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高度損耗的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幾年前,曾在某篇報導讀到,人力資源工作者是高風險的職業種類之一。

由於工作內容需要大量與人交涉,同時會得知公司/組織內機密與敏感的資訊,並且需要在保密的情況下採取行動。這使得人資工作者長期處在高情緒勞務與壓力的狀態下。

回想這八年多來,所經歷過的各種挑戰,看起來似乎都度過了,但其實花費不少心神與體力,才算是好好地代謝與補償隨之而來的耗損。


發現耗損

如果要談如何應對工作所帶來的損耗,我想先專注在「如何發現這件事情」,較能夠作為起頭,來採取行動因應。

在我對於自己情緒覺察尚未提升敏感度的時期,通常是身體會有所反應。

舉例來說,在高壓的情況下,會發現呼吸變得急促,常常喘不過氣來,或是很容易生病,雖然都不是大病,但總是不斷低燒、腸胃炎,或是感冒。心理的狀態會透過身體來反應,當他亮黃燈或紅燈的時候,身體也會跟著出現相對應的徵狀。

然而,在相對提升自我覺察的能力後,我能夠透過自己內心的 OS 或是某些內心湧出的感受,更快速地留意到內心的異狀。

舉例來說,當我內心出現「我應該如何」、「為什麼我做不到」、「怎麼可以這樣」等等語句時,在背後所發現的可能分別是高度自我要求和憤懣不平。而這些情緒往往會催化自我強迫、負面情緒的循環,更甚者是吞下,選擇隱忍不處理,然後造成過度累積,最後大爆發。


如何止損

在發現這些異狀後,我用過很多方式來練習面對。從寫下來、跟朋友聊、找諮商師談、運動到按摩等等。其中我覺得最有效的分別是:心理諮商、長期看中醫、瑜珈,以及撥筋。

首先,透過諮商晤談,我能夠學習抽離,以第三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處境與狀態。有時甚至會透過諮商師,看到自己長期重複的議題、盲點與逃避。

對我而言這不只是止損的方法,也是支持系統,來幫助我建立對於壓力、負面狀態的處理能力,甚至讓我更加熟練對於情緒的覺察,還有如何與之共處。

再來,透過長期看中醫,來檢視自己的身體、飲食、睡眠狀態,特別是面對生理週期所帶來的不適。藉由每次的把脈來看看我有沒有好好對待自己,並且透過不同處方,用相對溫和的形式來長期調理身體,降低不適感。

然而,瑜珈,就如同我在〈運動 ── 我今年所做的最好決定〉所寫的,讓我更能掌握呼吸的節奏,提升身體的柔軟度與肌耐力。更重要的是,身體不適與生病的頻率隨之下降,而對於身體異狀的覺察也變得更加敏銳。

最後是撥筋,其實一開始只是為了處理時常落枕的問題,而找上撥筋。但沒想到,長期處理下來,連同頭痛、工作勞損所帶來的肩頸僵硬、手臂痠痛也一併大幅改善。透過撥筋的介入,很有效地止住了身體的勞損。甚至,隨著筋膜的放鬆,能夠更正確地做到某些瑜珈動作,算是意外的收穫。


總結

目前的我,有持續地諮商、看中醫、做瑜珈,以及撥筋。

雖然為此花費不少錢,但我把它視為對自己身心的止損與投資,因為唯有在健全的狀態下,我能夠更游刃有餘地去面對工作上所帶來的高度情緒勞務與壓力,讓自己用比較好的身心狀態去消化代謝挑戰與損耗。

但說真的,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高金錢支出以外,也需要規律地投入時間,去面對自己的內心與身體的不適,有時候甚至可能要硬著頭皮、忍住疼痛(撥筋真的很痛...),才有機會換得後續的效果與助益。

而這些效果與助益也不是一兩次就能被看見,是長期持續下來,才有機會看到改善與變化,且時間往往是以半年為起跳。為此,我也還在適應與努力中。


如果你的工作會需要面對高度情緒勞務和壓力,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對你帶來一些些的幫助。

