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把未來發生/「人」會怎麼做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把未來發生/「人」會怎麼做〉2024-06-25

 

  一張空白的畫布,或者一張空白的Word頁面,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時,我們並不將它們把握為對象,我們將它們理解為一種需要被填滿的空缺,一種空間。在這樣的空間裡面,人動用他的畫筆或他的鍵盤,在上面進行所謂「創作」。被填進去的不是某種性質確定的「物」,而是某種作品,具人文意涵、可被理解、可被詮釋、可被誤會。

 

  就像日程表所形象化地表述的,時間也應當是這樣的空白。雖然我們有能力以各式各樣的理由將某些時刻預訂起來,但直到那一刻具體地發生之前,它們都不可能真正被固定,我們可以趕不上、可以在最後一刻後悔,或者從人的完整的可能性來說,你甚至也應該被允許以一種更灑脫或無關緊要的方式去蔑視那些過往的說法。

 

  試想,如果你因為某些意外發生而失去記憶,沒有人可以責怪你食言;但在一個更好的情況中,你因為你當下認為更應該去做的事情而放下過去的預訂時,「兌現承諾」的原則卻成為一種責備,你失去了屬於你的權利,因為你擁有延續的記憶。

 

 

  記憶使得我們在過去與未來必須是同一個人,我們同時得到了某些保障與某些囚禁。但我們終究還是知道未定的事情就是未定的事情,之所以人需要信守承諾、需要向他人展現自己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恰恰是因為種種不可預測的行為都屬人之能力可達的範圍,並且使得人作為「我之外的人」這件是在意識之中醒目了起來。

 

  三種最可怕的世界觀在我們面前嶄露自身,它們窮盡了我們能夠考慮到的邏輯情境。一種可怕是全世界只有自己是獨特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其他一切對象都僅是一種能夠互動的對象物,就像當我們用自己的一隻手觸碰另一隻手時,只有觸碰的那隻手有能動性,被觸碰的那隻手則僅僅是肉,就算那隻手是有主動能動性的,我們碰不到能動性,碰到的頂多是「物之抵抗」。

 

  第二種可怕的情境是其他所有的人類其實都和「我」一樣,他們都有完整的能動性,他們都像「我」一樣會完整的思考。當「我」看到一個特定職業(社會角色)的人在做特定的、重複的事情時,他就是在做那些特定的重複的事,他可能在心裡面抱怨、或者放空,又或者他喜歡那樣、喜歡推石頭。但不管怎麼說,他是以和「我」相同程度的自由在做那些看起來並不自由的事,這意味著人可以做出和你自己截然不同的選擇--你做的選擇不是「人的本質的選擇」。並且,在他們的眼中,你也就是茫茫隨機生命的其中一個,甚至忽略掉的那一個。

 

  最後一種情況裡,你是世界上唯一缺乏能動性的那具魁儡。也就是說,就只有你是完完全全地按照對世界的回應去行動,只有你完完全全是法則的產物。別人是如此地自由自在,就像莊子眼中的魚、或尼采看到的那些只顧著吃草的牛。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與方向在行進,有著自己的生態與邏輯。你像是彈珠台裡那顆被彈射出去的球,你以為你是你的故事裡的主角,但實際上,所謂的「在動」,也就是如實回應世界對自己的要求。

 

 

  某一種類型的小說家會說,他就只是把那些人物放在那些情境裡面,接下來的,他們會自己把故事發展下去。在這個意義下,雖然未來還是空的,但也就是等待它們被書寫完畢。如果我們不斷地把這些人物重新放在一樣的情境中,每一次的故事會否相同?如果不一樣,發生了什麼?

 

  是書寫的那個人終究還是灌輸了某些東西進去?是墨水暈開的漣漪激起了蝴蝶效應?還是那是「漫無止境的八月」,15532次,有些改變終究發生,我們不知不覺成長了與領悟。其實有想要讓你注意到。如果世界有什麼統合性的目的論,那會是無須掩藏而大方的;真理作為終究而言對人的真理,它不會放任自己不被看出端倪。

