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善良的我們,是真誠的,也是幸福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一、把婚姻當事業的人們

勞動節談婚姻,在我看來是一種必要的諷刺。

畢竟有不少人把婚姻當工作,把養育孩子當事業。他們並沒有真正把婚姻視為與自我實現有關的幸福旅程,而是當成社會責任,當成「避免自己變成異類」的表演。就像那些刻意字正腔圓的朗讀,那都不是常人說話的方式,卻得依靠這種異常的方式,才能贏得人生的勝利。

婚姻,這本該是人生最美好的承諾,如今卻也矗立著虛無與痛苦的高牆。我們被迫將它視為人生的另一項勞動,一條不歸路。婚姻已經完全喪失了最初的浪漫情懷,只剩下無盡的重擔與枷鎖。

就如生命的其它層面,婚姻也被赤裸裸地工具化了。它不再是兩個靈魂的結合,而僅僅是社會期望我們去完成的責任而已。對某些國人來說,婚姻簡直就是一張註定要背負的十字重擔,勞碌命一世,只為維繫這虛無縹緲的所謂「應該做的事」。

我們被教育要聽話、賣力、苦幹實幹,成為模範的勞動牲口。即便是年輕一代已看清了這痛苦的真相,他們也無法擺脫這無止境的循環。他們只能將渴望自由的熱情投注在簡單的娛樂和消遣之上,暫時逃離現實的折磨,卻無法真正獲得自由。

當人們註定要在虛無與束縛中掙扎,想要革命卻又不敢高聲吶喊。我們渴望打破桎梏,尋求真正的自由,卻又被生存的需求所羈絆,無法動彈分毫。這注定是一齣悲劇。

我想到,幾乎和勞動節撞期的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呈現了我們談的華人婚姻困境。

當我們太執著於在群體中獲勝而非自我實現,我們就會陷入「欲」而遺忘了其他的事物,當中也很容易忘了自己。

平常我們說「情欲」,正常的情感也是帶著慾望的,就像當我們很愛一個人,我們會想跟他在一起,會想擁有他。這個「指向性」就是欲,這個想要不顧一切去控制對方的也是「欲」。

有情,就有欲,這是自然的。

處理好情欲中,「情」和「欲」的和諧,就成了人類關係中的一大課題。

父母對孩子也有情欲,所以父母愛孩子,但也忍不住想控制他們。往往當父母要面對孩子首次離家就學,或是首次要帶戀愛對象回家,都會讓父母心疼。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情欲被打擊了。

人還會對非生命的事物有情欲,比如藝術家對於藝術創作。藝術家出於一種情感而致力於創作,並有著想要功成名就,或是達到某種境地的欲。如果欲超越了情,就會出現某些新聞中看到的,一些「大師」明明已經很有成就了,竟然還通過抄襲的方式去創作。那些時刻,他們對成就的欲超越了對創作的情感。

在《不夠善良的我們》的我們中,簡慶芬對何瑞之有強烈的情欲,她喜歡這個男人,自然想得到他。當欲佔了上風,想要控制與擁有對方的念頭就超越情。所以他用了手段,破壞何瑞之與Rebecca的情感,靠拉攏何母來影響何瑞之的擇偶選擇。

與其說簡慶芬贏了,不如說簡慶芬的欲贏了。

 

raw-image


二、不接受陰暗面,等於不接受真實自我

從存在心理學的角度,「欲」是原始生命力(daimonic)的一種代稱。壓抑自己的欲,等於壓抑自己的生命力。

原始生命力是我們的陰暗面,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陰暗面。

心理學家羅洛.梅整理道,原始生命力包括五種具來的天性與活動:剝削(Exploitative)、操縱(Manipulative)、競爭(Competitive)、滋養(Nutrient)與整合(Integrative)。

想一想,原始生命力的運作模式出現在所有人的原生家庭中,為所有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受成人的剝削,被迫去迎合他們的意志。因為那時我們沒有辦法去反抗,也不可能反抗,甚至我們都沒有反抗的意識。成人的剝削,在於想要掌控孩子的情感和愛。

