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自成一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張曼娟的「中年覺醒三部曲」最後一本。其實我不確定她還會不會再繼續出,畢竟這系列其實是基於她的長照經驗而得出的人生體悟,只要長照生活繼續,搭配人生閱歷我想她還有機會再沿著這個脈絡繼續創作下去。不過,這或許是我最後會看得她的作品了。

我沒看過她其他作品,但這三部曲頗為完整交代了她人生一甲子以來所累積的思想與智慧,而且三部曲中有許多地方與概念是共通的,雖然還不能斷言這就是她的人生精華,可是我覺得對人類而言,六十年的光陰累積的性格架構大概也是如此,很難想像還會有甚麼極其重大的事件可以再打碎並重塑這樣一個人。於是之後還會累積的感觸與看事情的角度,大概也可以依此基礎推測出來,所以或許對她的作品接觸大概就到這邊畫下一個暫停點。

第三本書延續了前兩本的核心,其實活到中年,如我先前所述,許多框架、想法、敘事角度都差不多定型了,還要隨波逐流,隨身邊人的好惡不停修改自己的觀點實在太累,不如就「做自己」吧。書裡重提了一個我想絕大多數人都學過聽過看過,但卻可能總是不經意遺忘的名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雖然儒家思想隨後世學者或統治者為了學術獨尊或統治方便而被修改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但有趣的是不知道是這樣的學習記憶依舊深植人心,抑或是兩千年前的孔子的確看出了一些人類思想成長的脈絡,這樣的規律套到今天的人身上,好像仍舊有幾分相符。

「做自己」這個概念很有趣,不知不覺也聽了這個說法二、三十年。以前講到做自己總給人一種就是要很不拘小節,要隨心所欲,不至於到離經叛道,但總該打破一點甚麼規則等等。可是多年來看著很多人太鑽牛角尖追求這個概念,卻反而好像循規蹈矩的人就不是在「做自己」了。實際上,雖然離七十大概還很遠,但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做自己,那個「心」不就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近來對於「做自己」多了一點理解,也試著用這樣的角度去看身邊接觸的人事物。回顧以前感到疑惑不解又或是曾經試圖影響對方讓他靠向我自以為的正軌,但現在想想,對方大概也是在呈現他想要的樣子吧,也許可能很負面,也許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也許整天覺得另一個陣營如何如何,又也許超級正向陽光,積極到看起來有點虛假,或是愛說教,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俯視眾生的感覺,或是將世上其他人都看成白癡,汲汲營營於蠅頭小利而忽視大局。人有各式各樣的面向,但這些都是他們當下所選擇想呈現的樣貌,或許到頭來,說到做自己真正該問的是:「你有沒有成為你自己喜歡的樣子?」

三部曲畢竟是環繞長照議題出發的感觸,講到長照,大概會是多數人的切身之痛,又或是即將襲擊未來人生的猛獸。或許是相當政治不正確的說法,但我們可能被「孝」這個概念纏繞得太緊了。從太多亞洲的影視作品帶來的想像,到身邊一樁又一樁的案例,長照這件事情總讓人覺得它漸漸成長為一個逃避不了卻又怵目驚心的怪物。而或許是因為開始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反而最近看歐美電影都會不經意地注意到他們的老年生活,稍微硬朗的就維持獨居,體弱的就住安養院、老人中心,回想起來很微妙,以前可能受禮教影響還比較深的時候會覺得這些老人好像有點可憐,現在卻覺得這其實也是個蠻理想的型態,至少我自己未來會傾向這樣的生活。而或許也就是東西方有這麼大的不同,電影《花木蘭》才翻不出「孝」這個字,因為概念天差地遠。

循著長照議題,其實多少問題最後都會回到「家的意義」,書中用很多面向來層層分析人們對家的想像,講愛的地方、公平的地方、整齊的地方、被愛的地方、遺忘的地方。一連串看下來,我腦海中勾勒出來的圖像,「家」其實是一個人們希望能讓自己任性的地方,希望有一個能卸下一切面具、枷鎖、束縛,能夠自然純真面對自己內心的地方,有些人或許很幸運,天生就有一個這樣的歸宿;有些人不能說不幸,就只是他需要自己去打造這個處所,甚至說穿了,也許除去人類最基礎的求生本能,人生在世就是不斷的去追求一個這樣的「家」也說不定。

老樣子,挑書裡喜歡的段落做結尾。「家,確實不是一個地方。家,是一種心靈感受;一種歸屬感;一種愛的付出與領受。家,是一種祝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yone Wang的沙龍
21會員
358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Dyon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三本, 有更多的人生歷練與人生體悟, 重新思考家的意義與歸屬感。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三本, 有更多的人生歷練與人生體悟, 重新思考家的意義與歸屬感。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自療書》作者 / 楊依靜。ISBN 9786269583256。 這是一本像金句集的書。 ●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 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 四十歲是轉捩點」 (p.150) ●你的前半輩子也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你的後半輩子要還給自己,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p
Thumbnail
《自療書》作者 / 楊依靜。ISBN 9786269583256。 這是一本像金句集的書。 ●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 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 四十歲是轉捩點」 (p.150) ●你的前半輩子也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你的後半輩子要還給自己,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p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二部, 都中年了還要「覺醒」什麼? 但人往往到了中年還不明白什麼是覺醒。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二部, 都中年了還要「覺醒」什麼? 但人往往到了中年還不明白什麼是覺醒。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幾年前曾偶然在書店中閱讀到本書作者田臨斌的其他書籍,當時覺得他的書籍讀來很輕鬆寫意,雖然主要是分享給退休人士的書籍,但其實對年輕一代來說,也有不少值得學習之處! 《今年開始人生都是自己的》一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退休後的生活遊歷與人生體悟,其中有許多經驗對我來說都非常驚豔,例如:重拾以前的興趣,
Thumbnail
幾年前曾偶然在書店中閱讀到本書作者田臨斌的其他書籍,當時覺得他的書籍讀來很輕鬆寫意,雖然主要是分享給退休人士的書籍,但其實對年輕一代來說,也有不少值得學習之處! 《今年開始人生都是自己的》一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退休後的生活遊歷與人生體悟,其中有許多經驗對我來說都非常驚豔,例如:重拾以前的興趣,
Thumbnail
詩享家心疼點播:張齊山ZQS -《 這是你期盼的長大嗎》 當璀璨韶光不能避免地 走向荏苒歲月的海浪裡 一生被愛豢養的你 明白所謂的理想總是遠近拉扯 浮生世界的光影永遠明暗交錯 但從不曾忘卻 對自己許下的諾言 你成為了自己心中 最好的 大人的模樣
Thumbnail
詩享家心疼點播:張齊山ZQS -《 這是你期盼的長大嗎》 當璀璨韶光不能避免地 走向荏苒歲月的海浪裡 一生被愛豢養的你 明白所謂的理想總是遠近拉扯 浮生世界的光影永遠明暗交錯 但從不曾忘卻 對自己許下的諾言 你成為了自己心中 最好的 大人的模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