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高度損耗的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幾年前,曾在某篇報導讀到,人力資源工作者是高風險的職業種類之一。

由於工作內容需要大量與人交涉,同時會得知公司/組織內機密與敏感的資訊,並且需要在保密的情況下採取行動。這使得人資工作者長期處在高情緒勞務與壓力的狀態下。

回想這八年多來,所經歷過的各種挑戰,看起來似乎都度過了,但其實花費不少心神與體力,才算是好好地代謝與補償隨之而來的耗損。


發現耗損

如果要談如何應對工作所帶來的損耗,我想先專注在「如何發現這件事情」,較能夠作為起頭,來採取行動因應。

在我對於自己情緒覺察尚未提升敏感度的時期,通常是身體會有所反應。

舉例來說,在高壓的情況下,會發現呼吸變得急促,常常喘不過氣來,或是很容易生病,雖然都不是大病,但總是不斷低燒、腸胃炎,或是感冒。心理的狀態會透過身體來反應,當他亮黃燈或紅燈的時候,身體也會跟著出現相對應的徵狀。

然而,在相對提升自我覺察的能力後,我能夠透過自己內心的 OS 或是某些內心湧出的感受,更快速地留意到內心的異狀。

舉例來說,當我內心出現「我應該如何」、「為什麼我做不到」、「怎麼可以這樣」等等語句時,在背後所發現的可能分別是高度自我要求和憤懣不平。而這些情緒往往會催化自我強迫、負面情緒的循環,更甚者是吞下,選擇隱忍不處理,然後造成過度累積,最後大爆發。


如何止損

在發現這些異狀後,我用過很多方式來練習面對。從寫下來、跟朋友聊、找諮商師談、運動到按摩等等。其中我覺得最有效的分別是:心理諮商、長期看中醫、瑜珈,以及撥筋。

首先,透過諮商晤談,我能夠學習抽離,以第三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處境與狀態。有時甚至會透過諮商師,看到自己長期重複的議題、盲點與逃避。

對我而言這不只是止損的方法,也是支持系統,來幫助我建立對於壓力、負面狀態的處理能力,甚至讓我更加熟練對於情緒的覺察,還有如何與之共處。

再來,透過長期看中醫,來檢視自己的身體、飲食、睡眠狀態,特別是面對生理週期所帶來的不適。藉由每次的把脈來看看我有沒有好好對待自己,並且透過不同處方,用相對溫和的形式來長期調理身體,降低不適感。

然而,瑜珈,就如同我在〈運動 ── 我今年所做的最好決定〉所寫的,讓我更能掌握呼吸的節奏,提升身體的柔軟度與肌耐力。更重要的是,身體不適與生病的頻率隨之下降,而對於身體異狀的覺察也變得更加敏銳。

最後是撥筋,其實一開始只是為了處理時常落枕的問題,而找上撥筋。但沒想到,長期處理下來,連同頭痛、工作勞損所帶來的肩頸僵硬、手臂痠痛也一併大幅改善。透過撥筋的介入,很有效地止住了身體的勞損。甚至,隨著筋膜的放鬆,能夠更正確地做到某些瑜珈動作,算是意外的收穫。


總結

目前的我,有持續地諮商、看中醫、做瑜珈,以及撥筋。

雖然為此花費不少錢,但我把它視為對自己身心的止損與投資,因為唯有在健全的狀態下,我能夠更游刃有餘地去面對工作上所帶來的高度情緒勞務與壓力,讓自己用比較好的身心狀態去消化代謝挑戰與損耗。

但說真的,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高金錢支出以外,也需要規律地投入時間,去面對自己的內心與身體的不適,有時候甚至可能要硬著頭皮、忍住疼痛(撥筋真的很痛...),才有機會換得後續的效果與助益。

而這些效果與助益也不是一兩次就能被看見,是長期持續下來,才有機會看到改善與變化,且時間往往是以半年為起跳。為此,我也還在適應與努力中。


如果你的工作會需要面對高度情緒勞務和壓力,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對你帶來一些些的幫助。

在此,與你擁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瑪的職涯筆記
18會員
92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艾瑪的職涯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有時候,比起答案,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好問題。 能讓我們停下來,重新看見自己所在的位置。 我從《這一生,你要知道的五個祕密》,整理並調整出 15 個提問。
Thumbnail
2025/04/30
有時候,比起答案,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好問題。 能讓我們停下來,重新看見自己所在的位置。 我從《這一生,你要知道的五個祕密》,整理並調整出 15 個提問。
Thumbnail
2025/04/25
「一邊思考著想離職的原因,一邊說服著自己再等等、再忍忍,心裡也在懷疑,這樣真的好嗎?」 「一邊瀏覽職缺,一邊在糾結到底要不要投遞?」 「一邊找工作,一邊懷疑真的會有公司要錄取自己嗎?」 我近期遇到不少個案有類似的困擾,會冒出非常多的問號,然後帶著它們來諮詢。
Thumbnail
2025/04/25
「一邊思考著想離職的原因,一邊說服著自己再等等、再忍忍,心裡也在懷疑,這樣真的好嗎?」 「一邊瀏覽職缺,一邊在糾結到底要不要投遞?」 「一邊找工作,一邊懷疑真的會有公司要錄取自己嗎?」 我近期遇到不少個案有類似的困擾,會冒出非常多的問號,然後帶著它們來諮詢。
Thumbnail
2025/04/15
「我想要找到未來不會被取代的工作」 這句話,我從不少個案口中聽過。他們的年齡、背景不同,但語氣背後的那種緊繃與焦慮,卻意外地相似。 在這些諮詢的對話中,聽起來似乎是在談職涯,但我所感受到的是強烈的生存焦慮。
Thumbnail
2025/04/15
「我想要找到未來不會被取代的工作」 這句話,我從不少個案口中聽過。他們的年齡、背景不同,但語氣背後的那種緊繃與焦慮,卻意外地相似。 在這些諮詢的對話中,聽起來似乎是在談職涯,但我所感受到的是強烈的生存焦慮。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