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日記提及「川粉」相信「陰謀論」,收到中西部老同學的指教。
如果不特別討論政治,說說音樂和文化,可以舉出泰勒絲(Taylor Swift)。
泰勒絲早就被右翼共和黨當成眼中釘,英國媒體不久前做了播客:
Is Taylor Swift part of a conspiracy to defeat Donald Trump?
頗有見解。
對照蔡依林事件,泰勒絲是否像左派考證的,是女詩人 Emily Dickinson 的後代遠親,或她心中真正政治傾向,其實無關宏旨。我個人覺得她的音樂較適合十八九歲初戀少男少女,她新專輯似乎賣得不好,也都不重要,重點是她已被當成兩個對立立場的象徵。
繞來繞去寫美國歌手,似乎避提五月天、蔡依林、范逸臣、紀曉君、美籍網紅「小貝米漿」被出征,是因為十幾年前,朝野兩黨因ECFA大鬧時,我就在報上撰文說「禮貌性握手止不住惡質謾罵。」
台灣和美國現在面臨相似問題:從個人到媒體,都不強調自己公平、中立,反而樂意被貼上特定陣營標籤。
「川粉」被分析種族、教育程度的 demography 根本無感,但指他們 Trumper、Trumpist,立刻就興奮了,因為那標籤是他們區別自己和左派陣營的標記。而「川粉」仍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有中心思想、理想、人格,多好笑?
Dan Brown 在《達文西密碼》大賣後,寫了前傳《天使與魔鬼》,正是在講這些東西。小說裡,大家心目中最好的好人天使,原來是要毀滅一切的魔鬼,他真正有極端強烈的中心思想,也有理想、有人格!可怕的是,五百多頁寫到尾聲,知情的每個人不約而同決定把真相當成祕密,永遠保守下去。
╱以下是2010年四月發表於報端的文章/
有多少人對在愚人節敲定的雙英會有很大期待?對知識分子而言,以普羅大眾為訴求的談話秀能說出什麼在政論、研究報告中未見過的新意?對於地下電台的忠實聽友來說,兩位博士的口才真的好到能把複雜的全球化議題在限時、限地的場合裡講得令其豁然開悟嗎?
台灣民謠就唱了:「阿公仔要煮鹹,阿媽仔要煮淡,兩個相打弄破鼎」,執政與在野兩方立場表面上南轅北轍,執政者固然不想把重大經濟政策搞到「破鼎」,在野黨也不願掀出保護主義的底牌,變成國際市場和外資的眼中釘!
其實,兩造都需要公開演出這煮鹹還是煮淡的戲碼,為年底的選舉增溫、吸票;一如「哇哈哈」歌詞的笑鬧點出了雙英會的表演本質,辯論者之形象與政黨大路線遠比經濟議題本身更重要。與其等待月底的辯論對於小島台灣如何擴展貿易給個說法,不如自己下功夫研讀ECFA相關資料。
再說,以公開辯論化解歧見的想法恐怕太天真,看看號稱「成熟民主」的美國,健保政策辯論大半年,投票結果依舊是五五對半分,究竟誰說服了誰?在台灣,辯論場內禮貌性的握手亦止不住場外的惡質謾罵。
國民黨不會因雙英辯論,就改變兩岸簽署ECFA的大方向;民進黨也將持續繞著公投口號轉,把因應兩岸策略之具體責任卸到選民身上。諷刺的是,民進黨若想保持蔡英文的理性形象,派出「新三寶」等級的成員上陣才能全開「賣台」火力,而溫良恭儉讓的馬英九多了一個月去思索如何激勵泛藍選民對ECFA的熱情,兩相抵銷,也算是個公平遊戲了。
領導者成功的關鍵不是說了什麼,而是做了什麼;美國的健保法案定局之後,歐巴馬的民調也鹹魚翻生。ECFA最重要的是,簽署了之後做出具體成績,西瓜偎大邊,民意自然會聚攏。
一場政治秀融化不了僵化的意識形態,改變不了區域經濟的大趨勢,甚至不會改變ECFA簽署時程,卻對年底五都與二○一二的選舉有相當影響。雙英誰都說服不了對方,也根本沒打算說服對方,勝負結果不在會後,不在ECFA會議,得等到二○一二才見分曉。然而,在我們目前的選舉民主中,輸了選舉就輸了一切,這也就是這場政治大秀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