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觀念】戲劇結構-所謂三幕劇到底在講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一般談到戲劇結構,都會提到悉德菲爾德的三幕式,這個概念是源自於亞里斯多德在《詩學》所提出的:每個故事都要有開始、中間跟結尾

 

關於三幕式的說法很多,有「開始>中場>結尾」、「觸發>衝突>解決」、「布局>衝突>收尾」...看起來好像很亂很雜,但實際上只是名詞不同而已


因為種種原因,編劇這一門學問的專業詞彙從來就沒有統一過,每位編劇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從結構上來說,有的編劇會說三幕式,有的編劇會說五幕式,甚至還有七幕、十五幕,而有的則會說起承轉合

如果是一個想當編劇的新人,大概在一開始就會被這些結構搞到暈頭轉向,好像每個人的說法都對,不知道要聽誰的,不過其實沒有這麼難,核心概念都是一樣的

 

將故事發生的情境框出來,然後把人物擺上去,介紹一下人物(包含人物關係),接著根據人物的目標設置阻礙,把衝突拓展出去,之後給個轉折,最後迎來戲劇高潮

這個概念我想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不過知道歸知道,實際執行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般來說,故事的開頭跟結尾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一開始在構思故事的時候,腦袋裡最先跳出來的,大概都是結尾的高潮場面,例如捨身取義、生離死別、反敗為勝...這種光想就會讓你淚腺崩壞或是尖叫吶喊的片段


而在思考這些片段的時候,人物的形象也會有一個大致的雛型,可能是你曾經看過的作品或是你認識的某個人,然後就是這個片段發生的場景,再然後...


故事就卡死了


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設置情境跟人物,也不知道該如何發展衝突,才有辦法達到自己想要的那個高潮場面,所以也有不少人會將鋪陳跟衝突草率帶過,直奔最後的高潮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人編劇在被退稿的時候都會滿頭問號,認為自己最後的高潮超級精彩,不懂哪裡有問題,甚至質疑審稿的人根本沒把他的故事看完

而通常會有這種狀況發生,多半有兩種原因,一個是編劇對於自己筆下的人物不夠理解,或是設定太過於簡陋,另外一個就是忽略了結構的重要性

人物的部份之後有機會再說,先講結構的重要性,當然這邊講的是戲劇性的結構,非戲劇性的結構不太一樣


第三幕-結尾


我們先從三幕劇的第三幕「結尾」開始講

因為戲劇性作品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所有鋪陳跟衝突都是為了最後的戲劇高潮,只有先搞懂了高潮的意義,才會知道該怎麼做

 

所以先來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高潮?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說是最爽的那一刻,可是每個人對最爽的那一刻的定義都不一樣

拿《鋼鐵人》來舉例,有的人會覺得是東尼反敗為勝,打敗奧比戴亞(鐵霸王)的那一刻,有的人會覺得是東尼在記者會上公布自己身分的那一刻

 

而身為編劇,我們必須要學會去判斷,那一個段落才是故事真正的高潮

 

故事的高潮,不是這個人物達成了什麼目標,而是這個人物做了什麼,讓我們對他產生強烈的共鳴

換句話說,故事的高潮點就是人物被編劇逼到沒有退路,做出關鍵性決定那個時刻

他是情感最強烈、最緊張的時刻,是主要人物命運的關鍵轉折點,能反映出故事的主題,體現出人物的性格魅力,當過了這個區塊之後,緊張感就會鬆弛


所以《鋼鐵人》這一整部電影的高潮,就是東尼在官方壓力和記者追問等多重壓迫的狀況下,決定公布自己身分的那一刻

 

因此,為了達到最後的高潮,編劇必須要層層鋪墊,一步一步的把角色往絕路上逼,讓角色所面臨的處境越來越艱困,選擇也越來越困難

而這就是三幕劇的第二幕「衝突」所要做的事情,用起承轉合來說的話就是「承」跟「轉」,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段在整個結構占比上會特別長的原因


第二幕-衝突


第二幕的「衝突」基本上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外在衝突,一個是內在衝突

在設計衝突的時候,必須要把握一個大原則:往廣度拓展,往深度遞進;先拓展外在衝突,再深化內在衝突

 