一些病態的孝順觀念就是從剝削中衍生的,比如剛生下孩子,就幻想未來要靠兒女贍養一輩子,把兒女當吸血鬼,這就是一種徹底的剝削。

當孩子大一點,成人的不安全感會轉化為操縱,試圖左右他們的人生,包括他們的學業、事業、婚姻、愛情、育兒等。

父母除了會要求孩子投入競爭,拿孩子的成就當成自己的成就,同時也會在無形中和子女產生競爭。比如有些媽媽會和女兒競爭青春美貌,那是一種對自身青春不再的失落所造成的情感轉移,不當的轉移會傷害親子關係,但這種競爭有時又無可避免。

然而,跨越親子關係的陰暗面後,整合與滋養會成為親子關係的正向力量。但如果我們因此否定或忽視負向力量的存在,我們就沒有機會真正學習去處理這些力量,妥善使用原始生命力對我們的影響。

很遺憾,華人社會受到儒家(統治階級扭曲後的)影響太深,導致很多時候戴上了道德的面具,卻不願意真正去承認與面對原始生命力。

可以說,原始生命力就是人的原罪,我們天生就揹負著這個罪,無論我們承不承認,我們一生都會受他影響。真正的儒家倒是把這個看得很清楚,所以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鬭;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看得很清楚,人在不同年紀有著不同的陰暗面,我們不能當這些陰暗面不存在,而是要學習如何去處理。

《不夠善良的我們》中,何瑞之就是那個害怕與畏懼原始生命力的人,所以他的生活最貧乏。他屈從於母親的掌控,不感為自己真正爭取什麼,害怕衝突而甘願活在一種冷漠而寡淡的婚姻中。

表面上,何瑞之的人生很平順,但仔細一看,平順的像是測量心跳儀器畫面上的一道平滑線段,而平滑的線段通常意味著一個人的死亡。

 

raw-image


三、擰巴而扭曲的恐懼者

相比《不夠善良的我們》中的何瑞之,電影《偷心》(Closer)中的拉里就是充滿生命力的代表。他知道妻子出軌後,跟妻子大吵一架,他十分外放的釋放他對妻子的情感,包括愛、悲傷、忌妒、憤怒等等。最終憑藉他的堅持,他維持住了他的婚姻。

相反的,何瑞之像個亡靈,遠遠沒有簡慶芬、Rebecca和他的母親那樣有生命力。他基本上就是一個「不拒絕、不主動、不負責」的人,他把選擇權基本都丟給了他人,包括他的母親,包括他的妻子,他看起來很隨和,實際上卻像個沒有肩膀的人,沒有人能真正依靠他,包括他自己。他似乎不想讓任何人難過,但他做的事情就是讓每個人都不可能因為他而活得痛快。

有生命力的人,也許某個角度看,他們活得有點醜陋,但至少他們即使醜陋,也不願意活在虛假的自欺之中。

他們不願意當「一手唸經,一手拜佛,卻無法克制自己對乳房有著性衝動」的僧人。接納原始生命力的人,才有可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談到《不夠善良的我們》,我想起2005年的電視劇《馮齊的懺悔》。

相較《不夠善良的我們》的時間背景設定於今日社會,《馮齊的懺悔》設定大約是上世紀八、久零年代。

甫考上軍校,前途無量的青年馮齊愛上了大他八歲,離異帶了一個娃兒的陳顏,他全心全意的追求陳顏。陳顏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在他看來這段關係根本不會有好結果。然而,陳顏還是被馮齊感動了,和他交往。

但是當馮齊把和陳顏交往的事情告訴父母,父母考慮孩子的前途等等,強烈反對這場戀愛。最終馮齊違背誓言,和陳顏分手,娶了父母認同的女人,組織了家庭。

之後,馮齊一直活在後悔中,所以他也沒辦法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他和妻子是疏離的。當他事業有成後,他為自己當年的薄情懺悔。

在我看來,馮齊的懺悔沒有多大意義。因為這不是陳顏需要的,而是馮齊需要的。馮齊需要通過懺悔來化解自己內心的罪惡感,以及對生活的不滿,但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的懺悔只是讓他自己的位置顯得尷尬,同時辜負了他身為丈夫的身分。

但是和馮齊類似的人太多了,有男有女。男的就不用說了,《不夠善良的我們》中的何瑞之就是一個。

類似擰巴的人真的太多了,另外一種類型,我稱為「小紅書效應」。有些人成天說著「單身萬歲」、「一個人也很好」,他們好像放下了很多社會束縛,但他們卻拿「單身」、「一個人」過得多好來比較,讓自己陷入另外一種競爭和自傲。