46會員
61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一片荒蕪之中,我們變成石頭。就像《媽的多重宇宙》裡面表現的,我們也可能就只是那樣。我們並不是一個等待某一天會「碰!」地一生嘣出猴子的那顆了不起的石頭。就是一顆任意的、路旁的、即便被指派給薛西弗斯,最終還是得滾回原位的石頭。
  在這種具延續性與普世性的期待視域裡面,我們不再只是尼采筆下「通往超人的繩子」,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努力持著那些世界或神或人類整體至今開顯給我們的意義與回憶,將手中的人類整體計劃朝目標繼續推進一點點。
  作為一部成書較晚的世界文學,《盲目》經常被拿來與卡夫卡、卡謬等人的作品做比較。就像在《變形記》中,主角沒來由地變成了一隻甲蟲,本書的「白盲症」也是突如其來,不清楚為何發生,似乎也無法解決。而這一怪異的盲症也像卡謬筆下的《鼠疫》一樣快速蔓延,瓦解了看似安穩與永恆的現代日常生活。
  最初的幾個任務雖然仍舊簡單,但並不拖泥帶水,很快便能開始與魔物對戰。同時,每次到新區域以及挑戰新魔物之前,和歌式的介紹很有氣氛,令人印象深刻外,也把這作魔物與神話妖怪之間的連結表現了出來。只要是對日本妖怪或鄉野故事有少許認識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額外的樂趣。
  原先腦海中的「新生活的想像」發生了變化,新是特別的新,但卻不太確定還足不足以生活下去。我們喜愛任何人事物與生活方式的時候,總是使用現在簡單式,那雖然只是當下的一種感受,卻被我們誤以為永恆。
  回去之時,我們沒有明顯的鄉音、也不留鬢毛。不知該喜還是該悲的事情是,村口沒有兒童在那裡笑問。兒童在補習、兒童被教育不能和陌生人說話。於是不用惶恐地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要找杜康的話,沒人會告訴你他在都更過後的杏花村。
  在一片荒蕪之中,我們變成石頭。就像《媽的多重宇宙》裡面表現的,我們也可能就只是那樣。我們並不是一個等待某一天會「碰!」地一生嘣出猴子的那顆了不起的石頭。就是一顆任意的、路旁的、即便被指派給薛西弗斯,最終還是得滾回原位的石頭。
  在這種具延續性與普世性的期待視域裡面,我們不再只是尼采筆下「通往超人的繩子」,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去努力持著那些世界或神或人類整體至今開顯給我們的意義與回憶,將手中的人類整體計劃朝目標繼續推進一點點。
  作為一部成書較晚的世界文學,《盲目》經常被拿來與卡夫卡、卡謬等人的作品做比較。就像在《變形記》中,主角沒來由地變成了一隻甲蟲,本書的「白盲症」也是突如其來,不清楚為何發生,似乎也無法解決。而這一怪異的盲症也像卡謬筆下的《鼠疫》一樣快速蔓延,瓦解了看似安穩與永恆的現代日常生活。
  最初的幾個任務雖然仍舊簡單,但並不拖泥帶水,很快便能開始與魔物對戰。同時,每次到新區域以及挑戰新魔物之前,和歌式的介紹很有氣氛,令人印象深刻外,也把這作魔物與神話妖怪之間的連結表現了出來。只要是對日本妖怪或鄉野故事有少許認識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額外的樂趣。
  原先腦海中的「新生活的想像」發生了變化,新是特別的新,但卻不太確定還足不足以生活下去。我們喜愛任何人事物與生活方式的時候,總是使用現在簡單式,那雖然只是當下的一種感受,卻被我們誤以為永恆。
  回去之時,我們沒有明顯的鄉音、也不留鬢毛。不知該喜還是該悲的事情是,村口沒有兒童在那裡笑問。兒童在補習、兒童被教育不能和陌生人說話。於是不用惶恐地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要找杜康的話,沒人會告訴你他在都更過後的杏花村。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孩子的懂了,不一定是我們認為的懂 在於國小的小孩的大腦或是心智還沒發展成熟,很能理解我們大人的邏輯思考或是框架,很多時候我們都都已經說了好幾遍,以為孩子們懂了,就懂,或是他們說「懂了」就覺得他們懂我們要表達的事情,但其實他們只是懂得表面的內容,卻不知道深沉的涵義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76《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第三章的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Thumbnail
無論你是否想經營自媒體、還是單純有個興趣想轉為收入、甚至是遇到工作上的低潮,這本書都是你值得翻閱的一本書。 我們生在一個任何想法都能變現的年代 當然想要把興趣轉為收入不是腦袋動動就能達成的,書中介紹幾個方法,其中有我覺得最重要的幾點: 一 必須是自己所熱愛的 二 內容至上,以能幫助別人為出發點。
