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你的團隊個個都是高手,但是團隊智商不高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假如你擁有一個,每位成為都是一流的高手團隊,你是否會感到開心?

答案用直覺思考,當然非常開心啊!但其實每個團隊成員都是高手,常常不一定能有綜合綜效,歷史上無數這樣的例子,尤其是體育方面的故事。

大家最為耳熟能響,就是2012年的湖人隊,組成夢幻明星的F4,簡單介紹與照片如下:

  • 科比·布萊恩特 (Kobe Bryant)科比是湖人隊的明星球員,主要擔任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他以其出色的得分能力、領袖氣質和防守能力著稱,曾多次帶領球隊奪冠。
  • 史蒂夫·納什 (Steve Nash)史蒂夫·納什擔任控球後衛(Point Guard)。他以精確的傳球和出色的籃球智商聞名,是球隊的進攻發起者,負責組織進攻並為隊友創造得分機會。
  • 德懷特·霍華德 (Dwight Howard)德懷特·霍華德擔任中鋒(Center)。他以強大的籃板能力和防守實力著稱,是球隊的防守核心和禁區屏障。
  • 保羅·加索爾 (Pau Gasol)保羅·加索爾擔任大前鋒(Power Forward)。他擁有出色的技術和全面的進攻能力,能夠在內線和外線進行有效的得分,是球隊的重要得分點之一。

四位明星高手,為何沒有辦法,幫團隊拿下好成績

首先,大家熟知的Kobe就跟Nash上就很難配合了,Kobe都是靠個人能力得分,也就是當他拿到球以後,他的使命感就是要得分,萬不得已,絕不會把球傳出去

可是呢?這樣的行為跟控球後衛Nash,就有衝突了,他都是靠傳球漂亮,讓團隊得分,他是希望球傳出去,要是沒有絕佳機會,再傳回來給他,但是傳給了Kobe就,團隊就等待搶籃板,而他就是等回防,Nash就沒戲了。

所以你是Nash你會很樂意,把球傳球給Kobe嗎?肯定不會,幾乎能少傳就少傳,久而久之,心結就出來了!再來就是大前鋒跟中鋒,是非常需要默契的,這兩個都是一流的禁區高手,但是配合卻不好,也是不習慣也不信任,因為他們慣性使然,禁區就是我要當英雄阿!卻疏忽了其實你的團隊夥伴很強。

別以為只有體育項目,常常工作團隊,也是容易高分低能

這個邏輯,套用我們工作團隊,在貝爾賓博士的理論,團隊成員也是分成,三個類型跟九種角色,大致如下:

行動導向型

  1. 實幹者 (Implementer)負責將計劃轉化為實際行動,確保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完成。
  2. 推動者 (Shaper)驅動團隊前進,面對挑戰時保持動力,能夠應對壓力和壓力下的工作。
  3. 完工者 (Completer Finisher)注重細節,確保項目完美無缺地完成,負責最終的檢查和質量控制。

謀略導向型

  1. 創新者 (Plant)提供創新和新穎的想法,解決複雜問題的關鍵人物。
  2. 監督者 (Monitor Evaluator)進行冷靜和客觀的評估,分析各種選擇和策略的優劣。
  3. 協調者 (Coordinator)發揮領導作用,幫助團隊設定目標和明確角色分工。

人際導向型

  1. 資源調配者 (Resource Investigator)探索外部資源和機會,為團隊引進有用的資訊和聯繫。
  2. 團隊工作者 (Teamworker)促進團隊內的合作與和諧,解決衝突,保持團隊凝聚力。
  3. 鼓舞者 (Specialist)提供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專業問題。

簡單說,你的團隊不可能,都是謀略導向型,而沒有行動導向的型的,就成為了光說不練的團隊,有了這兩個還不夠,遇到困境,還需要有人際導向型的組織者,在客觀的角度分配資源,排解大家的立場,引領團隊向前!

不論是主管或下屬,你要注意團隊智商,不是靠個人能力,而是團隊適應性

所以,每個團隊都是高手,但是團隊綜效不一定好的主要原因,就是角色衝突。如果你是團隊主管,你要開始了解,你團隊的成員,是需要哪一種型的人才,要是彼此有衝突,是否考慮將有可塑性的轉型其導向。

站在下屬成員立場來說,不用永遠當一個明星,而是去思考,團隊中缺少什麼角色,主動去擔任,別擔心是髒活,不夠光鮮亮麗的工作內容,因為,當你當的好,這個團隊是很難以離開你的,那時候你也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團隊明星。

自行繪製

自行繪製

150會員
204內容數
這專欄主要是學習成長的專題,內容有我諸多的學習與思考。主要啟發我的素材有科技業的工作經驗,台灣與美國兩個商學院的學習心得分享,以前看過的好書與得到App,最後是我財經講師的一點投資淺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