甚至還興建電氣鐵道,不過隧道並不是給火車走的,而是工程中止前留下的舊六號引水隧道,工程再興後則廢物利用當作新隧道的導坑。電氣鐵道在工程完工後就火速拆除,雖然鐵道與公路大致平行,卻是走完全不同的路徑,至今已經沒留下多少明顯的鐵道遺跡。

舊六號引水隧道就在武界路旁,相當容易親近

舊六號引水隧道就在武界路旁,相當容易親近


穿過公路的卓社隧道便能從高處俯瞰山谷中的武界聚落,武界是最北邊的布農族聚落,據說地名由來便是過去泰雅族和布農族因傳統領域紛爭而劃定的界線。繼續沿著投71線來到與投83線相接的萬豐隧道前,便能抵達此行目標武界壩的頂端,遠遠還可以望見在右岸的取水口。武界壩設計庫容量可達3億立方尺,我到訪的11月才剛過豐水期,水庫內儲存了滿滿的水來準備度過枯水期,實在是難以見到水壩的本尊。

位於山谷中的武界聚落

位於山谷中的武界聚落

遠眺引水隧道取水口

遠眺引水隧道取水口


為了一睹武界壩本尊,我接著前往水壩下方的思源吊橋。穿過商店街、走過吊橋之後,從右手邊就有一條步道前往溪底,為了避免武界壩在2020年無預警放水事件重演,我一路走在地勢稍高的石頭上,終於見到了這座被封為臺灣十大土木遺產的武界壩。根據《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誌》的記載,武界壩高160尺、左右長約300尺、設有6座排洪水門(每座弧型閘門重達59.69噸),整座壩體以混凝土構成,製作混凝土所需要的砂石則是取自當地的硬質砂岩粉碎。當時承包水壩工程的鹿島組為了順應交通困難的地形,於是在壩頂預定地兩岸開鑿隧道,並興建了一座吊橋,將現地製作好的混凝土通過隧道後從橋上往下灌漿。站在河床看著高聳的水壩,環顧四周的斷崖絕壁,可以想見當時的工程有多麼艱辛。

武界壩選在濁水溪極窄的地方建設,地形十分險峻

武界壩選在濁水溪極窄的地方建設,地形十分險峻


由於武界壩位於濁水溪河道極窄的位置,為了避免洩洪的時候洪水對壩體造成太大的負擔,因此在河道右岸、取水口的左側再興建了洪水路。洪水路採用與壩體一樣的弧形水閘門5座,下接3條排洪隧道(一號隧道對應一座閘門,二、三號隧道則各兩座閘門)將洪水排入水壩下游的濁水溪,11座閘門全開可釋放21萬6千單位的水流量。從思源吊橋端的好漢坡步道往上走可以抵達洪水路壩頂的安寧宮,便能近距離欣賞洪水路的水閘門。

洪水路壩頂舊照,由右至左分別對應一至三號排洪隧道(取自《日月潭發電事業ノ大要》(1934))

洪水路壩頂舊照,由右至左分別對應一至三號排洪隧道(取自《日月潭發電事業ノ大要》(1934))

位於思源吊橋下方的三號排洪隧道

位於思源吊橋下方的三號排洪隧道


武界壩自1934年完工至今已將近90年,有了武界壩的水源供應才有今日廣袤的日月潭,也才支撐起1960年代以前的臺灣電力供應。不過,這樣一座雄偉的水壩至今仍然未被指定為法定文化資產,實在值得相關單位好好重視,讓國人瞭解日月潭的水和我們的經濟發展是從何而來。

延伸閱讀:
【時光土場】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初探
【時光土場】日月潭溯源:武界壩
【時光土場】奧萬大楓葉與萬大發電廠

參考資料:
《鐵道情報》259期,2022年5~6月號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誌》,頁104-137。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日月潭發電事業ノ大要》(1934)
維基百科:武界

