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410教改30年,近日已有數篇回顧、檢討的報導文章。特別是當年提出廣設高中大學的訴求,在現今少子化的衝擊下如何評價,是可想見的重中之重。許多人不知道(或說不會注意到)的是,今年也是勞動基準法施行40週年[1]。勞基法和教改的關聯是什麼? 可以從410教改遊行四大訴求之一―「推動教育現代化」中,一個較隱微的小訴求談起─「落實原住民、殘障、工農子弟等族群之主體性教育。」
「工農子弟的主體性教育」實質內涵為何,如今已難查考,本文且以現代語言解讀,應是指提倡勞動意識、重視勞動價值的勞動教育。當時使用「工農子弟」,這個如今聽起來十分過時的用語,放在1990年代的背景下,多少有著左派的進步性。410教改召集人黃武雄亦不諱言,教改的四大訴求就是建立在「偏左」的立場上[2]。
然而,所謂偏左的立場,在當時蓬勃發展的資本主義時空背景下,一開始就注定是過於浪漫的想像。1980年代正是台灣進行一場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大轉型時代,1987年解除戒嚴,就在教改前兩年,1992年台灣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 1993年台灣成為世界前20大經濟體,這兩個數據顯示出私人企業資本活絡發達的程度。在私人資本向封閉保守的黨國體制要求更多自由的同時,民間推動教改的聲浪,也在這樣的土壤中醞釀。終於,在1994年以三萬人大遊行的形式登場。
在大轉型時代下,民間活力透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社會運動獲得解放,410教改大遊行是其中極具標誌性的大型集體行動,搭著民主化運動的潮流,以教育普及化、減輕升學壓力等訴求,獲得新興中產階級的支持。眼見勢不可擋,執政者順勢納編,行政院於同年成立由李遠哲擔任主委的「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並於1996年完成影響台灣整體教育政策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反觀80年代末興起的勞工運動,則因為衝擊經濟,挑戰官商聯手的資本體系,而受到國家機器強力打壓,多位工運人士因發起抗爭而遭移送法辦。1990年代,行政院院長郝柏村還曾經指示有關單位加強取締「工運流氓」。提倡勞動教育的主張在410教改訴求中出現,或可視為參與其中的左傾知識菁英對勞工運動的同情與回應,可惜終究未能突破當時已逐漸成熟鞏固的資本主義高牆。
在前述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段落提及身心障礙和原住民、兩性平等教育等議題,所謂工農子弟的主體性教育(勞動教育)則完全退出教育改革的視野。而且,一消失就是30年。在其後兩次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重大改革(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及108課綱)中,也從未納入有關勞動意識、勞工運動、工會發展等內容。至此,勞動教育只能成為教改歷史中,被消失的一段空白。
值此410教改30年,對教改的「成果」有褒有貶,但對教改所留下的空白,則缺少足夠的關注。搭著勞基法施行40年,本文試著拉出另一道軸線,指出410教改的進步性與多元性,以及任何社會運動都難以避免的,受到政治與經濟現實左右的侷限性。當年教改的未竟之業,期待在下一場社會運動中復燃。
[1] 1970年代台灣因壓低勞工勞動條件,連帶以較低的生產成本,在出口競爭中取勝,引發美國工會不滿,認為影響美國製造業工人的工作機會。在工會壓力下,美國迫使台灣政府提高勞工標準,訂定勞動基準法,於1984年7月30日公布實施。
[2] 黃武雄,學校在窗外潮本書摘「篇五-教育改革是一團迷霧?之二教改中的左與右」,網址https://plainlaw.me/posts/reading-15 (瀏覽日期:2024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