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的方法》筆記,是增援未來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劉少楠,劉白光(Light)

互聯網領域連續創業者。他們的公司有兩款筆記工具——flomo浮墨(卡片筆記)、幕布(大綱筆記),以及一款付費專欄工具“小報童”。

raw-image


  《筆記的方法》兩位作者劉少楠,劉白光,是卡片筆記軟體flomo浮墨的創始人,在專注於筆記軟體開發的同時,為了服務數百位用戶,解決實際記筆記的痛點,持續研究記筆記的方法,這本書是他們多年沉澱思考的筆記心法,內容適用於現在絕大多數的筆記軟體,並非只局限於flomo。書中也有大量的筆記案例供參考,是本很實用好讀、即讀即用的工具書。


為什麼要記筆記?

  筆記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拿來用」,如果不能為自己所用,就不需要記錄。筆記有哪些用法呢?不外乎儲存想法、儲存事實。無論是自己當下的靈機一動、苦思良久的結論,或者是聽到他人分享的想法、方法,只要對自己有用,都是值得記錄的想法。記錄事實也是如此,一些事件、物品資料,或許可能是未來發想的線索,或者是工作中重要的引用依據來源。


要怎麼做筆記?

  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話做筆記。」我們常常記了(蒐集了)很多筆記,抄寫摘錄書中的名言佳句,老師講的必考重點,或者是存了網路上看了有收穫的文章,但是,卻想不起來自己記過了什麼?在查找資料時,還是直接打開Google,而不是翻看自己的筆記。這是因為如果在記筆記時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就容易忘記。用自己的話做筆記,目的是增加必要難度,在自己的大腦劃個刻痕,留下一點印象。

  資訊要可以使用,就需要先理解;要理解,就一定要思考過。用自己的話做筆記,就是倒逼思考。作者並不是反對"摘錄"式筆記,而是拒絕"不思考"。就算摘錄的原文,也要寫下幾句當時摘錄的原因(思考)、未來可能怎麼用?先思考,後記憶。不要想著「有時間再思考」,其實大多數時候,這等同於「不再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無法應用。

  只有經過思考、對自己有用的內容才值得記下來。那麼,什麼樣的內容值得記下來呢?在記筆記時,我們應該問自己兩個問題:

  1. 未來的我有沒有幫助?
  2. 過去的經驗中,有沒有什麼事情、想法或個人經驗值得借鑒?

如果這個內容對過去或未來都沒有幫助,也想不起來未來會在哪些場合用到,那其實可以不用記。因為即使記了也不會看。與其如此,不如等到以後真的需要時再用Google查找,或是問GPT。現在的資料來源非常多,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和注意力去整理雜亂無章的筆記,所以必須只記對自己有用的內容即可。


什麼時候記筆記?

  一句話:「有感覺的時候!」。在任何你感受到觸動的時候,就把感受記錄下來。無論是有靈感的時候,或者是感覺這個資訊有用、感覺好的時候,或者是覺得有啟發,甚至這件事情好像有點違反你原本的直覺,或是感覺到有情緒的時候,都可以把這些用自己的話記錄下來。

  記筆記的時候,重點在於記錄那些對自己有用的內容。什麼叫做有用呢?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近期會有用,或者這個資訊的實際操作步驟很具體。為什麼要記錄近期有用的資訊呢?因為如果你覺得這可能是五年十年後才會用到的東西,那乾脆不要記了。現在公共知識隨時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我們重要的是記錄個人感受和想法。以前老一輩的人記筆記,是因為那時候網路搜索功能不發達,有時候記筆記只是為了把事情記下來。但現在不同了,網路上可以找到大量資訊,多年後可能會用到的東西,到了那時候可能會有更新的工具和知識,也不需要現在就記錄。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記筆記時不必拘泥於形式,只要自己看得懂就好。因為我們是為了自己而記,不用一定要記得很完備、鉅細靡遺,除非你是要整理給其他人看得,則另當別論。


筆記怎麼分類?

  記筆記的時候,最麻煩的就是如何分類。這時候,作者建議我們不要想太多,回到原點,分類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容易找到相關資料。雖然別人的分類方式可以參考,但對自己未必有效。現在的筆記軟體都有打標籤(Tag)的功能,我們一則筆記可以打多個標籤,不像word或紙質筆記,只能放在一個資料夾/筆記本,所以分類起來輕鬆很多,不須太糾結。而且,分類不可能一步到位,這些標籤系統是動態的,是一邊使用一邊成長出來的。所以,我們應該邊用邊調整,由於我們不斷成長,標籤也永遠不會整理完,它會隨著我們每個人生階段的重心轉移,而有所改變。作者在書中分享了幾個人的標籤分類方法,我挑幾個分享:

  • 根據使用的場景來分類,比如不同專業領域、專案、興趣
  • 高頻率使用的知識/原理/常識、低頻率使用的知識、實戰經驗(反思與外界反饋)
  • 重要/不重要 (是否區分緊急/不緊急,要看你是否拿筆記當作待辦事項清單使用)

  此外,我們可以製作標籤說明書,避免標籤功能重複。我們還可以定期維護,刪掉或合併不常用的標籤,並尋找組織標籤之間的關係。標籤說明書我原本就有在用,原本使用十多年的Evernote有樹狀標籤功能,去年改用Upnote後,為了整理標籤,我新增了一則筆記,每當新增一種標籤,就加入此索引中;新的筆記也可以打開這則索引,查看有哪些適合的標籤。

  常用的筆記方法還包括「收件夾」,一有想法就馬上記錄在收件夾,有時在路途中隨手一記,不方便分類,可先把筆記存在預設的收件夾記事本,之後再分類整理。需注意的是,要每天或每週定期清空收件夾,如果超過一個月仍未整理的筆記,其實代表它不重要,可以清掉了!


