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張驛路中的婚姻關係和社會框架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松本清張有本短編推理小說集,叫做驛路。很多年前看過這套由役所廣司主演日劇,然後買了這本小說集來看。推理小說的內容就不在此談,避免爆雷犯案的過程和原因,雖然應該未必會有人去看,但還是不說出來好。我這裡只想說裡面那對夫婦的婚姻關係,我看這套劇時還剛結婚,所以不太了解當中男主角的感受。故事中主要的男人角色和老婆結婚幾十年,在那男人退休前最後一天上班後就失蹤了,故事就是這樣開始,警察開始去找那個男人,然後發現了一連串沒有人知道的秘密。


根據小說中那個老婆所說,她們結婚幾十年,一直也相親相愛關係也很好,沒有吵架,也沒有跟人有仇或欠債,覺得他老公失蹤一定發生了意外。她說對了一點,但大部份也是錯的,她其實一點也不理解她的老公。他的老公其實是離家出走的,這麼多年來在外面有一個他非常愛的情人,每年也會借故出差相見幾次,這樣的關係維持了很多年。那老公是一個很負責任的人,所以他一直工作到退休那一天,為自己的家庭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退休那一天,他感覺他對家庭的責任完結了,於是打算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跟那情人在一起。但當然這是推理小說,後來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這裡就不說了。


我想說的是有時候兩夫婦在一起可能完全不了解對方,就算結了婚很多年,也未必知道枕邊人心裡在想什麼,自覺很幸福的家庭也可能是假像。這種事經常也有,不然松本清張也不會把它寫成故事。如果那個男人在多年前已經離開這個家去跟他真正相愛的人在一起,就不會有後來的悲劇發生,但他不這樣做是因為他是一個負責任的人,而且社會的道德框架下令他不能這樣做。如果換成是現代結局會不會有所不同呢?是有可能的,現在的人對婚姻的看法沒有舊社會的嚴肅,不合就分開,看離婚率就知道,我也是其中一員。但是那個道德框架其實沒有真正消失,因為常看見一些人對別人的婚姻指指點點。


我在看那小說和劇集時在想,如果你一開始根本就是跟一個錯的人結婚,或很早就發現兩人已經不愛對方,莫非也要因為社會道德框架要跟對方生活幾十年白頭到老嗎?劇中的丈夫就是這樣不跟老婆離婚直到退休,這就是我當時不明白的地方,也替那個失蹤的丈夫感到心痛,人只能活一次,為何要委屈自己呢。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也不同,有些人真的有個人的原因離開不了。


被會上充滿了無形的社會框架,例如三十歲就要結婚,三十五歲前要生仔,因為會被定義為高齡產婦。老公或老婆有外遇一定是出軌那人不對,沒有人會去想為什麼那個人會出軌。女生結婚之後過年過節第一天就一定去丈夫家做節,父親節母親節也要跟老爺奶奶一起慶祝,而不是女方的父母一起。到現在2024年,這些習慣還是改變不了。


很多人就在這些無形框架之下過著別人覺得你應該過的人生,你的人生不知何時開始由別人操縱。直到子女長大離開,跟伴侶已無話可以說時,才驚覺自己的年輕歲月去了那裡?為什麼自己一直以來不是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在配合別人想要的生活。如果你在一段婚姻關係中做所有的事情也是在遷就別人和為了防止對方發脾氣,那要好好想一想是否繼續留在這段關係當中。


整理書架時偶然看到驛路這一本書,令我想到上面說那些事,另外我覺得現在學校的教育只注重學科上的成績,沒有認真的去教人與人相處這門學問,其實將來出社會後會不會得到幸福,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才是最重要,阿德勒也說過所有問題也是人際關係的問題,不是學校成績好壞的問題。做父母的最好早一點教孩子與人相處的技巧,教導他們要專重別人和有同理心,不要被社會那無形的框架限死自己的發展和生活。擁有一個自主快樂的人生,不是做一個只懂得配合別人的人。

秋天是浪漫的季節,在這裡分享咖啡生活、愛情、婚姻關係等文章和新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