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書達理》深刻認識一個人

更新於 2024/06/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疏離的年代,幫助你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還記得《第二座山》帶給我的感動與震撼。一個人的承諾, 定義了他是什麼樣的人!

這本《深刻認識一個人》一樣簡潔與深刻地直指人心。

透過以下三部曲:

【第一部】我看見你

【第二部】我看到了你的磨難

【第三部】我看到你的力量

閱讀的過程,有內心的彭湃也有淚眼的婆娑。

How to know a person, the art of seeing others deeply and being deeply seen.


摘錄【第一部】我看見你,提醒自己「要成為一個完整、善良、有智慧的人」

01 被看見的力量

我們常說「關係」、「社群」、「友誼」、「人脈」很重要,但這些字眼都太抽象了。

真正的行為,比方說,建立友誼或創建社群,都涉及許許多多微小但具體的社會行為:

在不破壞關係之下提出反對意見;

在適當的時候暴露自己的弱點;

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

知道如何自然、優雅的結束談話;

知道如何請求別人的原諒或原諒別人;

如何讓人失望而不傷心;

如何陪伴痛苦的人;

如何在聚會時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被熱情擁抱;

知道如何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上述這些簡短行為的描述,實際執行起來都是跌跌撞撞或千瘡百孔的。

要有自覺的練習、要有客觀的回饋、要有系統的修練、要不斷的嘗試……


#社群媒體的人際幻覺

社群媒體,特別容易讓人有「人際往來」的幻覺,好像網友特別多=人緣好。

我自己也逃不出這個陷阱,發文了,會忍不住關注有多少人按讚、誰回應了我的文章。

但內心也會空虛地更想知道,為什麼他們會想按讚,是否這篇文章帶給了他們insight?

或者,他們剛好也有一樣的困擾,從文章中獲得了解答!?

人們,真正建立信任、關心和深厚友誼的,是透過合作、討論與交流。

 

#被賞識的力量

在所有其他的需求中,人最渴望的就是能得到「關愛、尊重與接納」。

2021年麥肯錫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經理人以為「員工離職是為了更高的薪水」。

探問後才發現,最主要的原因和人際關係有關,特別是「他們覺得自己沒被看見」。

如果你想留住人才,如何讓他們覺得自己被看見、被接納、被賞識是重要的。

 


02|視而不見

人類需要被認可,就像需要食物和水。

最殘酷的懲罰莫過於被忽視,被人認為一點也不重要或是被當空氣。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寫道:

「對另一個人,最大的罪惡,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就是視人為無物,沒人性。」

這麼做就是說:你不重要,你不存在。

 

03|Illuminator 照亮者vs. Diminisher 削弱者

照亮者的特徵是對他人抱有好奇心。會幫助你說出或看見自己身上的一些東西。

然後,鼓勵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推你一把,用行動去實踐你的目標你的計劃。

就像一個散發光和熱的人,不管遇見什麼人,都能讓人展現光亮耀眼的一面。

 

削弱者總是挑三揀四的讓人覺得自己渺小,自行慚愧或開始懷疑自己。

削弱者總是希望自己是最睿智的、最有才幹的、以貶低他人想法為樂。

跟他們開會或討論事情,總是會更沒勁或更沒力,就如同削弱者之名。

 

04|陪伴

如何透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了解別人。

很多人都輕忽閒聊以及輕鬆隨意相處的重要性。

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與其問他人生哲學等深奧問題,

不如觀察這個人怎麼跟服務生說話。

陪伴,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敏感,從容不迫。

最重要的一點是耐心。信任需要時間。

這就是所謂的「消極的努力」negative effort。

如果別人認為跟你在一起很舒服、很自然,這可是了不起的才能。

陪伴是了解一個人的必經階段。必須是溫柔且有節制的。

陪伴也通常意味著交出權力。

 

05|人是什麼?

經驗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你如何因應發生在你身上的事。

現實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客觀事實,也就是發生了什麼;

另一個是主觀事實,也就是你怎麼看待、解釋發生的事,並賦予意義。

從建構主義來看,主觀現實可能比客觀事實更重要。

如果要成為照亮者,必須提出問題,然後積極回應答案。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你看到的跟我看到的一樣嗎?

