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鏈接(backlinks)在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中的作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近年許多火紅的筆記軟體,都被設計有「雙向鏈接」(backlinks)的功能,而這個功能讓不少使用者感覺到,寫筆記的壓力變小許多。或許是因Roam Research的開發者將「雙向鏈接」與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關聯起來,因而使得許多人也很自然地將具有「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近乎等同。不過,二者究竟是否可以等同起來?其實未必。本文依據「卡片盒筆記法」的運作原理來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並主張「雙向鏈接」只對應到「卡片盒筆記法」的一個運作,而若毫無節制地使用「雙向鏈接」,其結果則可能會犧牲掉「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

關於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其精髓在於卡片之間的「關聯」。透過特殊的編碼方式,盧曼並不採用「分類」,而是以探究問題為核心來生成卡片的特殊號碼。在此以Johannes F.K. Schmidt所寫的Niklas Luhmann’s Card Index: Thinking Tool, Communication Partner, Publication Machine一文中,對於盧曼的卡片編碼方式的說明為例(顏色標示與文字為筆者所加):

raw-image

從Schmidt的說明來看,盧曼先從21這個主題開始寫卡片,這張卡片的內容是關於Concept of function。當盧曼持續地探究21這個主題時,他將相關的卡片以連續編碼的方式扣連起來,如在這張圖示中,有21/3、21/4這兩張卡片,這兩張卡片的編號是連續的,代表這兩張卡片是在延續地討論同一個問題。

其次,觀察21/3d卡片,它代表是從21/3分枝出來的,而依照編碼必須連續的原則,21/3d之前應該還有21/3a、21/3b、21/3c等卡片。21/3a、21/3b、21/3c、21/3d構成了對於21/3的內容中,某個可以被延伸出來的問題的探究。當21/3a開啟從21/3所延伸出來的方向時,它顯示21/3a與21/3相關,但與21/3、21/4所形成的脈絡不同,因此,才會有21/3a這個分枝出現。

每張卡片在加入編碼時,需要考慮的是它能否延伸既有的討論,或是可從某張特定的卡片中延展出新的方向。如果新的卡片能與21/3、21/4延續,那它就應該被命名為21/5。如果它與21/3有關,但與21/3、21/4不連續,那就命名為21/3a。

透過如上的編碼方式,盧曼發展到21/3d26g1i這張卡片時,提及了Autopoiesis(自我再製)這個概念。在此,這個概念的內涵為何,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而是當21/3d26g1i提及「自我再製」這個概念時,因為它所在的卡片位置為21/3d26g1i,因而我們就能夠觀察盧曼究竟是從什麼樣的思考路徑而在這張卡片的位置上提及「自我再製」這個概念。

Schmidt強調,盧曼的卡片編碼方式,使得他可能在不同的思考脈絡(即編碼序列)中提及同一個概念,當他去搜尋特定概念的卡片位置時,該概念可能在不同的思考脈絡中被提及,因而他就能夠從不同的脈絡對該概念進行比較。

關於如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每個概念都有其所位處的思考脈絡,而我們對於一個概念的理解,可以從不同的思考脈絡出發。這意味著卡片盒筆記法的編碼方式,側重的是一個概念背後所蘊含的多重思考脈絡。正如盧曼在Kommunikation mit Zettelkästen這篇文章中說:「只要能夠成功地建構出基於記錄、或是基於查詢而驅動的內部連接網絡,那麼在任何的情況下與卡片盒進行溝通就會變得非常具有生產力。」卡片之間的「網絡」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所在,它使得我們對於一個事物(或概念)的理解能有多種可能性。

以上關於盧曼的卡片編碼方式,其實都還不涉及近年筆記軟體的「雙向鏈接」功能,因為編碼本身就已經使得卡片彼此間被連結起來。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雙向鏈接」的功能沒有用處?這倒也不是。「雙向鏈接」能夠發揮用處的地方,可能在於:若我們在Autopoiesis這個概念出現的21/3d26g1i卡片中,針對Autopoiesis這個詞設定「雙向鏈接」,那麼,當我們觀察Autopoiesis這個概念在整個卡片盒筆記網絡中的位置時,我們就能夠看到「它在哪一張卡片中被提到」,而又因為每張卡片都有編碼,因此當我們看到Autopoiesis這個概念的「雙向鏈接」的情況時,我們也就能看到21/3d26g1i這個編號,等於能夠追溯這個概念背後的思考脈絡,如下圖所示:

raw-image

與上述有別,若我們觀察Roam Research所提供關於「雙向鏈接」的使用範例,應該可以發現其與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有別之處:

raw-image

在這個範例中,「雙向鏈接」主要是以名詞為命名方式,而Daily Notes中顯示每一個「雙向鏈接」在哪一天的紀錄中被提到。若對比盧曼的卡片編碼方式,我們應該可以清楚地看到差異所在。在Roam Research中,「雙向鏈接」主要是呈現「特定事物在哪個地方被提及到」,但提及這個該事物的頁面彼此間,不一定有清楚的關聯。相較之下,若在盧曼的卡片編碼基礎上使用「雙向鏈接」,那麼,特定概念被提及的頁面編碼本身,就提示了理解這個概念的思路。換言之,同樣地是使用「雙向鏈接」的功能,但卡片本身有無編碼而形成特定的思考脈絡,恰好是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所在。