他們就像活在修圖軟件中的人,他們無法接受自己表現出任何一絲不完美,但其他人在乎他們嗎?其實不怎麼在乎,畢竟即使是他們修得很完美的照片,發得很精彩的朋友圈,也不過就是別人手指幾秒鐘一掃而過的無聊圖片而已。

跟擰巴的人一起過日子是很累的,就像擰巴的人跟自己過日子也很累。但擰巴的人能不擰巴嗎?很難,因為他們太恐懼不戴面具、不修圖、不展現美麗羽毛的自己了。

換言之,他們缺乏真正的自信,他們總隱隱認為真實的自己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他們需要幫助,弔詭的是,越是害怕別人不會接受自己的人,越是不願求助。令人惋惜。

 

raw-image


四、真實的活著吧!接受真實自我,如同接受「人會死」的事實

婚姻原本應當是愛情的結晶,但在這荒謬的社會裡,它反而成了我們最終的墳墓。我們被生育後代的重擔所凌遲,無暇顧及個人的幸福與自由。血緣的羈絆將我們永遠鎖在這囚籠之中,我們無處可逃。

就算偶爾有人觸及到浪漫之愛的曇花一現,那轉瞬即逝的美夢也將迅速被現實的殘酷所吞噬。因為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絕情,它根本無暇顧及我們內心最後一絲溫暖的火種。我們註定要在痛苦與折磨中渡過餘生,直到被死亡的黑暗永遠吞噬。

諷刺的是,就在我們被婚姻這份苦役所凌遲之時,大家卻還在歡慶著勞動節的到來。彷彿婚姻不是一種勞動,彷彿我們並沒有被剝奪自由,成為社會的勞動牲口。這景象簡直令人啼笑皆非,我們這些被現代生活奴役的可憐蟲,只能在這無止境的謊言與自我欺瞞中掙扎,直到氣息全無。

五一勞動節,媒體湧現無數向勞動者致敬的節目和文宣。

彷彿全國從上到下,都是歡慶勞動光榮的氛圍,彷彿每個人都在慶祝勞動的偉大價值。但在這喧鬧的表象下,卻隱藏著一個令人冷冰冰的事實:現代婚姻早已淪為另一種勞動,一份無休止的苦役。

《列子》中講述了這個一個故事,子貢長年跟著孔子學習,對學習有了疲憊感,於是他問孔子:「老師,我們何時才能休息呢?」

孔子答:「人活著就不可能真正休息(生無所息)。」,然後指著山上的墳墓說:「人死了,就能休息了。」

華人受儒家文化影響巨大,「生無所息」的生活觀似乎早已融進生活中,學生的學業成績、工作的業績、填滿各項條件的相親資料等等,所有東西都在催促人們「你得更努力!」,好贏得無處不在的競爭。

可以說,早在物質主義的時代來臨前,我們就被教育要一門心思追求所謂的成就。可是追求成就的過程為我們帶來的究竟是什麼呢?似乎對某些選擇躺平的人來說,它不過是他者用來自我麻痺的無稽之談。

宇宙的冷酷定律早已註定了一切皆將毀於一旦,任何所謂新生都只是在徒勞地延緩死亡的到來。我們的一切掙扎、追求、甚至是愛戀,都將化為烏有。

人們常說要追求自由,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騙局。我們生來就被生物本能與社會規範所束縛,根本無從獲得所謂自由意志的存在。就連被渲染得如此浪漫的愛情,不也只是雄性與雌性基因傳遞的動物本能?一切關於自由的美夢,不過是我們對虛無的一種逃避。

或許唯一的自由,就是放下一切虛妄的執念。孤獨才是我們最終的歸宿,在這個廣袤無垠的宇宙中,我們註定會被遺棄在那條漫漫長路上。大自然對我們的存在是如此的漠不關心,我們的一生就如農村小路邊的一粒微塵,很快就將被時間的洪流所沖刷殆盡。

有人說音樂能夠撫慰人心,但我發現我喜歡的樂曲,像是Shostakovich的前奏與賦格中,抓著我聽下去的,不是歡欣的曲調,而是絕望的迴響。那些旋律就如死亡的陰影般纏繞著我們,時刻提醒著生命的無常與脆弱。無論我們如何掙扎,最終都將歸於虛無。

