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集|中年省思:在《練習曲》和《不老騎士》之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們總以為,中年是一段漫長的生命階段,有充裕的時間讓我們慢慢規劃。然而,一張小小的敬老卡,卻可能顛覆這種想法。

根據規定,年滿65歲的長者或年滿55歲的原住民,即可申請敬老卡。這個標準讓人不禁深思:如果55歲已被視為老人,那麼以奔四為起點,我們的中年就僅剩短短的15年,從40歲到55歲而已。

這短短的15年,令人深刻感受到:「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終結職業倦怠》指出:「我們對工作的理想與工作的現實之間存在一道鴻溝,而這正是職業倦怠的根源。」

在奔四的路上,許多人會發現,實現理想的時間開始倒數,而手裡的工作雖然穩定,卻像一副「金手銬」,既帶來安全感,也限制了自由。想辭職去追夢,卻又擔心失去穩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這樣的糾結,正是中年鬱鬱不得志的縮影。

此外,生命的有限性與資源的分配,也帶來另一層焦慮。《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提醒我們:「過了某個年紀後,金錢轉化為享樂體驗的能力會逐漸下降。」

年輕時,去饗饗吃到飽是滿足味蕾的享受;到了中年,吃到飽卻成了和朋友聊天的背景。同樣是環島騎行,年輕時《練習曲》的旅程是為了開拓眼界,而年老時《不老騎士》的旅程,更多是為了不留遺憾。生命的不同階段,同一件事往往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奔四這個階段,正處於餘裕漸多但又不算充裕的時期,必須為人生下半場做出選擇。是要放手一搏,選擇「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不枉此生;還是選擇穩妥,等待晚年再實現一場不留遺憾的《不老騎士》之路?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端看每個人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過得還不錯的人生》點出一個好消息:「所謂被討厭的勇氣,其實只要上了年紀人人都會有。時間所剩無幾的自覺,也會讓人改變對生命的看法。」

因此,當我們開始收到訃聞的頻率多於喜帖時,「時日不多」的覺悟,反而成了人生下半場從焦慮走向自在的轉機。

一張敬老卡,提醒我們時間有限,至於要如何抉擇,沒有人能對未來有答案。在現實中,《練習曲》的結局可能未必美好,而《不老騎士》的結局也未必感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7會員
521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5
反出生主義範疇中,把否定自己出生的思想稱為「否定出生」;把否定生育下一代的思想稱為「否定生育」。
Thumbnail
2025/02/05
反出生主義範疇中,把否定自己出生的思想稱為「否定出生」;把否定生育下一代的思想稱為「否定生育」。
Thumbnail
2025/01/12
《壯促法》的出發點或許是為了應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但其背後隱藏的功績主義邏輯與世代責任轉移,卻可能加劇跨世代的不安與焦慮。
Thumbnail
2025/01/12
《壯促法》的出發點或許是為了應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但其背後隱藏的功績主義邏輯與世代責任轉移,卻可能加劇跨世代的不安與焦慮。
Thumbnail
2024/11/24
輪班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彈性工時」制度。輪班容易被凹,當無法忍受時,勞動部的《工時制度及彈性措施手冊》是你與人資爭取權益的重要依據。
Thumbnail
2024/11/24
輪班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彈性工時」制度。輪班容易被凹,當無法忍受時,勞動部的《工時制度及彈性措施手冊》是你與人資爭取權益的重要依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中年是一段漫長的生命階段,有充裕的時間讓我們慢慢規劃。然而,一張小小的敬老卡,卻可能顛覆這種想法。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中年是一段漫長的生命階段,有充裕的時間讓我們慢慢規劃。然而,一張小小的敬老卡,卻可能顛覆這種想法。
Thumbnail
人生,當跨越四十歲的門檻之後,也許有人視為「老化」的開始,然則作者卻以「陳年」的概念取而代之。意念的轉化,精彩地刻畫出這本書的內涵。也許每個人對於人生都有不同的觀感,就看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四十歲,可以是顛峰之後的下坡路段,也可以是轉折之後的另一段上坡。
Thumbnail
人生,當跨越四十歲的門檻之後,也許有人視為「老化」的開始,然則作者卻以「陳年」的概念取而代之。意念的轉化,精彩地刻畫出這本書的內涵。也許每個人對於人生都有不同的觀感,就看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四十歲,可以是顛峰之後的下坡路段,也可以是轉折之後的另一段上坡。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七年級的我們,漸走入三四十的人生,還沒有多少準備,開始在體會中年的風景。時常感覺,生活是虛累累,失去控制,無法度控制。看無未來,揣袂著過去啊。 人活在世上,就是一場探索的馬拉松,許多人生的課題,不斷演化與持續,始終圍繞在身旁,它沒有不見,只是它不再發聾振聵。時間咧走親像風吹,希望人生海海咱相挺過。
Thumbnail
七年級的我們,漸走入三四十的人生,還沒有多少準備,開始在體會中年的風景。時常感覺,生活是虛累累,失去控制,無法度控制。看無未來,揣袂著過去啊。 人活在世上,就是一場探索的馬拉松,許多人生的課題,不斷演化與持續,始終圍繞在身旁,它沒有不見,只是它不再發聾振聵。時間咧走親像風吹,希望人生海海咱相挺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