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文化如何塑造Google的成敗之道 ? - 《浪潮之巔》讀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源:https://www.pymnts.com/

圖源:https://www.pymnts.com/


近來在得到app上閱讀了吳軍先生寫的《浪潮之巔》,這本書深刻剖析了科技公司在網路時代的興衰歷程。

書中談及多家科技公司,而我選擇了Google部分來閱讀,因為Google對當今文明影響重大,我很好奇Google先前的成功是如何做到的?為什麼如今的Google反倒沒有過去的成就了?

再加上吳軍本人曾在早期的Google任職過,可以更真實地了解情況。


因此,本文由三個面向來精簡了解Google:其成功的原因、如何看待公司的衰退與死亡,以及成功與失敗的關鍵。不多說了,我們先進入主題吧。


一、Google成功的三個關鍵


1. 技術優勢


Google的成功始於其革新的網頁排名演算法,大大提升了搜尋質量,奠定了市場基礎。隨後,Google在Gmail、安卓系統、Google地圖等業務上的技術創新,使其在不同領域迅速獲得市場優勢。


當進攻的一方如果能快速推進並把對手打得措手不及時,它不需要防禦自己的側翼,這被認為是閃電戰的精髓。在商業競爭中,進攻常常也是最好的防守,Google從小到大一直貫徹這個原則。當Google在規模很小時,遭受很多比自己大的公司的圍攻,死守是沒有出路的。因此,它把自己放在一個挑戰者的位置,不斷挑戰對手,也挑戰自己。



2. 管理藝術


Google的團隊精神,在當時也是頗為難見的,Google的創始人曾經說過:「Google不是我的公司,不是拉里和謝爾蓋的公司,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公司。而每一個人也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而不是雇員。」在這個基礎上,Google實行了一種自下而上的群眾路線。與大多數公司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截然不同,它將日常運作改成自下而上的。


Google鼓勵每一個員工開動腦筋,提出自己能夠發展公司的想法。當然,一個公司需要有一個統一的目標,不能任何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於是自下而上的想法就要匯集到管理層討論。因此,Google在招攬人才上,要求每一個人都有很高的水準、很高的自覺性和很高的熱情。因此,Google必須嚴格挑選每一位員工,而不能魚龍混雜地先招進來一大堆人,然後讓主管們去發揮自己的「管理藝術」。


Google一直宣傳團隊精神,但並不要求個人無條件服從團隊,因此在Google內部換來換去很常見。早期的Google則更讚賞和發揚個人英雄主義,而非員工只是個螺絲釘。


3. 創始人的格局


佩奇和布林在創辦Google時,專注於長期目標,堅持技術創新和用戶至上的理念,而不是急於賺快錢。這種高遠的格局使Google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Google初創時,由於Google搜尋的品質優良,很多公司都想要買下Google,成為自己的技術資源,但創始人佩奇並沒有那麼做。書中提到:「佩奇是位心比天高的人」,他絕不會因為只圖個快錢就跑了的人,而是有更高的目標,這種格局也體現在佩奇的不同決策中。


例如,佩奇深深體會到,廣大最終用戶(網民和廣告主)才是為Google帶來生意的人。Google的產品針對廣大用戶並滿足他們最基本的需求,既不像IBM那樣針對企業,也不像蘋果那樣針對精英。


Google透過在工程技術的優勢和市場擴張的努力,再加上自己比微軟更適應網路的商業模式,牢牢地把握了已有的市場份額,而且還在逐年增加。然而,發展新的業務常常會受到另一個IT規律的限制,那就是基因決定論。


比如,一家以搜尋引擎起家的公司,可能會在搜索技術和數據處理方面有很強的基因優勢,但在嘗試進入其他業務領域時,可能會遇到基因上的限制,無法輕易成功轉型。那麼Google創始人佩奇是如何避免基因決定論日後對Google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二、Google如何看待衰退與死亡?


佩奇從安卓部門成功的經驗看到了希望。佩奇發現這個部門是從外面收購的,並未太受到Google工程師文化(以技術為先)的影響,其創始人安迪·魯賓在裡面植入了一種和Google基因並不衝突卻略有區別的基因。因此,佩奇覺得在一個大公司內部有必要保持某些部門相對的獨立性,希望可以在某些新的公司裡能夠孕育出新的企業文化。


因此,Google將自己這個非常響亮的公司名稱改為Alphabet(字母表的意思),將現有的業務一分為二,將原有的主要業務,包括搜索、廣告、YouTube和安卓等,交給皮柴(Sundar Pichai)負責,它們合在一起沿用Google這個名稱。然後將正在開展的新業務,包括Google風險投資、Google資本、X實驗室、Google醫療Calico、無人駕駛汽車Waymo等獨立出來,由佩奇直接負責。


