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七月份的每週書籍推薦都圍繞在「理財」這個核心下展開,不過有些個人心得書籍裡面沒有提及,我覺得很值得一提,就獨立開一個篇章來說明。
建議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可以優先選擇大公司作為第一份工作。雖然薪資可能較低,但大公司在教育訓練上較為成熟,分工通常也較為明確且已有工具,不用自行摸索。
此外也會有餐廳、接駁車等之類福利,可以節約不不少時間,不然如果中午還要想辦法獨立覓食,很容易排隊和吃飯後午休時間就結束,來不及休息。
如果能進入外商或前十大龍頭,每年還有生日禮金、電影票和抵用劵等福利,也有早餐和健身房,甚至還會有進修金,累積下來也能省下不少。
這個部分比較雜,我統一定義為大筆花費,很多人在做這些決策時意外沒有花太多時間研究,其實只要翻閱兩三篇文章就能有基礎了解。
直接大牌買一套很方便但也很燒錢,花一點時間逛論壇,挑適合自己膚質的乳液和精華液,我個人偏愛能幫助角質代謝的 A 醇,另外如果突然頻繁冒痘建議看皮膚科檢查,不要盲目購入急救產品。
提高蛋白質和高密度膽固醇的攝取,避免澱粉、甜食和油炸食品。改喝無糖飲料,補充綜合維他命和膳食纖維,避開過敏原以降低身體發炎反應。這些措施能減少醫療支出。
關於過敏原,這可能導致發炎、鼻竇炎、不易瘦身和長痘。可以自己在生活中留意觀察,但也能到醫院檢測,視詳細程度 NT 3,000 到 NT 12,000 不等,可以自行評估哪個作法對自己比較有利,但如果沒有上述長期過敏症狀可以不做。
牛奶在中醫上比較有爭議,西醫也認為如果冒痘可以考慮少喝奶類一段時間觀察看看。
我自己換成豆漿後很有感,如果一週喝超過兩杯牛奶確實肌膚比較容易冒痘、粗糙。
雖然不是一定會做,但如果要做一定要徹底研究會造成的後遺症和選擇名醫,畢竟是一輩子的事。尤其整形一定要清楚了解後續風險。
這個我推薦 Dcard創作者 【布丁貓@putingcat】的文章很值得看,她也會詳細回答關於醫美的問題。
電腦、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
了解每代產品間的差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不要一昧追逐潮流年年都要換。我自己推薦可以留意科學園區的集團婚禮,南科和路竹科學園區這五年都是在農曆年前舉行,參加的新人每組送一隻最新的 iPhone,新竹縣縣政府則是在 11 月舉辦抽兩件家電。
報名大概都是在婚禮前三個月,以縣市政府官網和科學園區管理局為主。
我個人認為若有中長期定居需求可以考慮買,但在剛出社會階段可能因為購買房屋,使得你要移去其他城市工作會變得困難,又或者未來須配合伴侶調整。當然如果家庭情況父母可以當後援或協助管理,甚至直接再買一套不在此限,又或者確定在某大企業待到退休。
一定要撥時間健身這影響個人體力和抗壓性,還會影響老後的生活品質,雖然自己在家生活和去養老院生活可能花費差不多,比起被束縛在床上鐵定是能走能跳比較快樂啊。
身體保健包括多喝水、每小時起來走走、定期檢查牙齒、每日確實刷牙和身體檢查。
選擇能用電鍋或微波爐的租屋處,如果公司有也可以,基礎的湯料理和微波青菜就能讓飲食健康度和保腹感上升。
另外考慮職業傷害久坐久站,也可以按摩或物理治療確保不會因此落下病根。
以我現在的租屋處觀察,因為大家都把鞋子放在走廊,另外兩位舍友(不同房間)至少都有十五雙鞋子,甚至還發生過鞋櫃坍塌,其實佔體積之餘,也會導致選擇系統癱瘓,花費大量心力在這些瑣事。
我自己是選擇一雙帶跟涼鞋、一雙球鞋、一雙拖鞋和一雙雨鞋。拖鞋是到附近採買,涼鞋是正式場合,球鞋是日常和萬一有運動需要,因為球鞋損耗高,我在公司又多放了一雙,交替穿去健身房。
衣服也是這個道理,大多數都是能同時周末和上班穿的聰明上班服裝。
一定會花的錢盡量用信用卡刷,集中在高回饋的卡上刷。
幫緊急預備金們找一個高活存的家隨時可以取用。
不論咖啡或紅茶盡量自己泡,嘴饞可以加點小紫蘇。
我們家人均書蟲,以我年均 250 本的閱讀速度,如果全部原價購買花費會變得相當可觀。除了每月的購入,也會善用市立圖書館的紙本和電子書,二手書店如讀冊或茉莉,還有企業與學校圖書館等。還有直接蹭家人的藏書。
與小而頻繁的開支相同,有些過於空泛的問題或者反覆發生的問題,會消耗我們的能量。我會透過書寫來紀錄,將資料轉移到「第二大腦」也就是筆記本中,並利用運動清零這些無效思維。
另外,我自己是沒有額外記帳習慣,只會透過載具管理確認一下每月「大筆支出」的消費狀況,節約時間也是變相的節約金錢。
最後我推薦微力_說所撰寫的這篇《金錢心理學》有助於釐清金錢迷思
《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之我在理財和投資上的2個反思
1.重視生產力 →採購人生|打破忙碌迷思:我的生產力之道
2.零基礎理財 →陪你讀書|零基礎上手家計簿 ——《社畜的理財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