探訪時間:2022.11.
完稿時間:2023.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54會員
275內容數
歡迎來到時光土場。我希望透過旅行與鏡頭,拼湊出當地的交通與產業,帶大家一起從空間去認識過去的歷史,讓這裡成為一個文化資產與鐵道影像的集散地。如果大家喜歡穿梭時間與空間的旅行,歡迎按讚與追蹤!
時光土場的其他內容
2025/02/06
2025年新年假期,作者前往九州佐賀,參訪三重津海軍所遺跡及佐野常民與三重津海軍所跡歷史館。文章記述了三重津海軍所從幕末時期佐賀藩引進西方船舶科技,到明治時期成為日本海軍現代化的起點,以及佐野常民在其中的貢獻。
Thumbnail
2025/02/06
2025年新年假期,作者前往九州佐賀,參訪三重津海軍所遺跡及佐野常民與三重津海軍所跡歷史館。文章記述了三重津海軍所從幕末時期佐賀藩引進西方船舶科技,到明治時期成為日本海軍現代化的起點,以及佐野常民在其中的貢獻。
Thumbnail
2025/01/07
位於兵庫縣北部的生野銀山,擁有長達數百年的歷史,是支撐日本近代化的重要銀礦山。本文詳細介紹了生野銀山的歷史、開採過程、交通方式以及遊覽體驗,並穿插了許多精彩圖片與影片,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生野銀山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瞭解日本近代化工業發展的重要景點。
Thumbnail
2025/01/07
位於兵庫縣北部的生野銀山,擁有長達數百年的歷史,是支撐日本近代化的重要銀礦山。本文詳細介紹了生野銀山的歷史、開採過程、交通方式以及遊覽體驗,並穿插了許多精彩圖片與影片,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生野銀山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瞭解日本近代化工業發展的重要景點。
Thumbnail
2022/02/16
時序進入春天,場長與家人沿著蘭陽溪旁的台7甲線公路前往武陵農場賞花,因此順道探訪了蘭陽溪中上游的產業遺產。在這塊區域的產業遺產中,許多人或許會聽過為了輸送太平山林場的林木,因此在1924年自土場通車至竹林的羅東森林鐵道。雖然表面上是為了林業需求,但這條鐵道卻與天送埤水力發電工事息息相關。這趟旅行就先
Thumbnail
2022/02/16
時序進入春天,場長與家人沿著蘭陽溪旁的台7甲線公路前往武陵農場賞花,因此順道探訪了蘭陽溪中上游的產業遺產。在這塊區域的產業遺產中,許多人或許會聽過為了輸送太平山林場的林木,因此在1924年自土場通車至竹林的羅東森林鐵道。雖然表面上是為了林業需求,但這條鐵道卻與天送埤水力發電工事息息相關。這趟旅行就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淡水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包括淡水老街、紅毛城、滬尾砲台等。淡水老街是台灣最著名的老街之一,擁有許多古蹟和特色商店。紅毛城是台灣最早的西洋式建築,也是台灣歷史的重要遺跡。滬尾砲台是清朝時期建立的軍事要塞,也是淡水重要的歷史景點。 這幅畫描繪了新北市淡水區水碓里的景色。畫作的中央是淡水小丘陵,遠處是觀
Thumbnail
淡水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包括淡水老街、紅毛城、滬尾砲台等。淡水老街是台灣最著名的老街之一,擁有許多古蹟和特色商店。紅毛城是台灣最早的西洋式建築,也是台灣歷史的重要遺跡。滬尾砲台是清朝時期建立的軍事要塞,也是淡水重要的歷史景點。 這幅畫描繪了新北市淡水區水碓里的景色。畫作的中央是淡水小丘陵,遠處是觀
Thumbnail
曾文水庫是臺灣大規模綜合水利建設,更是政府首次發行糧食實物債券籌募款項,克服各項艱鉅工程,至1973年10月竣工。曾文水庫發揮灌溉、防洪、公共給水與水力發電效益,至今年屆滿50年,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座多功能水庫從籌劃、興建到完工啟用的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企劃組助理員 陳芳儀 人類歷史文
Thumbnail
曾文水庫是臺灣大規模綜合水利建設,更是政府首次發行糧食實物債券籌募款項,克服各項艱鉅工程,至1973年10月竣工。曾文水庫發揮灌溉、防洪、公共給水與水力發電效益,至今年屆滿50年,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座多功能水庫從籌劃、興建到完工啟用的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企劃組助理員 陳芳儀 人類歷史文