什麼樣的信念使你這樣看?

你討厭請別人幫忙,為什麼?

你似乎擁有一切,卻沒有安全感?為什麼?

練習走出自己的視角,走入別人的生活。

 

06|對話技巧

這邊的對話技巧不是那種擅長講故事、能提出有洞見的演講等級對話高手。

而是希望透過對話,促進雙向交流、相互探究、更了解彼此的對話技巧。

1.把注意力當成開關,而不是微調器:要就是全神貫注的注意傾聽

2.出聲傾聽:適時表達同在的傾聽回應

3.偏好熟悉的事物:從彼此的共通點或熟悉的事物開始

4.對方是主角,而不是見證者:談話的焦點是對方,不是自己

5.不要害怕停頓:談話的留白可創造反思的空間

6.迴圈looping重複對方說的:確認彼此的認知

7.助產士模式:在對話中,要做的不是提出見解,而是幫助另一個提出見解。

助產士會讓你覺得安心,同時也督促你、鼓勵你。

我們不見得對自己完全誠實。助產士會鼓勵你更誠實面對自己。

8.異中求同、異中求異:說的就是DEI的最高境界

9.跟人說話不要只想占上風:沒有所謂的優越感或對錯之爭

 

07|好問題

如果你能提出好問題,你的姿態是謙虛的。

你承認你不知道,想要學習。這也是尊敬別人的表現。

 

#全人觀點的DEI

最常見且大多數人都接受的一種錯覺是,每個人都可以用某種方式來界定,比方說善良、邪惡、愚蠢、精力充沛、冷漠無情等。其實,人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說人善良的時候多於殘酷、聰明的時候多於愚蠢、精力充沛的時候多於無動於衷…...From 托爾斯泰

但人們不是可以簡單的二分法或標籤處理的動物。


我喜歡作者把『學習洞察他人』視為一種技能,並且

下定決心學會這樣的技能:看見別人、理解別人、讓人覺得安全、受到尊重和重視。

這也是一種最基本的道德行為:請用耐心跟敏銳的洞察力看待每一個人。

請抑制自我中心、克服偏見,才能用更好的眼力、更深入的看見一個人。

 

期許自己能成為小說家E. M. Forester眼中的她

「跟她交談,你會發現一種特別的吸引力,彷彿他不是最有魅力的人,你才是。你感覺他全神貫注的聽你說話,因此你必須呈現最真誠、最敏銳的一面,呈現最好的自己。」

 

