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論自我認知的重要性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陣子無意間從抽屜裏面翻到二張國小的畢業大頭照,仔細端詳之後,我有了重大發現,讓我娓娓道來。

事情是這樣的,在我莫約30歲以前,我對於"圓臉、肉餅臉、太陽餅"諸如此類的稱號都會引起我的情緒關鍵字。

記憶中大概從我小時候開始,母親和一些親戚長輩們,會藉由我的臉型評論我的胖瘦,當時我似乎有著嬰兒肥,所以長輩時常看到我的臉就會揶揄我沒見面的這段時間伙食很好喔!


我母親會跟他們說叫他們不要再說了,你們再講她又不吃飯了。

雖然我不吃飯單純只是因為我從小就不太愛吃飯,所以身體一直長不胖,但母親下一句總會加個致命的一擊"她這是遺傳肉餅臉啦!她只是臉胖而已,不要這樣說她"(當時我真心覺得身為一個小孩被這樣講還真不是安慰..哈哈哈)

結果從小這樣被洗腦下,讓小時候從來就不知道什麼是"肉餅臉"跟"圓臉"的我,植入了一個這樣的自我認知。

所以印象中從小時候開始,我就很怕人家評論我的臉型,而基於吸引力法則,你越是害怕的,就賦予它越多能量,所以這樣的事也就越層出不窮。

直到30歲以後擺脫了容貌焦慮後,漸漸才接受並喜歡自己的全部。


而重大發現是,當我看到那兩張國小大頭照時,我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是圓臉啊!

我感到有些荒謬,深深覺得我人生未免也太冤枉了吧!!竟然還因為這錯誤的認知標籤騷擾自己了20幾年,哈哈哈哈想一想都覺得好荒唐喔!

結果搞半天根本就只是最剛開始人們胡亂的在自己身上貼標籤,而此時如果你是個缺乏自我認知的人,就容易隨波逐流照單全收。


接著共時性很快地為我展示另一個事件,某天姊姊突然對我自白起,她為什麼長大後不穿無袖上衣的故事。

她說起,在兒時,某次她穿了件無袖上衣,母親或許因為無聊,很白目地捏起姊姊的手臂,嘴裡說著:姊姊的手臂肉肉的喔!然後就嚴重造成姊姊的陰影了。

自我從小的印象,姊姊其實就只是個健康的孩子,勻稱的體態,不胖不瘦,況且一個小孩哪有什麼手臂胖不胖這件事啊~也太荒謬了!

但姐姐因為母親那次的無心之論,種下深深的自卑,即使她手臂根本就不粗(哈哈哈哈)。


雖然這兩個故事都在講外表,外表其實是最容易讓人評論的目標,但當時我聽完就想著,撇除小時候我們的自我認知尚未健全,但如果成人之後的我們,對自我沒什麼認知的話,似乎就會是件頗危險的事了。

此時,如果自己身邊都是圍繞著正面的人那也就算了,但有時候你可能就會剛好有個說不出好聽話的父母、伴侶、朋友等等。

那麼如此一來,如果當我們沒有很強壯的自我認知當地基,或許你聽到一次、兩次便會開始動搖,畢竟小我這存在,是很難經得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拷問的。


如果以人格特質層面來舉例的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剛踏入身心靈領域時,那時,我時常被同一位友人指責,我是個沒同理心的人。

或許是因為當時我的自我認知裡面沒有"我是個有同理心的人或者沒有同理心",總之,剛開始我聽著非常不舒服,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但同理心這種東西並不像外貌是個有形的物質,被說是圓臉你還可以去找個圓臉的範例,偏偏同理心這種東西是無形的,你只能用感受,而且每個人標準也不一樣。


直到某天友人又在抱怨誰誰誰沒有同理心,我頓時間有點了悟,從某個面向來說所謂同理心,似乎只是端看思考者看待事情角度的問題。

當你由自身角度出發,無法很好的換位思考對面的那個角色,所有不利於自己的,我們容易稱對方為"沒有同理心",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想不盡然,畢竟每個人換位思考能力不一樣,標準也不同。

如果以一個第三方宏觀視角,在一個人說出對方沒有同理心的同時,自己其實也沒有同理心,因為仔細想想,自己只是私心的希望對方以自己的角度為主,但卻忽略了對方可能有自己角度立場的考量。


噢!不過這篇我們討論的是自我認知,所以當我們對於自己不夠了解時,很時常那個阿貓阿狗評論自己幾句,我們就得開始質疑起自己(或許只有我啦),或者是連質疑都不質疑直接照單全收。

那麼就危險了,用一種譬喻法來說,也就是別人說:欸!你穿這紅色衣服好醜喔!(雖然你穿的是藍色衣服),但如果此時你沒意識到自己是身穿藍色衣服,就會以為自己穿的還真的是紅色衣服,某天你終於往下(向內看)一看發現,我哪有穿紅色,我穿的是藍色啊!