為什麼要回顧筆記?

  寫筆記的另一個重要點是定期回顧。如果不回顧,這則筆記對你來說就像是被壓在書架上的一本沒翻過的書,根本沒用。此外,定期複習可以幫我們克服遺忘曲線,溫故知新,補充新見解或新案例。那我們要怎麼回顧筆記呢?作者提出了三個建議來回顧筆記:投入固定的時間、同步思考、保持互動

  1. 投入固定的時間定期回顧是必要的。不要把回顧當作大掃除,而是拆成小任務定期執行。作者舉例自己三種定期回顧的時機點:
    • 每次記筆記之前,先看一下相關的標籤,或上次記到一半的筆記的上下文
    • 每天晚餐後花20到30分鐘整理當天的筆記,補充想法、標記標籤。
    • 每週或每月進行綜合性的回顧,找到不同筆記之間的連結。
    • 定期回顧過去一個禮拜的筆記或一年前的今天的筆記。
  2. 同步思考回顧時的重點是讓信息增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思考:
    • 這條筆記和我最近遇到的問題有關嗎?
    • 關於這條筆記,我有什麼可以補充的想法或思考?
    • 這條筆記和哪些其他筆記有關,可以增加哪些標籤?
  3. 保持互動持續和筆記互動,定期回顧、更新和補充新的內容,這樣才能保持筆記的活力和實用性。
raw-image

結語

  從大學開始,我就開始使用Evernote,所以偶爾會關注各種筆記方法、知識管理系統,這類書籍與網路資料也很多,從怎麼寫讀書筆記、寫手帳,看電腦玩物長年來怎麼使用筆記軟體的文章,到這兩年又因AI再次火紅的名詞「第二大腦」,雖然學藝不精、很難克服惰性,不能稱做筆記專家,但每次看自己累積的筆記數量,也是小有成就感。實作那麼多年,看了這本書還是頗有收穫,首先,與其他筆記圖書的作者不同,兩位作者是開發、經營筆記軟體的創始人,面臨的是上百萬位用戶常見的問題,而不僅是一個人自己實操多年的經驗,所以這本書讀起來特別針對記筆記根本上的痛點:記了卻沒有用。建議大家在記筆記、整理筆記時,首先一定要用起來,不要太糾結寫得好不好。常常打開看看、修修補補,重要的是經過大腦思考,而不只是作為知識的搬運工。回到記筆記的初衷:增援未來的自己