有釗一日 協助每個人在「真實自我」的基礎上 持續更新,追求卓越並「超越自我」 Be yourself & Beyond yourself. 透過教練晤談與陪伴,實踐階段性目標 微心理的工具與方法,養成態度與習慣 讓你成為自己想要與喜歡的樣子。 You know the way and you are the wa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10年前出版的The BCG Way套書的第一部曲,介紹了假說思考的重要性。透過假設情境,推演不同的策略與觀點。從選定課題或命題開始,建立暫時性的答案,稱為假說。進入驗證階段時,捨棄重於蒐集的資訊,有助於掌握問題全貌。假說驗證需要不斷往返的有效討論,並提出4個有效討論的訣竅。
這本書分享七大黃金法則帶來智慧和信任。探討如何在情緒激動時保持冷靜,貢獻知識以贏得信任,不假裝聰明,對待問題而不是人,轉化知識為智慧,控制認可需求以成為溝通強者,並提供幾點思考術。這些法則有助於提高溝通技巧並建立信任。
4/5頭腦好的人 說話前思考的事
透過兩位世界級影響力的大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的刻意相遇與約定對談,說好只談喜悅,但談的是更多的苦難與慈悲。 像是所有哲學對談的基礎,總是能從「對立面」看到「相似處」 參透苦難,理解喜悅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課題,從「影子」的位置,判斷「光源」的方位 究竟,喜悅藏在哪裡呢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4/5徒步旅人
 #超乎常理的款待,談的是如何對待別人與讓人感到歸屬的好書 Unreasonable Hospitality 世界第一名餐廳的服務精神 By Will Guidara #如何對待別人 #讓人感到歸屬 乍看會以為這是一本談餐廳經營與提供卓越服務的書籍,但其實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對待別人的書。
如果你在一場撲克牌比賽中玩了一會兒,仍然不知道誰是牌桌上的菜鳥,趕快起身吧,你就是那個菜鳥。 這應該是《好策略的關鍵》第1~7章節裡,最讓我有感的一句話!! 貫穿策略執行的三部曲:診斷問題、克服關鍵點、採取連貫行動 如果你喜歡《好策略、壞策略》,這是作者睽違10年後的新著作。
這是10年前出版的The BCG Way套書的第一部曲,介紹了假說思考的重要性。透過假設情境,推演不同的策略與觀點。從選定課題或命題開始,建立暫時性的答案,稱為假說。進入驗證階段時,捨棄重於蒐集的資訊,有助於掌握問題全貌。假說驗證需要不斷往返的有效討論,並提出4個有效討論的訣竅。
這本書分享七大黃金法則帶來智慧和信任。探討如何在情緒激動時保持冷靜,貢獻知識以贏得信任,不假裝聰明,對待問題而不是人,轉化知識為智慧,控制認可需求以成為溝通強者,並提供幾點思考術。這些法則有助於提高溝通技巧並建立信任。
4/5頭腦好的人 說話前思考的事
透過兩位世界級影響力的大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的刻意相遇與約定對談,說好只談喜悅,但談的是更多的苦難與慈悲。 像是所有哲學對談的基礎,總是能從「對立面」看到「相似處」 參透苦難,理解喜悅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課題,從「影子」的位置,判斷「光源」的方位 究竟,喜悅藏在哪裡呢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4/5徒步旅人
 #超乎常理的款待,談的是如何對待別人與讓人感到歸屬的好書 Unreasonable Hospitality 世界第一名餐廳的服務精神 By Will Guidara #如何對待別人 #讓人感到歸屬 乍看會以為這是一本談餐廳經營與提供卓越服務的書籍,但其實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對待別人的書。
如果你在一場撲克牌比賽中玩了一會兒,仍然不知道誰是牌桌上的菜鳥,趕快起身吧,你就是那個菜鳥。 這應該是《好策略的關鍵》第1~7章節裡,最讓我有感的一句話!! 貫穿策略執行的三部曲:診斷問題、克服關鍵點、採取連貫行動 如果你喜歡《好策略、壞策略》,這是作者睽違10年後的新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2022年偶然看了《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覺得超好看,書未看完已急著向別人推薦。 當時作者45歲,是公司的中層主管,某天被公司告知60天後業務不達標便要被裁,他很努力想創造奇蹟,但未夠60天便收到離職通知,這段期間他每天記下所思所感以及發生了的事,他的文字深深觸動到我。 中年失業,再找工