拿《鋼鐵人》來說,東尼原本要對付的是檯面上的敵人,也就是恐怖分子(外在衝突),但在過程中卻發現自家人-奧比戴亞在搞鬼,所以轉而對抗奧比戴亞(內在衝突)

裝甲的部分也是,從打造裝甲到裝甲改進(外在衝突),到後段的胸口動力源被拔除,換上舊的動力源(內在衝突),這同時也影響了他跟小辣椒的感情變化

 

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東尼也逐漸失去了個人的自由,他所要面對的不再只是自家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審視,還有國家安全的責任,這種種的枷鎖跟限制,讓花花公子性格的他在記者會上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簡單來說,第二幕的「衝突」就是先將外在衝突的範圍拓展出去,把相關的人事物全部捲進來,在人物關係產生劇烈變化之後,進行更深層次的內在衝突,將主角逼上高潮之前的絕路


第一幕-布局 


至於第一幕的「布局」就比較簡單,先規定好整個故事的情境,說明世界觀跟故事調性,然後透過事件去介紹人物以及主要人物之間的關係,並設置好後續衝突的起因,這部分如果有機會再來細說

 

整個看下來就會發現,三幕劇其實是一環扣著一環的,「布局」是為了拓展「衝突」,「衝突」是為了「結尾的高潮」,而打從一開始的布局,就是為了將主角推向最後的高潮,這就是為什麼戲劇結構很重要的原因

 

因為如果沒有結構意識,整個故事就會像無頭馬車一樣,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跑,如果跑錯方向就會離高潮越來越遠,這時如果硬要把路線拐回來,那個高潮就會失去他的作用,甚至可能會讓觀眾感到不解,進而引發觀眾的不滿

 

另外,戲劇結構不是只針對「整部作品」,而是這部作品裡的每一場戲都必須要有戲劇結構,也就是每一場戲都要有一段屬於他自己的高潮

但不是每一場都要弄到像前面講的那樣,因為整部作品結尾的高潮,其實就是這部作品的總結,如果一開始就把總結講完了,那故事基本就可以結束了,因此要循序漸進,把每一場戲進行一個小結,然後層層遞進,最後再一口氣炸開

 

總結一下戲劇性作品的結構概念:

第一幕-布局:建置情境,介紹人物

第二幕-衝突:拓展衝突,深化衝突

第三幕-結尾:逼上絕路,製造高潮

 

如果覺得很困難的話,可以先從一場戲或是一個小故事開始,不用一開始就想弄出一部曠世巨作,也可以去把一些知名作品的單場戲拉出來進行結構拆解,都能更有效幫助理解戲劇結構


以下以《捍衛戰士-獨行俠》的開場戲來作範例:

raw-image


  • 第一幕-布局:建置情境,介紹人物
※布局:先規定好整個故事的情境,說明世界觀跟故事調性,然後透過事件去介紹人物以及主要人物之間的關係,並設置好後續衝突的起因

獨行俠在基地吃早餐,藉由勳章跟服裝等等外在裝飾,說明獨行俠的軍人身分和戰機試飛員的職業,並透過照片帶出他跟過往夥伴-呆頭鵝的深厚羈絆

 

  • 第二幕-衝突:拓展衝突,深化衝突
※衝突:先將外在衝突的範圍拓展出去,把相關的人事物全部捲進來,在人物關係產生劇烈變化之後,進行更深層次的內在衝突,將主角逼上高潮之前的絕路

在前往工廠基地準備進行試飛時,得知戰機開發計畫即將被肯恩少將中止,但獨行俠決定硬幹一把,想趁肯恩少將還沒抵達基地公布命令時,證明這台新開發的戰機能夠突破10馬赫,於是整個基地的夥伴也跟著獨行俠硬幹,讓肯恩少將無法阻止戰機進行試飛

獨行俠駕駛戰機,慢慢從7馬赫突破到9馬赫,逐漸接近超高音速,基地眾人也屏息凝神,既抱持著期待,又憂心機身無法承受而解體

就在即將抵達10馬赫之時,機身發出過熱的警報,但最終在獨行俠的膽識和全體的期盼下,戰機成功達成了目標,眾人爆出熱烈歡呼


  • 第三幕-結尾:逼上絕路,製造高潮
※高潮:他是情感最強烈、最緊張的時刻,是主要人物命運的關鍵轉折點,能反映出故事的主題,體現出人物的性格魅力,當過了這個區塊之後,緊張感就會鬆弛

