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創業到失敗的自我探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問題不是問題,如何因應這個問題才是問題」。

在薩提爾模式中,這句話是重要的核心。


記得年輕時有次創業的經驗,這個創業的歷程長達了七八年之久。


我們一群人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想著讓公司上市上櫃,發光發熱。一群人就像家人般凝聚著,付出了能給的所有熱情,你做不來的由我來接手,即使熬夜加班趕工,也覺得甘之如飴。


當第一批樣品如期出貨給客人,而且得知品質打敗了對手,獲取訂單時,整個團隊開心的就好像是舉行婚禮一般,手舞足蹈。


從一開始五六個人的小公司,努力的成果被財團看見,財團出資挖角了我們整個團隊,我們也從小公司,進入了財團的體系,準備著分公司上市的階段。


持續的努力著兩三年後,就在覺得夢想即將成真時,好景不常,情況急轉直下,財團決定不再資助我們,而將整個部門裁撒,我們一群人也全部被開除!

這消息來的突然,不少人也都有急迫的家庭經濟壓力情況下,加上當時景氣不好,一群如同家人般的同事,只能選擇各奔西東,繼續前進。


腦海中清晰的記得,最後一天離開公司時,手裡拿著紙箱,坐到車上,從駕駛座抬頭往上看可以清楚的看見以往的辦公室,那一刻眼淚不停的流,就這樣一路哭著離開了承載著夢想的公司。而關上駕駛座車門的同時,覺得心裡面有一部分也跟著埋葬了。


從那一刻開始,工作對我而言不再是件伴隨著熱情的事。


工作對我而言,只是工作,就只是一個以時間換取金錢,得以養家糊口的事。而周遭的同事,對我而言,我也只會稱為「同事」,而不再是「朋友」,更不會是「夥伴」。


但就在一次自我探索的歷程中,突然發現,如果以前的那群共同為著夢想一起打拼的「夥伴」,在此時的工作場合出現了,那這群人在如今,也只會被我視為「同事」。


改變了這一切的人,不是別人,也不是環境,而是「我」。


「問題不是問題,如何因應這個問題才是問題」


我深刻的體驗著這句話,也才能知道,為何在薩提爾模式中,強調著「不要解決問題」。

不難的一句話,卻是體驗過才能真正明白。


raw-image


4會員
11內容數
我是四十爹,是一個工程師 在四十歲那年有了第一個孩子,目前是個雙寶爸。 因為教養孩子開始認識了蒙特梭利,接觸了阿德勒,還有薩提爾,找尋著教養中的選項。 想把這些學習的心得還有歷程與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四十爹記事 的其他內容
〔 父子洗澡的對話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女兒學騎腳踏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教育 v.S.療癒〕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我戒煙的故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幼稚園的溜滑梯〕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和兒子一起騎腳踏車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