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類學初探-兩法的關係(2) | 三句

攝類學初探-兩法的關係(2) | 三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這裡,我想每天分享一些攝類學的筆記或心得。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三分鐘內搞定,這樣,大家可以每天輕鬆學習,逐步提升,學習過程輕鬆愉快~

而如果有任何錯誤,請各位先進不吝在討論區指出。


上一篇攝類學初探-兩法的關係(1)介紹玩了基本的兩法關係,皆下來分享如何判斷兩法的是幾句關係的哪一種?

比較 A 和 B 兩個法是幾句關係時,先從找同分開始。如果二者沒有同分,那麼就排除了三句、四句、同義,因為這三種關係都必須具備有「同分」的條件,所以如果沒有同分就是相違。

判斷詳情如下圖:

raw-image


四、四種關係論式還原

接下來正式進入透過「論式」來分辨兩個法的關係啦(撒花~~~),會按照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順序來分享~~~

非三句非四句非同義非相違之故的含義

在辯論中會出現「A 和 B 二者非三句非四句非同義非相違之故」的題目,意思是 A 和 B 二者,不是三句不是四句不是同義不是相違的緣故。這時有因,按論式要回答因不成或不周遍。如果認為 A 和 B 是四種關係中的一種,就回答非__因不成,如果認為不是四種中的任何一種,就回答不周遍。一般來說,都是前者。


1. 三句關係

辯方:紅色和顏色二者,非三句非四句非同義非相違之故。

raw-image

立宗方:非三句因不成。

辯方:請詳細安立三句關係。

立宗方:二者為異之一有同分:如紅衣服的顏色有法。若是紅色皆周遍是顏色,若是顏色皆不周遍是紅色,如白色有法。俱非:形狀有法。




(以下開始驗證)

辯方:紅衣服的顏色有法,理應是紅色和顏色二者的同分。(1.先驗證同分)

raw-image

立宗方:承許。

辯方:紅衣服的顏色有法,為何是紅色和顏色二者的同分?

立宗方:因為既是紅色之一又是顏色故。

辯方:紅衣服的顏色有法,理應是紅色。

立宗方:承許。

辯方:紅衣服的顏色有法,理應是顏色。

立宗方:承許。


辯方若是紅色理應周遍是顏色。(2.驗證二者誰週遍誰)

raw-image

立宗方:承許。

辯方若是顏色理應不周遍是紅色。

立宗方:承許。

辯方:請舉例。

立宗方:白色有法。

辯方:白色有法,理應是顏色。

立宗方:承許。

辯方:白色有法,理應不是紅色。

立宗方:承許。

辯方:白色有法,為何不是紅色?

立宗方:因為不是堪為紅色的緣故。(白色有法,理應不是紅色,因為不是堪為紅色之故

辯方:白色有法,理應不是堪為紅色。(符合宗法:前陳是因。)

立宗方:承許。

辯方:若不是堪為紅色理應周遍不是紅色。(符合隨遍:因周遍後陳。)

立宗方:承許。


辯方:形狀有法,理應是紅色和顏色二者的俱非 。(3.最後驗證俱非)

raw-image

立宗方:承許。

辯方:形狀有法,為何是紅色和顏色二者的俱非 ?

立宗方:因為既不是紅色也不是顏色的緣故。

辯方:形狀有法,理應不是紅色。

立宗方:承許。

辯方:形狀有法,理應不是顏色。

立宗方:承許。

avatar-img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15會員
65內容數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以為佛法只是念經拜佛?想錯了!學佛不只靠信仰,還需要深思熟慮! 攝類學是進入五大論的入門票,幫助你培養思辨能力,讓佛法在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一切佛法經論典籍的基礎–攝類學,並且要用攝類學論式辯論。 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正確運用攝類學辯論論式的三大關鍵: 1.攝類學辯論的基本論式
首先,要判斷 A & B 兩個法(佛法名詞)的關係前: 1.要先之找出有沒有同分(交集),也就是找出有沒有既是A又是B的例子;接著如果沒有那就是相違,有的話就接著下一步 2.判斷兩個法的周遍關係:看是a周遍是b,或者,是b周遍是a,如果上述兩者都符合,那就是同義,不是的話就下一步
本文介紹攝類學中兩法的關係,特別討論了同義的兩個法如何滿足八周遍的條件。透過顏色與表現為顏色的例子,說明了名相與性相之間的關係,並最終歸納出兩者展開的特性為「是」與「有」。
以為佛法只是念經拜佛?想錯了!學佛不只靠信仰,還需要深思熟慮! 攝類學是進入五大論的入門票,幫助你培養思辨能力,讓佛法在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一切佛法經論典籍的基礎–攝類學,並且要用攝類學論式辯論。 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正確運用攝類學辯論論式的三大關鍵: 1.攝類學辯論的基本論式
首先,要判斷 A & B 兩個法(佛法名詞)的關係前: 1.要先之找出有沒有同分(交集),也就是找出有沒有既是A又是B的例子;接著如果沒有那就是相違,有的話就接著下一步 2.判斷兩個法的周遍關係:看是a周遍是b,或者,是b周遍是a,如果上述兩者都符合,那就是同義,不是的話就下一步
本文介紹攝類學中兩法的關係,特別討論了同義的兩個法如何滿足八周遍的條件。透過顏色與表現為顏色的例子,說明了名相與性相之間的關係,並最終歸納出兩者展開的特性為「是」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