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漢學大家,廣島大學教授斯波六郎(1894—1959)在他那本可讀性極高的《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談到,據東京警視廳調查,自殺者分爲寫了遺書的和沒寫遺書兩種:
年輕人幾乎都寫了遺書,而中年以後的人則不怎麽寫。這是因爲中年以後的自殺者有非常複雜的情况,往往認爲他人是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的。
換言之,其本質是排斥他人的理解的。因爲已經複雜到了排斥他人理解的程度,所以遺書就沒法寫了。
他繼續寫道:正如這件事所表明的那樣,這種認爲一切都只是自己個人的問題,沒有可以停靠的港灣,孤立無援的心緒,令自己感覺到孤獨的心境,便是「孤獨感」。
接著,他引用《左傳》「人心之不同也,如其面焉」,還有「同床異夢」等說法,延伸到古人很早就發現人都是各自孤獨的。斯波先生說:人與生俱來就懷有的「不安」,其實就是「憂愁」與「苦惱」。
當人與環境,與他人,與自己無法調和的時候,就會不安。就會出現孤獨感。文學家的作品怎麼會讓人讀出孤獨感呢?因為,文學家會「自我凝視」。
嘗試用「自我凝視」,來解鎖2024吧!怎麼開始凝視呢?答曰:讀書。
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