那麼,為什麼佩奇會想出這個方法呢?這就要說到他的人生觀了。


他曾經說到:「萬物都會面臨死亡,但有一個生物不會死亡,就是海蜇。這種海蜇在正常情況下和其他生物沒有什麼不同,都會生老病死,但是如果刻意用針去刺激它,它會長出新的細胞,然後當母體死亡時,新的細胞會發育成完整的海蜇。」


Google CEO 佩奇當然也知道Google也會有死亡的那天,因此希望Google能不斷創造新的產品部門,將公司拆分成多個小部門,這些小部門就如同那隻海蜇新發育起來的細胞,它們最終能夠脫離母體而生存長大,延續Google的基因與生命。


這就像一些人身體雖然死亡了,但他的精神仍然留存在人們的心中,當想起某件事時就會想到那個人,好像這個人還活著一樣。又或者他的文字和事跡對社會、世界造成了影響,也是一種延續生命的方式。


古人有所謂的「三不朽」,即是立德、立功、立言。這三者分別指的是:樹立高尚的品德、建立卓越的功業、留下不朽的言論。首先要先追求立德、立功,對現世造成影響,但如果立德、立功難以實行,才選擇立言,至少自己的著作能夠流傳後世,成為後人學習和借鑑的寶貴財富。


佩奇的做法像是試圖在現世建立延續Google基因,並獨立發展的不朽Google。


三、Google的成敗蕭何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Google的成功在於依靠強大的工程師文化,以技術為先,不斷地主動進攻市場,先取得先發優勢。Google不斷挑戰自我,始終保持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但正是因為過度強調工程的基因和工程師文化,Google很多原本很有前途的項目,包括Google眼鏡和人工智慧,都是只開花不結果。


例如,Google、微軟以及中國的華為這類公司以工程師文化為主,會注重技術上的研發投入,熱衷於做出技術好的產品,但有些時候,產品體驗卻做得不算好。在書中,作者提到:「有點把工程師捧上天的Google,在滿足企業級客戶需求方面,明顯做得不如亞馬遜好。亞馬遜提供了更好的雲端服務和價格,而且客製化配合公司的工作,於是很多公司自然就選用亞馬遜的服務。」


亞馬遜會為一些公司專門配備一個20人的工程團隊,幫助解決與計算相關的所有問題。連Google自己的員工創辦的公司都不使用Google的雲端計算服務,說明Google的雲端計算相比亞馬遜有了大問題。


可以說,Google依靠純正的工程師文化和技術基因起家,並且在競爭中長期無往不利。但是也因為這個基因太強大,令Google缺乏靈活性,缺乏在新領域的適應性,造就了在2016年之後的Google較無創新性。或許Google在拆分成數家獨立的公司後,在某些新的公司裡能夠孕育出新的企業文化。這種做法有助於各個部門在相對獨立的環境中發展,適應市場變化,尋找新的增長點。


回到自身的發展上,一開始我們需要像Google的主要業務「搜尋服務」一樣,依靠主要技能來作為日後資本的累積和起始點。等到主要技能成熟之後,我們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積累的資本和資源來探索新的領域,並嘗試將這些新領域與原有的核心技能相結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小結


Google的成功在於其技術優勢、管理藝術和創始人的高格局。它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員工高素質是其成功的基石,團隊精神與個人英雄主義的結合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度依賴技術基因也帶來了挑戰,尤其在面對新業務的擴展時,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成為其短板。


Google創始人佩奇對公司的未來有著深刻的見解,他通過拆分公司、保持部門獨立性來應對未來的挑戰,試圖讓Google像海蜇一樣不斷自我更新,延續生命力。這種策略不僅是對公司未來的一種保護,也是對創新文化的一種延續。