結果這美麗的誤會讓你感到不舒服了好一會兒,就只是因為你沒來的及看看自己穿的是什麼。


我們從小就被周遭的人賦予各種標籤和定義自己是誰,先不論對錯,更重要的是你覺得呢?你認為你是這樣的嗎?為什麼呢?誰讓你相信自己是這個標籤、定義呢?

藉由這些自我對話跟探索,或許你也會找出一些自己可能信了大半輩子,結果發現根本就很荒唐的認知標籤也說不定呢!

藉此我們可以修正更適合自己的自我認知,只有真正認識自我,我們才能更好的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


最後,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帶給你有所收穫,也非常感謝你的耐心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 ❤

若以上分享的內容有疏漏或與你的認知理解不同也請多多包涵,請選擇讓你感到最舒服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喔!




105會員
87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沙龍,平台主要紀錄我致力於身心靈領域至今所體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分享我的洞見,將這些豐沛的思想轉化為文字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延延聊電影|《愛情本性論》|愛讓我們恐懼也無所畏懼:《愛情本性論》百看不厭的愛情大戲|院線電影「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avatar
延延聊電影
2024-05-23
閒聊-2024.4.12 DForum B5G技術、市場與殺手級應用論壇全球 B5G 市場發展趨勢與重點應用探討
avatar
藍白拖主力
2024-05-08
醫療筆記EP40-線上的評論,成為你就醫的選擇,那就得不要完整治療。醫療筆記之實況篇自從有了google評論以後,很多商家、飲料店、各種場所因此有了評價的概念,讓有些店面一舉成名,而大型的醫療體系醫院,也就此成了眾多罵名的成分存在了,就開始會相互討論哪家醫院好,那家醫院插評而不去,往往成了看診的壞習慣。
Thumbnail
avatar
醫療金筆客
2023-12-30
「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暨展覽」類同「亞洲生技大展」,醫療專業無涯、商機無限 2023年7月底的亞洲生技大展甫結束不久,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暨展覽於9月13日接棒上場,兩大會有其異曲同工之處,皆是提倡國際投資趨勢及醫療創新療法,香港身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募資市場,看準的標的都是具備潛力的生技公司,香港與台灣的生技盛宴緊鑼密鼓,務實且淺顯易懂的內容更貼近人們的生活
Thumbnail
avatar
Michael
2023-09-14
#120 閒聊一下,歡迎留言討論哦⋯今天和同事艾瑪聊到,身為女生,比男生多一條路可以走,就是找個好人家嫁了。她不以為意的認為這個觀念很陳舊,並說一般現代女性,不會選擇這個方案,甚至會討厭⋯ 談話結束後,我仔細再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我想起女性友人曾跟我說過,她在接近適婚年齡的時候,選擇對象,會多考慮經濟條件和對方家中情況,如果本身就有房
Thumbnail
avatar
駱和煦
2023-02-12
打造超級幕僚#09|幕僚的會議力:會議上有效溝通的四種能力,閒聊、評論、提問與引導在職場中,有不少溝通與對話發生在會議上。不論是幕僚角色、還是其他職場工作角色,都希望在會議中展現出色的溝通能力,不僅能引導有效的會議溝通,也能主導會議往預期的方向推進。要做到如此,其實有三個有效的對策。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告訴你第三個對策,也就是會議上有效溝通的四種能力。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2-03-17
20220224閒聊漲跌買賣力道理論 因此爆量、長黑k、長上影, 是我留意的頭部指標。 股票若要放長線, 例如巴菲特價值投資, 或時下流行的存股法, 就要研究基本面, 是否值得長期持有。 短線價格則要看籌碼及買賣力道, 加上技術指標共同研判, 以免在短線上吃虧。
Thumbnail
avatar
輕紫琉璃
2022-02-24
醫療倫理的極限(十二):該怎麼運用麥金泰德行論?談過了效益主義與康德,當然就要來看德行論。就整體角度,德行論是對抗傳統的「行為倫理學」,也就是為了對抗效益主義與康德式倫理學所產生的新理論流派。你不懂「行為倫理學」,就無法真正弄懂德行論,然而就算懂「行為倫理學」,你可能也弄不懂德行論。
Thumbnail
avatar
人渣文本
2019-11-04
醫療倫理的極限(十一):該怎麼運用康德式義務論?我們前一篇是目的論中最常被引用的效益主義,那麼在這一篇中,就要來討論康德式的義務論。康德的主張是義務論,但義務論者不只有康德,在應用倫理學中也有多種義務論說法被學者拿來當作主要方法論,或是與效益主義做某種程度的整合運用,像是普里查德和洛斯的主張。但這些理論通常沒有康德理論來得好用或「耐用」。
Thumbnail
avatar
人渣文本
2019-10-13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