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新書推薦

更新於 2024/08/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孟加拉人民示威、軍方倒戈,使現任總理、親印哈希娜政府倒台,其中引起了孟加拉人民攻擊印度教神廟、信徒等事,引起印度緊張,此事不僅使地緣政治出現變化,也令我想起,出生、幼年成長於孟加拉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沈恩(Amartya Sen)今年出版的自傳《家在世界的屋宇下》。

沈恩在臺灣以探討經濟學的著作《經濟發展與自由》和探討正義為何的哲學著作《正義的理念》,然而大家鮮少注意到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探討,背後究竟經歷了甚麼,才會走往這樣的方向?所以他用這本《家在世界的屋宇下》,向讀者娓娓道來。

這並非一本勵志書,或者夾敘夾議的學術傳記,而是沿著他的生長軌跡,探索從1940年代到1970年代孟加拉、印度到英國劍橋等地人物、風土、文化、政治、種族、宗教、經濟、思想種種變化,並穿插古印度哲學與現今思想對比的精采傳記。

沈恩出身於知識貴族家庭,家族人口繁多,並與大文學家泰戈爾很有關係,他即就讀於泰戈爾興辦的那所徜徉於天地、以大自然為教室的學校,受教於泰戈爾自由發展、平等、尊重的教育思想,這讓他得以自由探索知識、發展興趣與踏實內心的空間。

raw-image


在求學期間,「找人聊天辯論」成了他最大的興趣。在加爾各答和劍橋大學等高等學府求學時,不論在咖啡廳、宿舍還是學校裡,他找各種有趣、知識淵博、思想立場不同的路人、同儕或師長,一起天南地北話當時,一路講到店打烊,針對政治、時事、思想、學術、社會議題等無所不談,這種閒聊帶來的強烈的智性趣味與感性衝擊,令他們痛快淋漓,甚至聊天的收穫比起上課更大。

然而,沈恩不是只愛好象牙塔知識的學人,而是懷有深刻現實關懷的學者,所以才更加愛好知識、論辯與思考。對他人生衝擊最大的,莫過於幾件事情:傳統社會帶來的種性與性別不平等,言論箝制導致的餓莩遍野,以及宗教和身分單一化、政治化帶來的仇殺,乃至背後反映的階級問題。

當他回憶求學過程中,發現女同學表現傑出甚於男性,然而在社會中傳統的氛圍下,卻使女性難以往上出頭。

當沈恩在達卡,因為二戰時英國殖民政府對內措舉失當,又封鎖所有言論報刊的自由,不讓飢荒消息傳給歐戰正酣的英國政府予以協助,導致本來盛產農作的孟加拉出現餓莩遍野的大飢荒,他親眼看到大批逃難遷徙找吃的人群、活活餓死的人,甚至是為了生存吃了人肉、崩潰大喊「我們已經不算人」的人,使他大受刺激。扣除政府政策,更明白言論自由與資訊自由傳播是多麼重要,因為這些明明是可以挽回、不用變成悲劇的事情。

戰爭結束後,儘管多數人呼籲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共同擁有和努力創造的事情已經比差異還要多,不用分家,但隨著政治、宗教、民族主義三者結合成認同的單一身分,宗教民族主義導致的分裂已無可避免,仇恨氣氛日益濃厚。而到印巴建國前夕,有一天他看見一位受重傷的穆斯林逃進他家求救,問其原因,才知家人曾因氣氛緊張並勸阻不要外出工作,但他知道不工作,他的家人將會餓死,後走在路上隨遭印度教徒刺殺,這位穆斯林最終不治,使沈恩大受刺激。

這些事情讓沈恩反思:明明這塊土地上大家和平共榮許多年,創造出許多美好的事物,為什麼最終仍只能走上仇殺之路,人是否只有這條路能走呢?而他也頓悟,像他這樣富裕的階層根本不擔心會遭到仇殺,因為只有貧困的人需要外出工作、面臨被刺殺或餓死的風險,而為什麼這個國家長久以來沒有改變極為分配不均的財富狀態呢?而他又能夠未來做甚麼呢?

