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參加了2024年國際食品通路商採購大會。
這次我為日本地方品牌超市的供應商提供了口譯服務,協助瞭解台灣廠商的商品及洽談採購事宜。今天總共有十家廠商來到我們的商談攤位,整個會場有數十個攤位,足見食品貿易活動之熱絡。
台灣的食品很貴?
今天商談開始前和日本企業的員工聊到物價,深刻感受到對方對台灣食品的印象只有一個字──貴。
以前在日文系的課堂中就有學到,以日本的薪資與物價的關聯來看,日本人購買日本國內的食品算是便宜的。雞蛋、牛奶不用說,這兩項在台灣的價格真的比日本貴,不少蔬菜水果也是。
再加上近年來日圓持續貶值,也難怪日本人會覺得台灣的東西貴了。這麼說來,台灣食品如果要銷往日本,將目標客群定在消費力較高的族群上,或許會比較容易讓人買單。
既然價格容易被嫌貴,想出口台灣食品到日本,就得試著從其他面向行銷。
主打「台灣印象」可能是個不錯的方向。例如魯肉、鳳梨、小籠包等等,在日本人眼中好像就容易跟台灣連結在一起。換言之,光是品質良好也不見得能讓外國人買單。例如台灣也出產品質良好的百香果,但大部分的日本人說到百香果好像不會聯想到台灣,那麼想將百香果製品銷售至日本,可能就會比較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