眼見戰機達到10馬赫,獨行俠不守規矩的冒險性格開始作祟,繼續提升速度,試圖讓戰機突破10馬赫

原本還在歡呼的基地眾人突然開始緊張了起來,緊緊盯著螢幕上的畫面和數據資料,而肯恩少將也說出了自己對於獨行俠的佩服,但就在戰機達到10.3馬赫時,機身終於承受不住,在空中解體,化作一道耀眼的光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栞-Blackbookmarks的沙龍
13會員
12內容數
視聽語言/編劇結構/編導創作 電影/動畫/影集/戲劇 一個喜歡探索故事的編導實習生
2024/09/11
本文探討了影視作品中聲音設計的重要性,特別是臺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如何運用音效增強角色情感及劇情深度。透過案例分析,揭示聲音對於觀眾心理及情感傳遞的關鍵角色,並強調視聽設計的精妙之處。整體來說,音效不僅僅是背景音樂,而是劇情敘事的一部分,對於觀眾的沉浸體驗有直接影響。
Thumbnail
2024/09/11
本文探討了影視作品中聲音設計的重要性,特別是臺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如何運用音效增強角色情感及劇情深度。透過案例分析,揭示聲音對於觀眾心理及情感傳遞的關鍵角色,並強調視聽設計的精妙之處。整體來說,音效不僅僅是背景音樂,而是劇情敘事的一部分,對於觀眾的沉浸體驗有直接影響。
Thumbnail
2024/09/03
她剛吞下今天的第三顆止痛藥,休息室的門板就發出輕微卻震撼的敲門聲。 她還來不及思考,求生本能就下意識地驅使她進行動作。 即便藥效還沒發揮作用,腹部的悶痛和腰部的疼痛讓她幾乎快暈過去。 她仍迅速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做好準備,迎接開門的人。 因為不管來的人是誰,她都不能懈怠。
2024/09/03
她剛吞下今天的第三顆止痛藥,休息室的門板就發出輕微卻震撼的敲門聲。 她還來不及思考,求生本能就下意識地驅使她進行動作。 即便藥效還沒發揮作用,腹部的悶痛和腰部的疼痛讓她幾乎快暈過去。 她仍迅速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做好準備,迎接開門的人。 因為不管來的人是誰,她都不能懈怠。
2024/08/29
用麥基在《故事的解剖》中所提到故事三角來看,《鬼才之道》是混合了極簡與反劇情的非典型原型劇情 因此根本無法完全套用原型劇情(經典設計)的概念,更不要說那以偏概全的《先讓英雄救貓咪》 當A24這種怪胎開始衝擊市場的時候,好萊塢的那一套就不是商業片的唯一正解了
Thumbnail
2024/08/29
用麥基在《故事的解剖》中所提到故事三角來看,《鬼才之道》是混合了極簡與反劇情的非典型原型劇情 因此根本無法完全套用原型劇情(經典設計)的概念,更不要說那以偏概全的《先讓英雄救貓咪》 當A24這種怪胎開始衝擊市場的時候,好萊塢的那一套就不是商業片的唯一正解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曾永義:「大戲是眾多藝術的綜合體,要等待各個藝術都發展成熟才能綜合在一起。」
Thumbnail
曾永義:「大戲是眾多藝術的綜合體,要等待各個藝術都發展成熟才能綜合在一起。」
Thumbnail
一般談到戲劇結構,都會提到悉德菲爾德的三幕式,這個概念是源自於亞里斯多德在《詩學》所提出的:每個故事都要有開始、中間跟結尾 關於三幕式的說法很多,有「開始>中場>結尾」、「觸發>衝突>解決」、「布局>衝突>收尾」...看起來好像很亂很雜,但實際上只是名詞不同而已
Thumbnail
一般談到戲劇結構,都會提到悉德菲爾德的三幕式,這個概念是源自於亞里斯多德在《詩學》所提出的:每個故事都要有開始、中間跟結尾 關於三幕式的說法很多,有「開始>中場>結尾」、「觸發>衝突>解決」、「布局>衝突>收尾」...看起來好像很亂很雜,但實際上只是名詞不同而已
Thumbnail
