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本是一位工程師,後來因緣際會成為日本記憶冠軍,多年深入、廣泛地研究並提出大量心理學和腦科學的實證調研,加以實踐。
「文轉圖深化記憶法」的背後原理是:
大腦吸收訊息的途徑,一向是圖像勝於文字。
大腦不擅長記憶文字。
大腦不擅長語意記憶。
情節記憶更接近大腦的思考模式。
使用文字去記憶,稱之為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
使用圖像去記憶,稱之為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
本書中文版
我在這裡有個提問:
人類大腦在先天上擅長用圖像而不擅長用文字理解、記憶及思考從外部接收的訊息,而經由後天學習語言文字,那麼我們要如何運用先天已具備的能力來幫助後天的學習,幫助我們理解與記憶語言文字呢?
本書提供了很多文轉圖深化記憶法的練習/訓練的實際範例,我正在實作體驗,推敲、揣摩該記憶法的箇中竅門,等待一段時日,有了心得,再做分享。
心理學對於記憶的定義: 編碼(Encoding)-->儲存(Storing)-->檢索(Retrieving)
大腦中有一種輔助工具,叫做基模(Schema),能幫助我們記憶重要訊息。基模最容易吸收的是「圖像、「象徵、「圖表」。打個比方,基模就像是整理好的檔案,檔案裡以圖像而非文字的形式儲存了資訊與資訊或知識與知識之間相互連結、關聯的資訊網絡或知識網絡,所以把資訊或知識建構成基模(經過整理的檔案),就會形成記憶。無數的基模(檔案),在大腦中形成龐大的資料庫。
基模還有一個特性,在大腦中生成的基模能夠觸類旁通、更快速地理解具有類似結構的基模。比方說,當你學習某個歐洲語言,如果該外語跟英文的語言結構相當類似,而你已經有一定的英語底子,你的學習速度會比不懂英語的人更有效率。因為你的大腦中已經存在一個英語文基模了。
想要強化記憶力,需使用大腦中的記憶中樞海馬迴中的神經細胞「位置細胞」,刺激位置細胞,鍛鍊主導記憶的海馬迴,位置細胞隨之增加。要有如此的效用,我們就須運用「圖像」來理解和記憶。
海馬迴
Image by Life Science Databases (LSDB) from Wikipedia
記憶當中的工作記憶,我們可以將它比擬成大腦的筆記本,能暫存訊息,當我們在思考或處理事情時,可以參考這本筆記本上的資訊或知識。這本筆記本不但記下我們現在所接收的訊息,也能從過去留存的龐大訊息中立即搜尋並提取出所需的資訊或知識,以提供我們處理眼前的人事。
日本工作記憶研究權威苧阪滿里子教授表示,工作記憶好的人,大腦中的前扣帶迴很活躍。其實驗顯示,最能夠活化前扣帶迴的方式,就是將文字圖像化。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經常練習「想像(力)」。
扣帶迴
Image by Tractography data Yeh, F. C., Panesar, S., Fernandes, D., Meola, A., Yoshino, M., Fernandez-Miranda, J. C., ... & Verstynen, T. (2018) from Wikipedia
認知心理學訊息處理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開啟注意力,才能啟動學習。所接收的訊息傳送到感官記憶,轉換為短期記憶,經由多次提取或意義連結,然後轉化為長期記憶。
如何保持專注力,以及如何讓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是學習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