「抱歉,兄弟們,老哥我等不及了。」 駱豐大喊一聲,整張臉面紅耳赤,一個箭步就優先衝了上去,隨便將快射出來的肉棒,嘟進一面屏風中。 我和馬可西姆都還沒反應過來,駱豐就已經腹部一顫,發出了舒服的呻吟聲,明顯是口爆了一位珍珠的小嘴。 此時的馬克西姆已經隱隱有發火的趨勢,在他看來,這第二關的次序可比第一關重
Thumbnail
在問題與答案持續累積的過程中,慢慢的也會對自己原本的生活更有意識,能夠從各種答案中比對出自己真正的價值觀與嚮往。
Thumbnail
平凡生命,相對神聖戰爭 詩的影像,相對敘事榮光 爆裂碎片,相對文本愉悅 【編按】此文寫於2019年,評論高達最後長片-《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 2018),重新整理,作為向高達的致敬。
Thumbnail
Q1:這次活動的舉辦動機是什麼? 其實這是我在活動主文已經說明過的,就是看到方格子創作者的創作能量非常強力,因此我認為應該要持續舉辦一些小說創作活動。 Q2:感覺得出來「稜鏡之書」難度很高,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簡而言之,「稜鏡之書」的設計就是我用來挑戰方格子創作者的。 活動徵文:稜鏡之書相關介紹
To N: 想要測試自己可以對一段一往情深多久,遂成信。 紀錄一下今天是2020/07/08,我猜想應該不會超過三封的回憶錄。要形容一個人的美貌,我不會。篇篇動人的情書,楚楚動人之景,我不善於描摹。 謹記的是一開始很濃烈的黑板樹香味,接著是充滿文藝氣息書衣,一本遠遠與我無關的選修生物。 對青春嚮往嗎
Thumbnail
平凡生物,相對神聖戰爭 有幸在法國電視台 Arte 目睹新浪潮近九十歲憤青導演,高達,之最新奇作-《影像之書》,一時震攝其爆裂的粗糙影像與爆炸的矛盾思想,瞠目結舌,不知道到底看了什麼,鼓起勇氣再看一次,寫下近二十頁的筆記,特在此與影癡分享個人的「創造性誤讀」。(如同哈羅德·布魯姆 Ha
Thumbnail
因為人工無法如同機械一樣精確、標準化,「手作物」總是獨一無二。手作也代表了一種踏實的精神:它是由親身到親手,即人為因應環境而產生的行動,是感知與勞動與創造的合一。五個手指、五個感知、地球的五大洲這比喻的連結擴張了作品思想的高度──《影像之書》關涉了世界的感知、世界的勞動、世界的影像。它是世界的電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2022年偶然看了《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覺得超好看,書未看完已急著向別人推薦。 當時作者45歲,是公司的中層主管,某天被公司告知60天後業務不達標便要被裁,他很努力想創造奇蹟,但未夠60天便收到離職通知,這段期間他每天記下所思所感以及發生了的事,他的文字深深觸動到我。 中年失業,再找工
「抱歉,兄弟們,老哥我等不及了。」 駱豐大喊一聲,整張臉面紅耳赤,一個箭步就優先衝了上去,隨便將快射出來的肉棒,嘟進一面屏風中。 我和馬可西姆都還沒反應過來,駱豐就已經腹部一顫,發出了舒服的呻吟聲,明顯是口爆了一位珍珠的小嘴。 此時的馬克西姆已經隱隱有發火的趨勢,在他看來,這第二關的次序可比第一關重
Thumbnail
在問題與答案持續累積的過程中,慢慢的也會對自己原本的生活更有意識,能夠從各種答案中比對出自己真正的價值觀與嚮往。
Thumbnail
平凡生命,相對神聖戰爭 詩的影像,相對敘事榮光 爆裂碎片,相對文本愉悅 【編按】此文寫於2019年,評論高達最後長片-《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 2018),重新整理,作為向高達的致敬。
Thumbnail
Q1:這次活動的舉辦動機是什麼? 其實這是我在活動主文已經說明過的,就是看到方格子創作者的創作能量非常強力,因此我認為應該要持續舉辦一些小說創作活動。 Q2:感覺得出來「稜鏡之書」難度很高,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簡而言之,「稜鏡之書」的設計就是我用來挑戰方格子創作者的。 活動徵文:稜鏡之書相關介紹
To N: 想要測試自己可以對一段一往情深多久,遂成信。 紀錄一下今天是2020/07/08,我猜想應該不會超過三封的回憶錄。要形容一個人的美貌,我不會。篇篇動人的情書,楚楚動人之景,我不善於描摹。 謹記的是一開始很濃烈的黑板樹香味,接著是充滿文藝氣息書衣,一本遠遠與我無關的選修生物。 對青春嚮往嗎
Thumbnail
平凡生物,相對神聖戰爭 有幸在法國電視台 Arte 目睹新浪潮近九十歲憤青導演,高達,之最新奇作-《影像之書》,一時震攝其爆裂的粗糙影像與爆炸的矛盾思想,瞠目結舌,不知道到底看了什麼,鼓起勇氣再看一次,寫下近二十頁的筆記,特在此與影癡分享個人的「創造性誤讀」。(如同哈羅德·布魯姆 Ha
Thumbnail
因為人工無法如同機械一樣精確、標準化,「手作物」總是獨一無二。手作也代表了一種踏實的精神:它是由親身到親手,即人為因應環境而產生的行動,是感知與勞動與創造的合一。五個手指、五個感知、地球的五大洲這比喻的連結擴張了作品思想的高度──《影像之書》關涉了世界的感知、世界的勞動、世界的影像。它是世界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