以戲劇與戲曲的差異、戲曲的源起,以及戲曲的根基三個方向為重心。
Thumbnail
以戲劇與戲曲的差異、戲曲的源起,以及戲曲的根基三個方向為重心。
Thumbnail
最後一幕展現溫柔的一片茜色,齒輪仍然轉動著,故事不再停止在婚姻或奉獻給舞台八股般的結尾,保有很多選擇,和想像馳騁的空間,如同鄧九雲想傳達地,失去和修復無限輪迴的那股力量得以安放。
Thumbnail
最後一幕展現溫柔的一片茜色,齒輪仍然轉動著,故事不再停止在婚姻或奉獻給舞台八股般的結尾,保有很多選擇,和想像馳騁的空間,如同鄧九雲想傳達地,失去和修復無限輪迴的那股力量得以安放。
Thumbnail
依筆者的獨斷與偏見挑出更適合入門的「四大音樂劇」,讓沒接觸過美國音樂劇的人大概了解不同時期與題材可以展現出來的感覺。
Thumbnail
依筆者的獨斷與偏見挑出更適合入門的「四大音樂劇」,讓沒接觸過美國音樂劇的人大概了解不同時期與題材可以展現出來的感覺。
Thumbnail
兩個演員演得那麼鬆弛,我們看著看著,也覺得,啊哈,就是在play嘛。
Thumbnail
兩個演員演得那麼鬆弛,我們看著看著,也覺得,啊哈,就是在play嘛。
Thumbnail
【世界戲劇日】 今天3月27日是「世界戲劇日」(World Theatre Day)。 國際戲劇協會從1962年起將此日訂為「世界戲劇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戲劇藝術的重視。
Thumbnail
【世界戲劇日】 今天3月27日是「世界戲劇日」(World Theatre Day)。 國際戲劇協會從1962年起將此日訂為「世界戲劇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戲劇藝術的重視。
Thumbnail
  本系列為林奕華導演談論與分析舞台設計師恩・瓦斯維費爾德(Jan Versweyveld)設計的九個舞台空間,對應的戲劇與空間分別為:《羅馬悲劇》民主的空間、《源泉》建築的空間、《納粹狂魔》大時代的空間、《安東尼奧尼計畫》電影的空間、《橋頭遠眺》赤裸的空間、《呼喊與細雨》彌留的空間、《戰爭
Thumbnail
  本系列為林奕華導演談論與分析舞台設計師恩・瓦斯維費爾德(Jan Versweyveld)設計的九個舞台空間,對應的戲劇與空間分別為:《羅馬悲劇》民主的空間、《源泉》建築的空間、《納粹狂魔》大時代的空間、《安東尼奧尼計畫》電影的空間、《橋頭遠眺》赤裸的空間、《呼喊與細雨》彌留的空間、《戰爭
Thumbnail
1. 戲劇是語言的成就。 2. 七大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築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屬當面的「表演」藝術。 3. 藝術(戲劇)的目的是培養美感。 4. 將戲劇分為四大類:西洋古典戲劇、西洋現代戲劇、中國古典戲曲(唱曲)、中國現代戲劇。 5. 古典與現代的分界線
Thumbnail
1. 戲劇是語言的成就。 2. 七大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築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屬當面的「表演」藝術。 3. 藝術(戲劇)的目的是培養美感。 4. 將戲劇分為四大類:西洋古典戲劇、西洋現代戲劇、中國古典戲曲(唱曲)、中國現代戲劇。 5. 古典與現代的分界線
Thumbnail
🌿「生命不是我們活過的那些,而是我們記得的,以及我們如何記得」 🌿「真相是被建構出來的」「什麼是正義?」 來賓介紹👏👏👏 --《♾的總和》導演丁怡瑄 -- 《奧瑞斯提亞》導演劉庭瑄
Thumbnail
🌿「生命不是我們活過的那些,而是我們記得的,以及我們如何記得」 🌿「真相是被建構出來的」「什麼是正義?」 來賓介紹👏👏👏 --《♾的總和》導演丁怡瑄 -- 《奧瑞斯提亞》導演劉庭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