Roam Research提供的「雙向鏈接使用範例」,主要是讓我們能夠以特定字詞來匯聚零散的筆記,但相較於卡片盒筆記法中特殊編碼的作用,Roam Research的「雙向鏈接」比較像是「先將資料匯聚起來,並等待進一步地整理」。當零散的資料被「雙向鏈接」聚合起來,我們仍然需要進一步地去梳理這些零散資料與特定字詞之間的關係,才能夠形成如同盧曼的卡片盒筆記中編碼所形成的序列,否則,我們得到的只是「這些零散的資料都有關聯」,但彼此間的邏輯關係仍有待我們釐清。

本文並非否定筆記軟體中的「雙向鏈接」功能,但若將其與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的編碼方式相互比較,則可以看到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不必然地要以「雙向鏈接」來實現,因為其精髓在於特殊的編碼方式。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與今日所謂“知識管理專家”說提倡的大相逕挺。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中心化 Centralized”而非“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d”,你作為創作者做出所有決定。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封閉 Closed”而非“開放 Openness”, 每張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01 盧曼使用卡片盒的方式,在數位時代會是什麼樣子? 02 數位時代的資訊管理有兩類:基於資訊內容分配到先定義好的主題領域,或者基於資訊標籤來無序分類,再透過超連結對內容補充。 03 盧曼建立其筆記框架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內部分支的能力」「參考的可能性」「關鍵字主題索引」 04 在實際的盧曼遺
01 所有的學術寫作專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文獻研究的背景下,積累了大量需要組織的資訊。 02 數位卡片盒筆記法提供了在早期階段擺脫混亂的機會,適用於有效的科學工作。 03 盧曼不僅將卡片盒當作存放筆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卡片盒視為思想生成器。 04 盧曼每次輸入自己的內容,就能不斷在筆記之間的
盧曼卡片盒筆記法,透過其獨特的「索引思維」,提供了一種高效的筆記和知識管理系統。這種方法不僅讓筆記之間的連結可追蹤,而且優化了筆記的重複使用機會,從而最大化了知識的價值。以下是如何實踐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關鍵步驟,以及製作索引卡的技巧。 步驟1 - 無結構筆記: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強調筆記應盡量無結構,
這是我會給任何想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的五個訣竅: - 訣竅1:用手寫書目卡紀錄想法,無論是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 - 訣竅2:建立話題意識,了解每張主卡都能屬於多個話題 - 訣竅3:當天寫下來的書目卡,要立即歸檔成數位主卡,並且為數位主卡分配話題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與今日所謂“知識管理專家”說提倡的大相逕挺。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中心化 Centralized”而非“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d”,你作為創作者做出所有決定。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封閉 Closed”而非“開放 Openness”, 每張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01 盧曼使用卡片盒的方式,在數位時代會是什麼樣子? 02 數位時代的資訊管理有兩類:基於資訊內容分配到先定義好的主題領域,或者基於資訊標籤來無序分類,再透過超連結對內容補充。 03 盧曼建立其筆記框架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內部分支的能力」「參考的可能性」「關鍵字主題索引」 04 在實際的盧曼遺
01 所有的學術寫作專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文獻研究的背景下,積累了大量需要組織的資訊。 02 數位卡片盒筆記法提供了在早期階段擺脫混亂的機會,適用於有效的科學工作。 03 盧曼不僅將卡片盒當作存放筆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卡片盒視為思想生成器。 04 盧曼每次輸入自己的內容,就能不斷在筆記之間的
盧曼卡片盒筆記法,透過其獨特的「索引思維」,提供了一種高效的筆記和知識管理系統。這種方法不僅讓筆記之間的連結可追蹤,而且優化了筆記的重複使用機會,從而最大化了知識的價值。以下是如何實踐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關鍵步驟,以及製作索引卡的技巧。 步驟1 - 無結構筆記: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強調筆記應盡量無結構,
這是我會給任何想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的五個訣竅: - 訣竅1:用手寫書目卡紀錄想法,無論是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 - 訣竅2:建立話題意識,了解每張主卡都能屬於多個話題 - 訣竅3:當天寫下來的書目卡,要立即歸檔成數位主卡,並且為數位主卡分配話題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