而回到個人,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該在核心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並保持對市場和技術變化的敏銳洞察力,並且透過Google的管理和創始人,可以知道上下級間溝通的重要,以及師法的格局要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之道 ShengZhiDao
18會員
45內容數
【生之道】一個傳遞中華文化的中介者,提供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思考。
生之道 ShengZhiDao的其他內容
2024/08/24
在暑假期間,我重讀了《紅樓夢》,收獲了許多新的感受。特別是對林黛玉這個角色的認知,從最初的排斥到後來的理解與喜愛。透過對比林黛玉與薛寶釵的性格,我更加認識了「作詩」與「做人」之間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2024/08/24
在暑假期間,我重讀了《紅樓夢》,收獲了許多新的感受。特別是對林黛玉這個角色的認知,從最初的排斥到後來的理解與喜愛。透過對比林黛玉與薛寶釵的性格,我更加認識了「作詩」與「做人」之間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2024/08/16
文章探討了《紅樓夢》中賈府的庶女探春的性格與命運,分析她在賈府中的特殊地位及卓越的才能。探春面對家族內部的衝突與腐敗,展現了她的清醒與無奈,最終的嫁人決定象徵著她命運的轉變和夢想的破滅。透過這段描寫,讀者可以看到角色深層的心理矛盾,同時引發對人生現實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8/16
文章探討了《紅樓夢》中賈府的庶女探春的性格與命運,分析她在賈府中的特殊地位及卓越的才能。探春面對家族內部的衝突與腐敗,展現了她的清醒與無奈,最終的嫁人決定象徵著她命運的轉變和夢想的破滅。透過這段描寫,讀者可以看到角色深層的心理矛盾,同時引發對人生現實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8/05
這篇文章探討了印度體育落後的原因,指出文化對印度體育發展的影響,並提出瞭解決策略。文章強調體育對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並探討了中華文化對內外平衡的主張。
Thumbnail
2024/08/05
這篇文章探討了印度體育落後的原因,指出文化對印度體育發展的影響,並提出瞭解決策略。文章強調體育對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並探討了中華文化對內外平衡的主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本文介紹《Google 模式》一書,本書由 Google 執行長 Eric Schmidt 及產品部副總 Jonathan Rosenberg 合著。該書以 Google 內部觀點,探討公司文化、商業策略、人才、部門決策、部門溝通、創新等主題。本文分享了推薦閱讀理由、書籍介紹以及個人讀後感想。
Thumbnail
本文介紹《Google 模式》一書,本書由 Google 執行長 Eric Schmidt 及產品部副總 Jonathan Rosenberg 合著。該書以 Google 內部觀點,探討公司文化、商業策略、人才、部門決策、部門溝通、創新等主題。本文分享了推薦閱讀理由、書籍介紹以及個人讀後感想。
Thumbnail
這是本2012年出版關於IT產業的書。讀者可以透過作者吳軍獨到的觀察與見解,對高科技浪潮中的起落興衰、歷史脈絡有更深刻的體會與了解。
Thumbnail
這是本2012年出版關於IT產業的書。讀者可以透過作者吳軍獨到的觀察與見解,對高科技浪潮中的起落興衰、歷史脈絡有更深刻的體會與了解。
Thumbnail
想像一下,在人生的關鍵賽局中 如果您輸了,承受得起嗎? 在賽局開始之前,是否深思熟慮,您準備好了嗎? 香港實業家李嘉誠:成功的關鍵,90%想失敗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 每天早上都帶著輝達可能倒閉的憂慮起床 他們的成功皆來自於「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這次的客戶,2位少年頭家讓我想起了
Thumbnail
想像一下,在人生的關鍵賽局中 如果您輸了,承受得起嗎? 在賽局開始之前,是否深思熟慮,您準備好了嗎? 香港實業家李嘉誠:成功的關鍵,90%想失敗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 每天早上都帶著輝達可能倒閉的憂慮起床 他們的成功皆來自於「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這次的客戶,2位少年頭家讓我想起了
Thumbnail
★願意多方嘗試、累積多重專業、能策略思考才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Thumbnail
★願意多方嘗試、累積多重專業、能策略思考才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Thumbnail
Paul Graham ,電腦科學家,Y combinator 創辦人,人稱矽谷創業之父。 在他的 12000 字部落格長文《How To Do Great Things》中,他整理了許多不同領域中「如何做出偉大成就」的心法。
Thumbnail
Paul Graham ,電腦科學家,Y combinator 創辦人,人稱矽谷創業之父。 在他的 12000 字部落格長文《How To Do Great Things》中,他整理了許多不同領域中「如何做出偉大成就」的心法。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劉潤,曾經是中國微軟在中國分公司的戰略總監 以下選幾個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內容,並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劉潤,曾經是中國微軟在中國分公司的戰略總監 以下選幾個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內容,並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馬雲早期創業事跡的文章,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馬雲改變了國際貿易和廠商資料收集的方式。他的成功是文化創意和獨特商業模式的結合,這篇文章描述了他當時的情況以及創業初期的挑戰與寶貴的經驗。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馬雲早期創業事跡的文章,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馬雲改變了國際貿易和廠商資料收集的方式。他的成功是文化創意和獨特商業模式的結合,這篇文章描述了他當時的情況以及創業初期的挑戰與寶貴的經驗。
Thumbnail
借鏡別人的失敗經驗;促使自己加快成功的腳步。
Thumbnail
借鏡別人的失敗經驗;促使自己加快成功的腳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