在此,與你擁抱。

avatar-img
13會員
80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瑪的職涯筆記 的其他內容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最近跟朋友討論職涯發展與習慣養成時,聊到自己如何長期保持閱讀的習慣。
原本以為職涯的目標設定是從工作的最終目標/成就來反推,舉例來說:希望做到某某職位、年薪突破多少錢、有個人代表作,又或者是把職種中的各種分支領域都摸透。 但我用了六年才發現,原來要先從自己最終想要、期待的生活出發,才有辦法去思考對於工作的期待,並且做到真正的以終為始。
這次趁著清明連假,安排了個較長的假期。 直到假期過了一半,才發覺自己似乎掉入另一種忙碌,忘了什麼才是好好地休息。在發覺這情況後,除了反思,也想寫下來,與每個停不下來的人分享。
最近重新讀了自己在三年前寫的文章,當時是寫下對於學程式語言的學習與反思,不過仔細想來,那時的反思用於現在實習職涯諮詢的過程,其實仍然有類似的反思與收穫。
最近重讀了 James Ryan 的《人生思考題》,沒想到發現書中的提問,和自己在做職涯諮詢時所關注的事情有高度重疊(也可能是職業病發作,會開始從各種書來找跟職涯諮詢相近的概念)。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最近跟朋友討論職涯發展與習慣養成時,聊到自己如何長期保持閱讀的習慣。
原本以為職涯的目標設定是從工作的最終目標/成就來反推,舉例來說:希望做到某某職位、年薪突破多少錢、有個人代表作,又或者是把職種中的各種分支領域都摸透。 但我用了六年才發現,原來要先從自己最終想要、期待的生活出發,才有辦法去思考對於工作的期待,並且做到真正的以終為始。
這次趁著清明連假,安排了個較長的假期。 直到假期過了一半,才發覺自己似乎掉入另一種忙碌,忘了什麼才是好好地休息。在發覺這情況後,除了反思,也想寫下來,與每個停不下來的人分享。
最近重新讀了自己在三年前寫的文章,當時是寫下對於學程式語言的學習與反思,不過仔細想來,那時的反思用於現在實習職涯諮詢的過程,其實仍然有類似的反思與收穫。
最近重讀了 James Ryan 的《人生思考題》,沒想到發現書中的提問,和自己在做職涯諮詢時所關注的事情有高度重疊(也可能是職業病發作,會開始從各種書來找跟職涯諮詢相近的概念)。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震驚」如何在這個險惡的環境下生存? 一名在職多年的廢柴,要怎麼將『混』發揮到一點上!! 好啦!不要再亂寫了,今天不知道為什麼,心血來潮想起過去的種中工作與回憶,就來說說我在工作上的一些原則吧! 第一,工作就是工作別想太多 怎麼看公司的風格,就看最上面的人的個性,去抓出這間公司的慣性
Thumbnail
資深員工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常常備受爭議。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但有時也會因為堅持舊有的工作方式或態度而影響團隊的氣氛和進度。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關於資深員工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轉職對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不論是非自願的離職或是追求更好的職涯,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改變經常讓人感到恐懼與焦慮。此文探討轉職過程中的情感支持、心理準備與社會壓力,並提供實質建議幫助人們在面對轉職的艱難時刻,尋找自己的方向和力量。無論處於何種職位,都需要對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Thumbnail
現代企業環境之中,工作量增加和複雜性提高是常見的挑戰。本文將分析這個困境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建議,以幫助公司有效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壓力和同事關係。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同時也需要應對各種人際關係問題。
Thumbnail
作者:洞見MK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工作的絕大部分壓力,並不來源於工作本身,而是源自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內耗。 有人自我調侃道:上班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損失費。 每一個職場人,都經曆過這種心酸。 被工作任務壓得半死,還要擠出笑臉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對
每個人在特定行業、領域上從事進行各項工事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震驚」如何在這個險惡的環境下生存? 一名在職多年的廢柴,要怎麼將『混』發揮到一點上!! 好啦!不要再亂寫了,今天不知道為什麼,心血來潮想起過去的種中工作與回憶,就來說說我在工作上的一些原則吧! 第一,工作就是工作別想太多 怎麼看公司的風格,就看最上面的人的個性,去抓出這間公司的慣性
Thumbnail
資深員工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常常備受爭議。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但有時也會因為堅持舊有的工作方式或態度而影響團隊的氣氛和進度。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關於資深員工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轉職對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不論是非自願的離職或是追求更好的職涯,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改變經常讓人感到恐懼與焦慮。此文探討轉職過程中的情感支持、心理準備與社會壓力,並提供實質建議幫助人們在面對轉職的艱難時刻,尋找自己的方向和力量。無論處於何種職位,都需要對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Thumbnail
現代企業環境之中,工作量增加和複雜性提高是常見的挑戰。本文將分析這個困境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建議,以幫助公司有效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壓力和同事關係。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同時也需要應對各種人際關係問題。
Thumbnail
作者:洞見MK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工作的絕大部分壓力,並不來源於工作本身,而是源自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內耗。 有人自我調侃道:上班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損失費。 每一個職場人,都經曆過這種心酸。 被工作任務壓得半死,還要擠出笑臉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對
每個人在特定行業、領域上從事進行各項工事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