生活的經歷、這些重大事件與周圍人們的建議,使得他決定放棄物理學,選擇經濟學作為理解的管道和尋找解方的途徑,而配合上馬克思主義對於階級問題的分析,使得他能更加深刻地去尋求答案和公共政策的依據,當時最為盛行的經濟學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就成為了他終生攻讀研究的對象,也是他與後來飛黃騰達的朋友們用以相互探討解決不平等、種族與性別歧視和政治衝突的思想根源,最終成為傳世之作。

raw-image


他致力於消弭不平等和歧視的解決之道,並從知識所得到的經驗中,深信世界各地文明決不會走向單一和對抗,即美國學者杭亭頓所說的文明衝突,而是可以走向歷史上那段文化包容、融合且和平的時光,並以此為畢生志向。

讀完這本書,他充滿智性的學院歲月,不禁令人感到能自由暢論時事、學術、政治的美好,也體會到知識碰撞的火花不僅在於閱讀當下,也在於思想的砥礪、邏輯的磨練,以及洞察與分析能力的培養,使人能夠更上層樓。

這樣智性的生活不僅引人熱愛,也才能夠使我們如同沈恩一般洞悉事情背後的情況,理解並反思自己是因為比其他弱勢階級佔有更多資源,起點已經與人不同,才能更進一步享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取得成功,而成功絕非僅靠自身努力,更明白自己應該利用成功後的資源,去為這個社會付出一份心力,而非以此對世人表露驕矜。

而這位經歷動盪年代的人,對現今不安紛擾的世界仍懷抱和平的信心,使人閱讀時不禁受到感染,特別是我們身處臺灣這個世界火藥庫熱點,讓我們還是能夠認為這個世界仍有走向和平共榮的一天。

對於現實世界深感不安、失望、緊張與悲觀的朋友,我很推薦這位年已九十的耄耋老翁所寫的傳記,定能讓人感到心安,而對於南亞的歷史、智性的感受、學術與當代思潮的激盪乃至學界趣聞深感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絕對也不會讓你失望。

