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書 34|我的卡片盒筆記實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導讀:

在先前介紹 Sönke Ahrens 《卡片盒筆記》時,有說到我會分享目前的筆記方式。

來嘗試解決兩個作筆記最常見的問題,筆記無法使用或活用,不易翻閱搜尋輸入後無法有效產出,也無法實踐於生活中



✨ 筆記心法


1.作筆記要有目的性

在我 2022 年寫作初期,閱讀的時不會預設這些句子或文獻要在哪裡使用,看到不錯的就抄錄下來,我也曾經使用多本筆記本將他們分門別類整理,但實際上使用次數少的可憐。


2.「12道最愛的難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提出「12道最愛的難題」法(Twelve Favorite Problems),每當有什麼科學進展時就拿出這些題目測試,這些科學進展否有助益解決目前關注的難題。

此外分神是生活的常態,我們也可以先將關注的問題列出,藉由有意識的發散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找尋相關知識。


3.少即是多

去除不必要的元素,將注意力集中。閱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時不需要將它完整抄錄,而是擷取三大項,也不要超過 7 個重點。事實是,超出三個後便容易被人腦識別為多,無法清楚記錄。


4.建立連結

筆記與筆記之間只是「組塊」,要拼裝成工具後我們才能使用。盡可能不要讓知識點獨立存在,而是與其他知識間建立連結



✨ 三種筆記


1.靈感筆記(Fleet Note)

抓住腦袋冒出的靈感,我自己習慣用 Apple 有的時候編寫文章排列也會用手邊紙筆,我知道科技很發達手寫很費時,但把文字寫下來的過程雖有助於我釐清順序,因此我依然很依賴紙本筆記。


raw-image


2.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

作為從他人處得到資訊紀錄,標明作者與出處。我自己從 2023 年起開始將已閱讀書籍整理成閱讀心得發表,這邊我一次使用了三個平台,各別是Threads、喵喵書評和博客來。

為什麼不僅在一個平台,是由於我發現不同平台上的用戶附著性強,且為了避免日後不好轉移,乾脆狡兔三窟。


raw-image


3.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

將靈感與文獻對照產生新關聯,並永久保存下來。這個對應過來算是我的每週推薦一篇好書/文思泉湧的閱讀心得。

我自己現在更常在 Vocus 上面寫而不是在 Dcard ,避免文章寫完或修訂後就直接發出,同時也有自動儲存的功能,對寫文章相當友善,雖然點閱不太友善就是了,使用者不多。


raw-image


✨總結


如果有在關注我的文章,會發現我自己其實也沒有完全遵守三大項7 個重點這項原則,但大多時候是吻合,在執行守則這點我還是保有些許彈性,而非一昧照規則走,畢竟這是我自己的筆記,以我合用為主。


另外撰寫每篇書評時,我不會直接寫心得。

而是先用「提要」說明這本書在說什麼,再寫心得。

我知道現在的線上書城都會提供摘要,但一來不夠精簡,二來是必須要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改寫過才會有記憶,因此我習慣自己寫一版。

寫時我會問三個問題「這是什麼樣的思維」(What)、「為什麼會存在這樣思維」(Why)以及「該如何運用這種思維」(How),來完成「心得」。



因此文獻筆記已經經過我的初次消化,當我決定將這本書選為推薦書時,則表示這個知識點是我看中,並重新以心智圖複習消化成為永久筆記,另外每篇文章下面至少會有兩篇與此相關的文章連結來串連起知識點。

在與靈感筆記與我關注思考的問題結合後,這就是一篇文章初稿,會被我丟入專欄,等待反覆潤色後發表。

事實上,在閱讀《卡片盒筆記》前我的草稿檔/靈感筆記中就有《我的寫作三部曲》這個文件夾,在碰到書籍靈感後自然而然的這篇文章就完成了,以上就是我目前轉寫文章的流程。


喜歡這樣的專題介紹,還請關注與紅心支持,當然如果想要看更多我現在在看什麼書,歡迎追蹤 IG 掌握即時動態。


✨衍生閱讀:


1.關於知識網建立 →
陪你讀書|學習的因果律——《深度學習的技術》

2.關於卡片盒筆記 →
陪你讀書|降低寫作阻力——《卡片盒筆記》

3.累積並串聯知識→
採購人生|今天你「輸出」了嗎?撰寫專業文章的好處

avatar-img
335會員
226內容數
對社會脈動、產業現況提出觀點與省思,找尋進步空間或接受現況、活在當下,並有足夠智慧區分其兩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斯的煉金工房 的其他內容
本書介紹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透過聰明簡潔的方式,讓溝通更加直接和有效。將文章分為四塊,包括吸引讀者的引子、有力的導言、背景脈絡和讓讀者自行選擇是否要了解更多。這些技巧適用於社交媒體、電子報,以及會議和電子郵件。這本書特別適合在科技業工作的朋友。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發現快樂》是我年度花最久時間讀完的一本書。通過書中的四條快樂真理,作者帶領我們思考成長、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自我認知。這些真理啟發了我在生活中的改變,並且提醒了我們要珍惜當下,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快樂。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致鬱系(イヤミス)是由評論家霜月蒼於二○○七年提出的一種推理小說類型,指的是那些讀完後讓人心情沮喪、餘味不佳的作品,其主題通常圍繞在人內心的陰暗面。 森澤藤子,一個遭到父母虐待、同學欺凌,在悲慘的日子裡苦苦掙扎的少女。她始終以為自己的人生就只能在底層打滾,再無翻身的可能。
本書介紹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透過聰明簡潔的方式,讓溝通更加直接和有效。將文章分為四塊,包括吸引讀者的引子、有力的導言、背景脈絡和讓讀者自行選擇是否要了解更多。這些技巧適用於社交媒體、電子報,以及會議和電子郵件。這本書特別適合在科技業工作的朋友。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發現快樂》是我年度花最久時間讀完的一本書。通過書中的四條快樂真理,作者帶領我們思考成長、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自我認知。這些真理啟發了我在生活中的改變,並且提醒了我們要珍惜當下,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快樂。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致鬱系(イヤミス)是由評論家霜月蒼於二○○七年提出的一種推理小說類型,指的是那些讀完後讓人心情沮喪、餘味不佳的作品,其主題通常圍繞在人內心的陰暗面。 森澤藤子,一個遭到父母虐待、同學欺凌,在悲慘的日子裡苦苦掙扎的少女。她始終以為自己的人生就只能在底層打滾,再無翻身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篇寫給「已經有在做卡片筆記法,但有點掙扎,覺得怎樣都抓不到竅門的人」看。
這是我會給任何想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的五個訣竅: - 訣竅1:用手寫書目卡紀錄想法,無論是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 - 訣竅2:建立話題意識,了解每張主卡都能屬於多個話題 - 訣竅3:當天寫下來的書目卡,要立即歸檔成數位主卡,並且為數位主卡分配話題
Thumbnail
介紹卡片盒筆記法系列 好,我們這個系列是嘗試去看我寫下來的實踐的卡片盒筆記法裡面的筆記。然後,藉由閱讀這些卡片,進而產生想法來製造出更多的卡片。對於對卡片盒筆記法有興趣的人,也可以透過這系列的影片來了解實際執行卡片盒筆記法大致會是怎麼樣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篇寫給「已經有在做卡片筆記法,但有點掙扎,覺得怎樣都抓不到竅門的人」看。
這是我會給任何想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的五個訣竅: - 訣竅1:用手寫書目卡紀錄想法,無論是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 - 訣竅2:建立話題意識,了解每張主卡都能屬於多個話題 - 訣竅3:當天寫下來的書目卡,要立即歸檔成數位主卡,並且為數位主卡分配話題
Thumbnail
介紹卡片盒筆記法系列 好,我們這個系列是嘗試去看我寫下來的實踐的卡片盒筆記法裡面的筆記。然後,藉由閱讀這些卡片,進而產生想法來製造出更多的卡片。對於對卡片盒筆記法有興趣的人,也可以透過這系列的影片來了解實際執行卡片盒筆記法大致會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