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內,同舟共濟還是爾虞我詐才能倖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舊約聖經《創世紀》中,諾亞一家接獲上帝耶和華的指示建造方舟躲過洪水肆虐,流傳千年的神話故事時至今日常被不肖分子拿來利用,成為末日將至宗教洗腦的立足根基。此次好奇心使然的同窗好友,偶然間發現了貌似不法人士聚會地點的地下建物,有一應俱全的水電食物、眾多廳房,還有令人不寒而慄的刑具間,看來當初設計這座《方舟》的團體非同小可,目的性及功能性隨著時代的更迭逐漸荒廢,連通往緊急出口的地下室都闃黑汪洋一片。

     像是神罰降臨的地震堵住了通往地面的出口,連同採蘑菇的一家三口受困地底,嘗試各種方法僅剩操作絞盤放下巨岩才能逃出生天,但將會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獻祭無私者。要像電影《國家寶藏:古籍秘辛》殺死一人不然就得全員陪葬,成為了進退維谷的電車難題。這時候自己的生命也牽連其中,做或不做都無法置身事外;哀莫大於心死之際,卻出現了謀殺案件,到底什麼樣的兇手會在這危急存亡之秋,非要像《死刑今夜執行》提早送人上路呢?有了可歸責業報的對象,眾人同仇敵愾誓言要揪出兇手並留他下來推動絞盤贖罪。但是,兇手會乖乖照辦嗎?不確定性充斥整個陰濕的《方舟》,喪心病狂的兇手愈發變本加厲…

 

     首位犧牲者是率眾被困的領隊,若是發洩不滿憤懣尚屬合理,但是殺人只會降低獲救的機率,因為目前尚還沒有選定操作絞盤讓自己被困的犧牲者。要背鍋的話,於情可以指定始作俑者、於理願意操作取信眾人、於法沒必要讓誤入《方舟》的一家人參與選判鑑別。

 

     電車難題的延伸應用,其中一軌是奉公守法的公民、另外一軌是窮凶惡極的匪徒,如果搬動閘門讓後者犧牲,罪惡感是不是就小了許多?甚至還會有替天行道的錯覺。

 

     找尋失物而落單的人,隔日就成為了無頭屍。是看到不該看的東西,還是找的東西就是禁忌物?就算真的發現兇手蹤跡,兇手也沒必要冒著被發現的風險剁頭吧?可推測原因有:

  1. 阻礙身分識別或進行掉包。被否定,因已從其他渠道確認身分。
  2. 偽造不在場證明。不切實際,因為整晚在外面大家寢室歇息都沒有證人(親戚或家庭關係的證詞也不牢靠)。
  3.  消滅不利證據。適合用在手部指紋,頭部較難有遺留佐證兇手的不利證據。
  4. 要嫁禍或收藏。經過全面搜查一無所獲被排除。

     最終的疑點不是與丟失的物品息息相關、就是與推派犧牲人選有關。提高警覺的當下還有人被殺害,眾人惶惶不安,淹水的節節高升、通路的阻斷區隔、兇手的窮追不捨…兇手,是同一個人嗎?

 

     各國執行死刑多為三人以上共同執行,旨在為了降低罪惡感。符合眾望所歸的人選集中於同一人身上,是不是就可讓罪惡感攤提分散呢?為了避免兇手繼續濫殺無辜,若有兩位以上的人自願擔綱犧牲者又如何選別呢?橫豎都是死路一條,眾人的精神壓力愈發激昂,不幸被牽扯的相對少數一家三口,被質疑起動機不單純,在情況失控之際才鬆了口,揭發此場所深埋的秘密。

 

     不知是盡了本分還是惹怒兇手,一家之主在守株待兔時成仁取義,現場勘查否定了外人潛藏的可能,動機上則否定了連續殺人案是同學間的恩怨情仇。那麼,初次見面有什麼深仇大恨需要致人於死?隨機殺人還是挑最能突破現狀的人下手?