內容總結
書評
5
/5
avatar-img
95會員
59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黎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0/5書評
大家知道安汶島(Ambon Island)在哪裡嗎?它位於耳熟能詳的「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這座島嶼在過往的歷史上,曾自詡為「東南亞的臺灣」?為什麼?讓我們隨著葡萄牙、荷蘭、英國、印尼與安汶人們,一同進入安汶的歷史時光之旅,追尋這段根源。
在台灣的主流資訊中,以色列是一個值得效法的國家,然而巴勒斯坦人的遭遇,卻更是台灣若遭中國侵略統治後的可能境遇。過往我們從歐美學者與新聞汲取巴勒斯坦的資訊,但卻沒有台灣視角的敘事,本書試著填補這個空白,傳達巴勒斯坦的聲音。 作者為從事新聞工作的台灣女性,深明資訊戰爭的力量,過往以色列官方意識形態的敘事
在台灣的我們,能從烏克蘭的歷史中獲得什麼啟發呢?或許我們現在該做的,正是釐清台灣人作為一個民族應該努力的方向,以及確保自身不受侵略的思考,以及該如何扮演好自己於世界民主陣營中的角色。
在烏克蘭,有三條歷史進程同時上演:其一是俄羅斯在17世紀中葉以來莫斯科所取得的帝國範圍內重建政治、經濟和軍事控制的努力;其二是當代俄羅斯和烏克蘭兩民族的建構,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都涉入其中;第三是歷史和文化斷層的爭奪,這被各方視為東西方、俄羅斯與歐洲的競爭。這正是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的原因。
蘇聯雖終結,但它留下的遺產:凋敝的經濟、社會結構、軍隊、思想、共同歷史文化綑綁的政治和社會菁英,都還有待解決。烏克蘭必須先解決這些遺產帶來的挑戰。在此之後,才能全力完成另一個夢想:加入歐洲大家庭。為此,烏克蘭將付出巨大的努力與代價,去突破重重阻礙,不僅是通過歐盟的考驗,也與前宗主國進行軍事抗衡。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0/5書評
大家知道安汶島(Ambon Island)在哪裡嗎?它位於耳熟能詳的「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這座島嶼在過往的歷史上,曾自詡為「東南亞的臺灣」?為什麼?讓我們隨著葡萄牙、荷蘭、英國、印尼與安汶人們,一同進入安汶的歷史時光之旅,追尋這段根源。
在台灣的主流資訊中,以色列是一個值得效法的國家,然而巴勒斯坦人的遭遇,卻更是台灣若遭中國侵略統治後的可能境遇。過往我們從歐美學者與新聞汲取巴勒斯坦的資訊,但卻沒有台灣視角的敘事,本書試著填補這個空白,傳達巴勒斯坦的聲音。 作者為從事新聞工作的台灣女性,深明資訊戰爭的力量,過往以色列官方意識形態的敘事
在台灣的我們,能從烏克蘭的歷史中獲得什麼啟發呢?或許我們現在該做的,正是釐清台灣人作為一個民族應該努力的方向,以及確保自身不受侵略的思考,以及該如何扮演好自己於世界民主陣營中的角色。
在烏克蘭,有三條歷史進程同時上演:其一是俄羅斯在17世紀中葉以來莫斯科所取得的帝國範圍內重建政治、經濟和軍事控制的努力;其二是當代俄羅斯和烏克蘭兩民族的建構,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都涉入其中;第三是歷史和文化斷層的爭奪,這被各方視為東西方、俄羅斯與歐洲的競爭。這正是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的原因。
蘇聯雖終結,但它留下的遺產:凋敝的經濟、社會結構、軍隊、思想、共同歷史文化綑綁的政治和社會菁英,都還有待解決。烏克蘭必須先解決這些遺產帶來的挑戰。在此之後,才能全力完成另一個夢想:加入歐洲大家庭。為此,烏克蘭將付出巨大的努力與代價,去突破重重阻礙,不僅是通過歐盟的考驗,也與前宗主國進行軍事抗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本書是我看過最適合臺灣人閱讀的書,舉的都是臺灣人能懂的例子,甚至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列為全民必讀的書之一。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了總體經濟的概念,分為主題、物價、利率和投資篇以及世界工廠的繼承者們等,讓讀者能夠更深入瞭解臺灣經濟。這本書非常適合想要了解總體經濟,尤其是臺灣經濟的人閱讀。
我必須說,我的小說主角阿曼達不愧是資深的新聞記者,不僅如此,其交友通達人脈廣泛,如果我得知什麼獨特的消息,使之加入小說豐富內容的話,那麼全要歸功於其善意與牽線搭橋。   昨夜,阿曼達招待三位日本媒體高層新聞人來訪,基於應有的社交禮節,我們在席間不談台灣與日本敏感的政治問題,用專業的茶人精神,讓這
Thumbnail
世間萬物皆無常,智者要我們要學習對無常習以為常。生命有限、財物有時,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來去去,我們要讓境隨心轉,沉穩的心就不會時而恍惚、時而不知所措。 從小生長在貢寮海邊的阿丁,退伍後就到台北市工作,二十多年從來沒有想要回鄉,因為貢寮屬偏鄉,要在家鄉找工作不容易。然而,父親往生了,家中剩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本書是我看過最適合臺灣人閱讀的書,舉的都是臺灣人能懂的例子,甚至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列為全民必讀的書之一。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了總體經濟的概念,分為主題、物價、利率和投資篇以及世界工廠的繼承者們等,讓讀者能夠更深入瞭解臺灣經濟。這本書非常適合想要了解總體經濟,尤其是臺灣經濟的人閱讀。
我必須說,我的小說主角阿曼達不愧是資深的新聞記者,不僅如此,其交友通達人脈廣泛,如果我得知什麼獨特的消息,使之加入小說豐富內容的話,那麼全要歸功於其善意與牽線搭橋。   昨夜,阿曼達招待三位日本媒體高層新聞人來訪,基於應有的社交禮節,我們在席間不談台灣與日本敏感的政治問題,用專業的茶人精神,讓這
Thumbnail
世間萬物皆無常,智者要我們要學習對無常習以為常。生命有限、財物有時,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來去去,我們要讓境隨心轉,沉穩的心就不會時而恍惚、時而不知所措。 從小生長在貢寮海邊的阿丁,退伍後就到台北市工作,二十多年從來沒有想要回鄉,因為貢寮屬偏鄉,要在家鄉找工作不容易。然而,父親往生了,家中剩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