Thumbnail
1920年代,隨著台北市的發展與人口的增加,原有的台北水道系統的供水能力已經無法負擔整個大台北地區的用水量。於是在第十一回台北市協議會於1927年1月通過實施第二次擴張工事,決定選定水質佳的大屯山做為水源,建設草山水道。當時由有著台北水道之父的威廉巴爾頓先生帶領,其學生濱野橫四郎一同在陽明山探勘建設
Thumbnail
1920年代,隨著台北市的發展與人口的增加,原有的台北水道系統的供水能力已經無法負擔整個大台北地區的用水量。於是在第十一回台北市協議會於1927年1月通過實施第二次擴張工事,決定選定水質佳的大屯山做為水源,建設草山水道。當時由有著台北水道之父的威廉巴爾頓先生帶領,其學生濱野橫四郎一同在陽明山探勘建設
Thumbnail
回溯起過往,點點滴滴 尤其今日又站在日月潭 1919年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興建門牌潭發電所,也就是後來舉世注目,當時可供應台灣一半以上電力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 其艱鉅過程,直到現在,仍是為人讚嘆,並為後輩台電人所謹記 今日的日月潭為中外馳名的風景名勝,每年吸引超過百萬的遊客人數爭相造訪 但,少有人真正瞭
Thumbnail
回溯起過往,點點滴滴 尤其今日又站在日月潭 1919年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興建門牌潭發電所,也就是後來舉世注目,當時可供應台灣一半以上電力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 其艱鉅過程,直到現在,仍是為人讚嘆,並為後輩台電人所謹記 今日的日月潭為中外馳名的風景名勝,每年吸引超過百萬的遊客人數爭相造訪 但,少有人真正瞭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無法出國度假,在國內旅遊的我們,是否也發現了許多從未見過的台灣之美呢?!大部分的台北景點都征服過後煩惱沒地方去嗎?別擔心,接下來這處隱藏版陽明山景點,絕對會是入到你的旅遊名單,那就是擁有「亞洲第一湧泉」以及「藍寶石泉」美名的「陽明湧泉」!過去1年僅開放3小時,這次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無法出國度假,在國內旅遊的我們,是否也發現了許多從未見過的台灣之美呢?!大部分的台北景點都征服過後煩惱沒地方去嗎?別擔心,接下來這處隱藏版陽明山景點,絕對會是入到你的旅遊名單,那就是擁有「亞洲第一湧泉」以及「藍寶石泉」美名的「陽明湧泉」!過去1年僅開放3小時,這次
Thumbnail
明德水庫位於苗栗縣頭屋鄉,利用老田寮溪山谷來蓄積水源。
Thumbnail
明德水庫位於苗栗縣頭屋鄉,利用老田寮溪山谷來蓄積水源。
Thumbnail
《烏山頭水庫和八田與一的故事》/施政廷(青林國際) 《烏山頭水庫和八田與一的故事》以歷史故事方式呈現烏山頭水庫興建的歷史,從嘉南平原早期面臨缺水的困境、興建水庫的阻礙、蓋水庫的工法、興建過程發生的意外,完成水庫興建後的維護與運用方式等。 烏山頭水庫是臺灣最大的人造湖,民國九年開工、十九年完工,由日本
Thumbnail
《烏山頭水庫和八田與一的故事》/施政廷(青林國際) 《烏山頭水庫和八田與一的故事》以歷史故事方式呈現烏山頭水庫興建的歷史,從嘉南平原早期面臨缺水的困境、興建水庫的阻礙、蓋水庫的工法、興建過程發生的意外,完成水庫興建後的維護與運用方式等。 烏山頭水庫是臺灣最大的人造湖,民國九年開工、十九年完工,由日本
Thumbnail
濕地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自然生態系之一,被稱為「地球的腎」,而河口濕地與埤塘沼澤,也是台灣生態重要的特色。很可惜的,台灣的濕地長久以來一直沒有被台灣人看見。
Thumbnail
濕地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自然生態系之一,被稱為「地球的腎」,而河口濕地與埤塘沼澤,也是台灣生態重要的特色。很可惜的,台灣的濕地長久以來一直沒有被台灣人看見。
Thumbnail
一大清早,我從台中搭客運到日月潭,在國道六號開通後,高速公路直接貫穿山脈、架高穿越谷地,直切入台灣的核心。比起清代藍鼎元從斗六出發須走兩日,日治時期佐藤春夫從二水搭火車再換台車到集集,還得坐椅轎翻山越嶺抵達水社。
Thumbnail
一大清早,我從台中搭客運到日月潭,在國道六號開通後,高速公路直接貫穿山脈、架高穿越谷地,直切入台灣的核心。比起清代藍鼎元從斗六出發須走兩日,日治時期佐藤春夫從二水搭火車再換台車到集集,還得坐椅轎翻山越嶺抵達水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