Thumbnail
有如神鬼交峰般,一個無業的博士生,竟然可驚動總統府丶國安會丶公路總局丶國發會丶調查局丶國安局,甚至在其公祭名單中大咖雲集,全都成為"為人做嫁"的"韭菜"。可能大家都覺得很匪夷所思,但其實原因無他,就是來自於"人設"。
Thumbnail
因為疫情,很多公司減班縮薪(無薪假),裁員的企業更是不在少數。很多人是在沒有防備的打擊下,在人生中段突然轉變方向,現實壓力撲面而來:想找工作卻面臨到『年齡天花板』;要轉職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以為自己在就業市場是搶手的,事實上卻早已失去競爭力;對於被迫接受現實的心情,鬱悶複雜憤怒情緒無法釋懷。
Thumbnail
很多時候,你一個人摀著臉偷偷地哭,沒有人在時乾脆埋進枕頭裡痛快地哭。偶爾,你想轉移自己的心思與情緒,打開電腦看看搞笑影片,去郊外散步看看風景,卻發現眼前看到的只有一樣東西,除了傷心,還是傷心。 傷心歸傷心,可惜勞基法並沒有規定傷心假,日子還是要過,工作還是得做。
Thumbnail
我看《把無聊說到感動》:換位思考,洞察目標閱聽眾的興趣與需求 無論是過往在媒體服務,抑或現在以顧問、講師或專欄作家等多元的身份行走江湖,平時除了撰寫文章,我時常有機會對外發表演說。雖然自己的個性有些內向,但因為工作的關係,不知不覺中練就了可以隨時即席演講或發表論述的本領。 原以為這並不困難,卻讓我意
[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每隔週節目內播出] Hi 大家好,我是創業路摸思的丁丁,今天會由Rebecca來幫我們講今天的英文文章的部分,上次我們聊了創業的聖殿矽谷和找到創業的點子,今天我們再深入一點聊聊點子,如何把自己有興趣的事情衍生為一個偉大的事業呢? Y Combinator的創辦人Paul G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孩子的懂了,不一定是我們認為的懂 在於國小的小孩的大腦或是心智還沒發展成熟,很能理解我們大人的邏輯思考或是框架,很多時候我們都都已經說了好幾遍,以為孩子們懂了,就懂,或是他們說「懂了」就覺得他們懂我們要表達的事情,但其實他們只是懂得表面的內容,卻不知道深沉的涵義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76《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第三章的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Spotify:TOGETHER 一起讀
Thumbnail
無論你是否想經營自媒體、還是單純有個興趣想轉為收入、甚至是遇到工作上的低潮,這本書都是你值得翻閱的一本書。 我們生在一個任何想法都能變現的年代 當然想要把興趣轉為收入不是腦袋動動就能達成的,書中介紹幾個方法,其中有我覺得最重要的幾點: 一 必須是自己所熱愛的 二 內容至上,以能幫助別人為出發點。
Thumbnail
有如神鬼交峰般,一個無業的博士生,竟然可驚動總統府丶國安會丶公路總局丶國發會丶調查局丶國安局,甚至在其公祭名單中大咖雲集,全都成為"為人做嫁"的"韭菜"。可能大家都覺得很匪夷所思,但其實原因無他,就是來自於"人設"。
Thumbnail
因為疫情,很多公司減班縮薪(無薪假),裁員的企業更是不在少數。很多人是在沒有防備的打擊下,在人生中段突然轉變方向,現實壓力撲面而來:想找工作卻面臨到『年齡天花板』;要轉職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以為自己在就業市場是搶手的,事實上卻早已失去競爭力;對於被迫接受現實的心情,鬱悶複雜憤怒情緒無法釋懷。
Thumbnail
很多時候,你一個人摀著臉偷偷地哭,沒有人在時乾脆埋進枕頭裡痛快地哭。偶爾,你想轉移自己的心思與情緒,打開電腦看看搞笑影片,去郊外散步看看風景,卻發現眼前看到的只有一樣東西,除了傷心,還是傷心。 傷心歸傷心,可惜勞基法並沒有規定傷心假,日子還是要過,工作還是得做。
Thumbnail
我看《把無聊說到感動》:換位思考,洞察目標閱聽眾的興趣與需求 無論是過往在媒體服務,抑或現在以顧問、講師或專欄作家等多元的身份行走江湖,平時除了撰寫文章,我時常有機會對外發表演說。雖然自己的個性有些內向,但因為工作的關係,不知不覺中練就了可以隨時即席演講或發表論述的本領。 原以為這並不困難,卻讓我意
[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每隔週節目內播出] Hi 大家好,我是創業路摸思的丁丁,今天會由Rebecca來幫我們講今天的英文文章的部分,上次我們聊了創業的聖殿矽谷和找到創業的點子,今天我們再深入一點聊聊點子,如何把自己有興趣的事情衍生為一個偉大的事業呢? Y Combinator的創辦人Paul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