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4.30 同理 立騰實習日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從反同理學習如何同理

今天的讀書會,我們在練習「反同理」。


所謂反同理就是大家把自己累積二、三十年來,在跟他人抱怨或是訴苦時,接收到來自長輩、伴侶、同儕口中,聽了超級不舒服的回饋。


關於這點,我們經驗再豐富不過了!


不知怎麼的,反同理通常是我們聽到別人訴苦時,心中最直覺的反應,例如孩子跟爸媽說:「今天上課好累喔…。」爸媽便經常直覺回覆:「你們這代年輕人都沒有吃過苦,一下就感覺累了。」,抑或是「怎麼每天都在喊累?」。不確定是不是我們從小到大接收到太多這類的反應,以至於這儼然成為台灣文化之一,所以我們腦中總是充斥著這種相當殘忍、不人性化、忽略當事者處境的言語。


但老實說,可以聽得出來,這些語句背後都隱藏著溫暖的另外一句話:「你怎麼了?」,爸媽想知道孩子怎麼了,為什麼這麼累?但卻總是用充滿刺的語言去包裝這個有溫度的語句,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經過我們讀書會的討論,找出幾個可能的原因,第一,我們太不擅長表達愛了,表達愛對我們來說是彆扭的,這用更廣泛的視角去看,表達真實情緒對我們來說都是彆扭的,可能因為某些歷史、社會因素,「壓抑」就潛藏在我們台灣人的文化當中吧;第二,這是他們的一種自我防衛,會防衛的原因是,他們並不知道要怎麼幫你,所以為了隱藏這個手足無挫的感覺,就先用充滿刺的語言捍衛自己,但同樣的,為什麼我們這麼不會處理情緒?因為處理情緒在上一個世代並不是一個被社會重視的能力,甚至擁有脆弱的情緒是無法被社會接受的,在上個世代,更重視的是「強悍」,也因此不管是自己有脆弱的情緒,或是他人有脆弱的情緒,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好好的應對。


但時間過渡到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漸漸的開始重視這樣的能力,也因此,開始有一些書籍與網路上的內容包括影片跟podcast都在宣揚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這個趨勢是正向的,但還沒擴及到主流社會,甚至在教育界多數人也還未真正學習到這樣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群夥伴,要來到實人,共同學習如何用更貼近「人」的方式,來面對孩子的種種的情緒問題。


在實人的夥伴,我們都期許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能夠處理孩子負面情緒、能夠同理孩子、接住孩子的大人,但從我們練習的過程中,大家都意識到,這件事情真的需要刻意練習,祝福大家,在往後不管是處理教育、教養、或是處理所有「人」的問題的時候,都能夠更以一個有溫度、有感情、有方法的方式,去給予處置,已成為一個更好、更完整、更有愛的大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立騰實習日誌
11會員
34內容數
立騰實習日誌的其他內容
2024/07/30
肯定亮點,是在亮師的書中、在師培課中、在實習過程中很很常見的一個實人特色,我想這都已經深深的刻在每個夥伴的心了以了,但這週在試讀生身上,又重新看見肯定量的價值,沒想到,肯定亮點在這麼短的時間也能起到這麼大的作用。
Thumbnail
2024/07/30
肯定亮點,是在亮師的書中、在師培課中、在實習過程中很很常見的一個實人特色,我想這都已經深深的刻在每個夥伴的心了以了,但這週在試讀生身上,又重新看見肯定量的價值,沒想到,肯定亮點在這麼短的時間也能起到這麼大的作用。
Thumbnail
2024/07/30
哭泣,在傳統的觀念中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不該展現給外人看,對男性來說,這樣的禁錮更是嚴格。然而,對某些孩子來說,眼淚是他們的最後一道防線,當他們落淚之時,請讓他們盡情的哭,就讓眼淚幫他們訴說過去的辛苦吧。
Thumbnail
2024/07/30
哭泣,在傳統的觀念中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不該展現給外人看,對男性來說,這樣的禁錮更是嚴格。然而,對某些孩子來說,眼淚是他們的最後一道防線,當他們落淚之時,請讓他們盡情的哭,就讓眼淚幫他們訴說過去的辛苦吧。
Thumbnail
2024/07/30
確保孩子保持成長、保持進步,是實人老師的工作之一,唯有透過不斷的提醒、確認、對話,才能漸漸將這股積極學習的文化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Thumbnail
2024/07/30
確保孩子保持成長、保持進步,是實人老師的工作之一,唯有透過不斷的提醒、確認、對話,才能漸漸將這股積極學習的文化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今天的讀書會,我們進行了一項相當有趣又貼近生活的活動,也就是「反同理」,透過完全不同理當事人,讓我們了解到同理他人是多麼的重要,同時也認識到,要成為一個能夠同理他人的人,是多麼需要練習的一件事。
Thumbnail
今天的讀書會,我們進行了一項相當有趣又貼近生活的活動,也就是「反同理」,透過完全不同理當事人,讓我們了解到同理他人是多麼的重要,同時也認識到,要成為一個能夠同理他人的人,是多麼需要練習的一件事。
Thumbnail
「破壞團體」,是我今天在Lulu老師的談話中聽到,足以統整我過去幾週所學的一個名詞,在實人,這是很嚴重的錯誤,因此相對的,團體意識,就是在實人被極度重視的價值。
Thumbnail
「破壞團體」,是我今天在Lulu老師的談話中聽到,足以統整我過去幾週所學的一個名詞,在實人,這是很嚴重的錯誤,因此相對的,團體意識,就是在實人被極度重視的價值。
Thumbnail
「追求公平」,乍聽之下合情和合理一句話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問題,在實人,我看見了許多並非追求「公平」,而是「公正」的場景,在今天被Tony老師點出來後更讓我清楚地看到,齊頭式平等絕非是在教育現場應該實現的價值,我們該追求的,是能考量個人狀況不同給出不同的幫助與引導的公正性思維。
Thumbnail
「追求公平」,乍聽之下合情和合理一句話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問題,在實人,我看見了許多並非追求「公平」,而是「公正」的場景,在今天被Tony老師點出來後更讓我清楚地看到,齊頭式平等絕非是在教育現場應該實現的價值,我們該追求的,是能考量個人狀況不同給出不同的幫助與引導的公正性思維。
Thumbnail
誠如此書所説,每個人自小都難免會與各種人爭執,然而我們甚少學習如何妥善處理,讓爭執變成有建設的對話,學習不受自己與對方的情緒干擾。
Thumbnail
誠如此書所説,每個人自小都難免會與各種人爭執,然而我們甚少學習如何妥善處理,讓爭執變成有建設的對話,學習不受自己與對方的情緒干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