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疏離的年代,幫助你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還記得《第二座山》帶給我的感動與震撼。一個人的承諾, 定義了他是什麼樣的人!
這本《深刻認識一個人》一樣簡潔與深刻地直指人心。
透過以下三部曲:
【第一部】我看見你
【第二部】我看到了你的磨難
【第三部】我看到你的力量
閱讀的過程,有內心的彭湃也有淚眼的婆娑。
How to know a person, the art of seeing others deeply and being deeply seen.
摘錄【第一部】我看見你,提醒自己「要成為一個完整、善良、有智慧的人」
01 |被看見的力量
我們常說「關係」、「社群」、「友誼」、「人脈」很重要,但這些字眼都太抽象了。
真正的行為,比方說,建立友誼或創建社群,都涉及許許多多微小但具體的社會行為:
在不破壞關係之下提出反對意見;
在適當的時候暴露自己的弱點;
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
知道如何自然、優雅的結束談話;
知道如何請求別人的原諒或原諒別人;
如何讓人失望而不傷心;
如何陪伴痛苦的人;
如何在聚會時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被熱情擁抱;
知道如何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上述這些簡短行為的描述,實際執行起來都是跌跌撞撞或千瘡百孔的。
要有自覺的練習、要有客觀的回饋、要有系統的修練、要不斷的嘗試……
#社群媒體的人際幻覺
社群媒體,特別容易讓人有「人際往來」的幻覺,好像網友特別多=人緣好。
我自己也逃不出這個陷阱,發文了,會忍不住關注有多少人按讚、誰回應了我的文章。
但內心也會空虛地更想知道,為什麼他們會想按讚,是否這篇文章帶給了他們insight?
或者,他們剛好也有一樣的困擾,從文章中獲得了解答!?
人們,真正建立信任、關心和深厚友誼的,是透過合作、討論與交流。
#被賞識的力量
在所有其他的需求中,人最渴望的就是能得到「關愛、尊重與接納」。
2021年麥肯錫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經理人以為「員工離職是為了更高的薪水」。
探問後才發現,最主要的原因和人際關係有關,特別是「他們覺得自己沒被看見」。
如果你想留住人才,如何讓他們覺得自己被看見、被接納、被賞識是重要的。
02|視而不見
人類需要被認可,就像需要食物和水。
最殘酷的懲罰莫過於被忽視,被人認為一點也不重要或是被當空氣。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寫道:
「對另一個人,最大的罪惡,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就是視人為無物,沒人性。」
這麼做就是說:你不重要,你不存在。
03|Illuminator 照亮者vs. Diminisher 削弱者
照亮者的特徵是對他人抱有好奇心。會幫助你說出或看見自己身上的一些東西。
然後,鼓勵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推你一把,用行動去實踐你的目標你的計劃。
就像一個散發光和熱的人,不管遇見什麼人,都能讓人展現光亮耀眼的一面。
削弱者總是挑三揀四的讓人覺得自己渺小,自行慚愧或開始懷疑自己。
削弱者總是希望自己是最睿智的、最有才幹的、以貶低他人想法為樂。
跟他們開會或討論事情,總是會更沒勁或更沒力,就如同削弱者之名。
04|陪伴
如何透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了解別人。
很多人都輕忽閒聊以及輕鬆隨意相處的重要性。
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與其問他人生哲學等深奧問題,
不如觀察這個人怎麼跟服務生說話。
陪伴,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敏感,從容不迫。
最重要的一點是耐心。信任需要時間。
這就是所謂的「消極的努力」negative effort。
如果別人認為跟你在一起很舒服、很自然,這可是了不起的才能。
陪伴是了解一個人的必經階段。必須是溫柔且有節制的。
陪伴也通常意味著交出權力。
05|人是什麼?
經驗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你如何因應發生在你身上的事。
現實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客觀事實,也就是發生了什麼;
另一個是主觀事實,也就是你怎麼看待、解釋發生的事,並賦予意義。
從建構主義來看,主觀現實可能比客觀事實更重要。
如果要成為照亮者,必須提出問題,然後積極回應答案。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你看到的跟我看到的一樣嗎?
什麼樣的信念使你這樣看?
你討厭請別人幫忙,為什麼?
你似乎擁有一切,卻沒有安全感?為什麼?
練習走出自己的視角,走入別人的生活。
06|對話技巧
這邊的對話技巧不是那種擅長講故事、能提出有洞見的演講等級對話高手。
而是希望透過對話,促進雙向交流、相互探究、更了解彼此的對話技巧。
1.把注意力當成開關,而不是微調器:要就是全神貫注的注意傾聽
2.出聲傾聽:適時表達同在的傾聽回應
3.偏好熟悉的事物:從彼此的共通點或熟悉的事物開始
4.對方是主角,而不是見證者:談話的焦點是對方,不是自己
5.不要害怕停頓:談話的留白可創造反思的空間
6.迴圈looping重複對方說的:確認彼此的認知
7.助產士模式:在對話中,要做的不是提出見解,而是幫助另一個提出見解。
助產士會讓你覺得安心,同時也督促你、鼓勵你。
我們不見得對自己完全誠實。助產士會鼓勵你更誠實面對自己。
8.異中求同、異中求異:說的就是DEI的最高境界
9.跟人說話不要只想占上風:沒有所謂的優越感或對錯之爭
07|好問題
如果你能提出好問題,你的姿態是謙虛的。
你承認你不知道,想要學習。這也是尊敬別人的表現。
#全人觀點的DEI
最常見且大多數人都接受的一種錯覺是,每個人都可以用某種方式來界定,比方說善良、邪惡、愚蠢、精力充沛、冷漠無情等。其實,人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說人善良的時候多於殘酷、聰明的時候多於愚蠢、精力充沛的時候多於無動於衷…...From 托爾斯泰
但人們不是可以簡單的二分法或標籤處理的動物。
我喜歡作者把『學習洞察他人』視為一種技能,並且
下定決心學會這樣的技能:看見別人、理解別人、讓人覺得安全、受到尊重和重視。
這也是一種最基本的道德行為:請用耐心跟敏銳的洞察力看待每一個人。
請抑制自我中心、克服偏見,才能用更好的眼力、更深入的看見一個人。
期許自己能成為小說家E. M. Forester眼中的她
「跟她交談,你會發現一種特別的吸引力,彷彿他不是最有魅力的人,你才是。你感覺他全神貫注的聽你說話,因此你必須呈現最真誠、最敏銳的一面,呈現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