那麼,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恐怕人之所以會產生這些虛妄的追求,不過是出於對毀滅的一種憎恨罷了。但這份憎恨也終將在時間的洪流中被沖刷殆盡,化為烏有。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旨意,讓我們在絕望中掙扎,最終體認一切的虛無。若真是如此,何必還要害怕失敗或蒙羞?反正我們終將化為亙古不滅的虛無,倒不如放開手腳,大膽一些,因為一切本就毫無意義。

換言之,不斷強調競爭並不能讓一個人真正放膽去幹。反而當我們接受生命的有限性,接受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會消逝,我們反倒有機會從中激發出真正的勇氣,去自我實現,去做那些我們以為自己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換個角度,也許何瑞之和馮齊,他們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無力。也許他們只是用力的擺爛,最後他們也得到了屬於利己主義者的好處。

你想成為這種人嗎?或者成為其他類型的人。

無論那是什麼,那條道路恐怕都不是完全高尚和光明的,因為人本來就不是完全高尚和光明的。但,那又怎麼樣。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於兩岸公私立學校,從事哲學教育等哲學實踐活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容我說
100會員
103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容我說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他們說不停工作,賺得盆滿缽滿很開心! 是嗎...
Thumbnail
他們說不停工作,賺得盆滿缽滿很開心! 是嗎...
Thumbnail
生活找出適合自己 想要過的就是幸福的事 有些事不是我想 就能如願的 有些緣不是我要 就能有緣的 一切隨心順緣走 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總是在人世間顯現 永無停止的邁進 只要平安健康 什麼事都做得了都能去做 仰起頭看見了天空的藍 看見了大地的綠 太陽不會因你的一時難過 明天就不再升起
Thumbnail
生活找出適合自己 想要過的就是幸福的事 有些事不是我想 就能如願的 有些緣不是我要 就能有緣的 一切隨心順緣走 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總是在人世間顯現 永無停止的邁進 只要平安健康 什麼事都做得了都能去做 仰起頭看見了天空的藍 看見了大地的綠 太陽不會因你的一時難過 明天就不再升起
Thumbnail
若說人生至此,總有好壞時,壞時難免怨尤,好時總有感謝天助人助,這是人之常情。若非經歷困厄,一生順遂的生活,絕難感受那種「內心有著感謝」的時刻。事實上,心懷感謝才知道珍惜,沒有一件事是順遂心意,感謝那些得之不易,才真正能發掘生活的美好。 當然,聊這些是因為,這「感謝」的心意,也是絕好的創作題材,好多
Thumbnail
若說人生至此,總有好壞時,壞時難免怨尤,好時總有感謝天助人助,這是人之常情。若非經歷困厄,一生順遂的生活,絕難感受那種「內心有著感謝」的時刻。事實上,心懷感謝才知道珍惜,沒有一件事是順遂心意,感謝那些得之不易,才真正能發掘生活的美好。 當然,聊這些是因為,這「感謝」的心意,也是絕好的創作題材,好多
Thumbnail
「我真的很努力了放大了那些小小的幸福,但真的千篇一律,日復一日,我是不是該為那些日復一日找一個目標?」 你的生活目標是什麼呢?
Thumbnail
「我真的很努力了放大了那些小小的幸福,但真的千篇一律,日復一日,我是不是該為那些日復一日找一個目標?」 你的生活目標是什麼呢?
Thumbnail
五一勞動節,媒體湧現無數向勞動者致敬的節目和文宣。 彷彿全國從上到下,都是歡慶勞動光榮的氛圍,彷彿每個人都在慶祝勞動的偉大價值。但在這喧鬧的表象下,卻隱藏著一個令人冷冰冰的事實:現代婚姻早已淪為另一種勞動,一份無休止的苦役。
Thumbnail
五一勞動節,媒體湧現無數向勞動者致敬的節目和文宣。 彷彿全國從上到下,都是歡慶勞動光榮的氛圍,彷彿每個人都在慶祝勞動的偉大價值。但在這喧鬧的表象下,卻隱藏著一個令人冷冰冰的事實:現代婚姻早已淪為另一種勞動,一份無休止的苦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