內容總結
筆記的方法
5
/5
avatar-img
32會員
79內容數
快半拍是小小的進步,每天前進一點點,發現微小進步中的光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半拍成長日誌 的其他內容
《快思慢想》是丹尼爾卡尼曼的經典作品,這本書揭示了我們決策中常常可能發生錯誤,人類大腦很不可靠,我們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為什麼保守主義有其重要性?
5/5快思慢想
100隻像鴨子一樣大的馬,和一隻像馬一樣大的鴨子,你想對付哪個?你需要用桶舀多少次,才能使海平面下降1公尺?本書是一本探討非常規面試問題的書,作者分享瞭如何拆解面試難題,包括行為面試題和非常規面試題。
3/5如何對付像馬一樣大的鴨子
徵才方式百百種,除了老套的面試,還有心理測驗、智力測試,還有千奇百怪的面試問題,這些真的有用嗎?本書以科學實證的方式探討各種徵才方式的優缺點,以及應該如何設計面試流程,才可以避免常見的問題發生。
3/5如何對付像馬一樣大的鴨子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5/5烏合之眾:大眾心理學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4/5翻譯乃大道,譯者獨憔悴
《翻譯乃大道》收錄了余光中關於「翻譯」的精彩內容,從譯者所需的能力到常見的翻譯困難,再到中西方文學比較,概括了他對翻譯這一行的深刻見解。本文整理了作者提出的常見的10種中文病句,這些問題大多受英文影響,不只是譯者,我們平日說話也常常會犯這些問題,讓我們來看看有那些英式中文吧!
4/5翻譯乃大道,譯者獨憔悴
《快思慢想》是丹尼爾卡尼曼的經典作品,這本書揭示了我們決策中常常可能發生錯誤,人類大腦很不可靠,我們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為什麼保守主義有其重要性?
5/5快思慢想
100隻像鴨子一樣大的馬,和一隻像馬一樣大的鴨子,你想對付哪個?你需要用桶舀多少次,才能使海平面下降1公尺?本書是一本探討非常規面試問題的書,作者分享瞭如何拆解面試難題,包括行為面試題和非常規面試題。
3/5如何對付像馬一樣大的鴨子
徵才方式百百種,除了老套的面試,還有心理測驗、智力測試,還有千奇百怪的面試問題,這些真的有用嗎?本書以科學實證的方式探討各種徵才方式的優缺點,以及應該如何設計面試流程,才可以避免常見的問題發生。
3/5如何對付像馬一樣大的鴨子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5/5烏合之眾:大眾心理學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4/5翻譯乃大道,譯者獨憔悴
《翻譯乃大道》收錄了余光中關於「翻譯」的精彩內容,從譯者所需的能力到常見的翻譯困難,再到中西方文學比較,概括了他對翻譯這一行的深刻見解。本文整理了作者提出的常見的10種中文病句,這些問題大多受英文影響,不只是譯者,我們平日說話也常常會犯這些問題,讓我們來看看有那些英式中文吧!
4/5翻譯乃大道,譯者獨憔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許多人在記筆記時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雖然記了很多筆記,但在需要時卻難以回想起來;二是即使找到相關筆記,也難以迅速應用於解決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進行信息預處理,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話記筆記”。
Thumbnail
作者近期閱讀了兩本與手寫筆記相關的書籍,分別是Marie的「快狠準子彈筆技術」和奧野宣之的「活用一輩子的讀書筆技術」。奧野宣之的書提供了有效的手寫讀書筆記方法,包括記錄原文和評論,以及利用電腦表格進行筆記的編目和搜尋。Marie的書則提供了處理拖延任務的方法和精準預估每日任務的技巧。
01 所有的學術寫作專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文獻研究的背景下,積累了大量需要組織的資訊。 02 數位卡片盒筆記法提供了在早期階段擺脫混亂的機會,適用於有效的科學工作。 03 盧曼不僅將卡片盒當作存放筆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卡片盒視為思想生成器。 04 盧曼每次輸入自己的內容,就能不斷在筆記之間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做筆記和思考的方法,包括條列式書寫、回想老師的話、創造邏輯架構等。文章強調了寫筆記如何幫助思考,並提供了一些萬能筆記法的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記的內容和筆記技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作者強調了筆記的目的、定期整理和複習以及實踐輸出導向。讀者可以透過本文學習到如何寫出有意義的筆記以及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盧曼卡片盒筆記法,透過其獨特的「索引思維」,提供了一種高效的筆記和知識管理系統。這種方法不僅讓筆記之間的連結可追蹤,而且優化了筆記的重複使用機會,從而最大化了知識的價值。以下是如何實踐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關鍵步驟,以及製作索引卡的技巧。 步驟1 - 無結構筆記: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強調筆記應盡量無結構,
這是我會給任何想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的五個訣竅: - 訣竅1:用手寫書目卡紀錄想法,無論是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 - 訣竅2:建立話題意識,了解每張主卡都能屬於多個話題 - 訣竅3:當天寫下來的書目卡,要立即歸檔成數位主卡,並且為數位主卡分配話題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許多人在記筆記時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雖然記了很多筆記,但在需要時卻難以回想起來;二是即使找到相關筆記,也難以迅速應用於解決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進行信息預處理,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話記筆記”。
Thumbnail
作者近期閱讀了兩本與手寫筆記相關的書籍,分別是Marie的「快狠準子彈筆技術」和奧野宣之的「活用一輩子的讀書筆技術」。奧野宣之的書提供了有效的手寫讀書筆記方法,包括記錄原文和評論,以及利用電腦表格進行筆記的編目和搜尋。Marie的書則提供了處理拖延任務的方法和精準預估每日任務的技巧。
01 所有的學術寫作專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文獻研究的背景下,積累了大量需要組織的資訊。 02 數位卡片盒筆記法提供了在早期階段擺脫混亂的機會,適用於有效的科學工作。 03 盧曼不僅將卡片盒當作存放筆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卡片盒視為思想生成器。 04 盧曼每次輸入自己的內容,就能不斷在筆記之間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做筆記和思考的方法,包括條列式書寫、回想老師的話、創造邏輯架構等。文章強調了寫筆記如何幫助思考,並提供了一些萬能筆記法的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記的內容和筆記技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作者強調了筆記的目的、定期整理和複習以及實踐輸出導向。讀者可以透過本文學習到如何寫出有意義的筆記以及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盧曼卡片盒筆記法,透過其獨特的「索引思維」,提供了一種高效的筆記和知識管理系統。這種方法不僅讓筆記之間的連結可追蹤,而且優化了筆記的重複使用機會,從而最大化了知識的價值。以下是如何實踐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關鍵步驟,以及製作索引卡的技巧。 步驟1 - 無結構筆記: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強調筆記應盡量無結構,
這是我會給任何想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的五個訣竅: - 訣竅1:用手寫書目卡紀錄想法,無論是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 - 訣竅2:建立話題意識,了解每張主卡都能屬於多個話題 - 訣竅3:當天寫下來的書目卡,要立即歸檔成數位主卡,並且為數位主卡分配話題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