 

     人類有保護子女的習性,寡婦會為其孩子自告奮勇犧牲自己,換取孩子存活的希望,這是一種行兇動機的可能性、亦是一種道德上的勒索。僥倖存活者可能暗自竊喜,不論兇手或寡婦當犧牲者,優先順位都遠大於自己,殊不知早已大難臨頭卻還在自欺欺人。

 

     真相看似平凡、但動機卻裹著層層內餡與外衣,始終看不清兇手意圖。站在道德制高點,殺人就是不對的行為,那為了自力救濟而殺人得以阻卻違法嗎?(筆者按:有沒有《魔女之匣殺人事件》的既視感呢?)更甚者,自願犧牲的自殺,難道其罪刑比殺人還輕嗎?那豈不是他人的性命比自己的還尊貴,牴觸自我認同價值。

 

     國際知名案例:2010年的智利礦災,地下受困69天還能33人全數生還堪稱奇蹟。如果面臨氧氣耗盡、食物飲水匱缺的情況下,會不會演變成一場捉對廝殺、或是用暴力多數決指派頭號犧牲者呢?去年泰坦號內爆事件若還有餘裕反應的話,是不是會興師問罪主辦者呢?《方舟》中的兇手是否意會到了這點才收拾掉領隊洩憤呢?抑或避免太早發生自相殘殺的悲劇,才在動機晦澀不明的情況下一個接一個收拾掉,轉移怨懟焦點好完成自己的通盤大計呢?彼此猜忌反而有利於兇手行動,隨機應變的能力與預判棋高一著。

     另起案例,烏拉圭空軍571號班機空難,後拍成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絕地盟約》,即是在嚴酷險境展現求生意識的範例。救援在未定之天、成員間狀態岌岌可危,存活關鍵的物資驟然減少,還要提防假公濟私,不得已只好吃屍體果腹。大難不死還得接受非議煎熬,明明是英勇果敢的求生之路,卻被形塑成罪不可赦的苟且偷生,沒經歷過當事人的情境,說再多都只是道貌岸然。

 

     法學家富勒曾提出虛構的洞穴奇案,討論緊急避難時的哲學思辨問題,包括但不限於殺人、抽籤決定犧牲者等道德爭議,在生死交關時,還有空顧及性命以外的一切事物嗎?求生是本能,殺人如果是唯一的解套方式,那有什麼道理不選呢?畢竟要接受非難,前提也得是存活才行。漫畫《大逃殺》、電影《奪魂鋸》都有探究瀕死危機時,能否痛下決心殺人或自戕,此類議題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也因時代地域民情文化有不少差異,擺脫倫理道德桎梏後,順從本能、相信直覺,原始的慾望顯而易見—我要活下來。

 

     情殺、仇殺、財殺在推理小說界屢見不鮮,無非環繞著貪嗔癡恨愛惡欲,常有作者認為動機無足輕重大量運用後設補充或穿鑿附會,全力聚焦在Howdunit及Whodunit上面。《方舟》罕見地將Whydunit提升到不容置喙的高度,反轉及震撼力不下《羅傑艾克洛命案》、《靈媒偵探城塚翡翠》。書封上的“別對本書懷有期待”,提前預告了結局並非框架內的選項而難以臆測,諾亞方舟在神話上是渡劫聖物,這本卻是埋葬不特定多數人的鐵棺材,極其諷刺。末尾戛然而止反倒餘韻猶存,再次細品風味截然不同,感佩佈局的巧思。前2/3平鋪直敘的醞釀造就反轉高潮,能橫掃排行榜一致好評留下深刻印象,是值得關注的覆面作家。新作《十誡》業已上市。


raw-image

經專業編輯潤稿後之首發原址如下:https://news.readmoo.com/2024/08/08/240808-ar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不孤單:田羽心的私房書單的沙龍
22會員
102內容數
分享包括但不限於英美歐、日本、華文圈之本格推理、心理懸疑、恐怖驚悚、科幻解謎、刑偵鑑識、法庭交戰等犯罪類小說,偶爾有大眾暢銷、愛情兩性、親子教養、心理勵志等,及一般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心得,希望能攢些購書金形成良性循環。每篇約2000字,隨讀墨《閱讀最前線》及《推理》雜誌發表進度更新。
2025/04/08
十歲男孩傑瑞麥失蹤案震撼小鎮,警長湯姆錯失救援黃金時間,FBI介入調查。看似單純的失蹤案,牽扯出販毒兄弟、閨蜜女兒安娜、以及有著黑暗過去的英文老師凱斯,種種線索交織成一團謎,十年後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 《厄蘇利納》是《那年雪深幾呎》的前傳故事,探討神祕生物厄蘇利納及榭爾比母親蕾貝卡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4/08
十歲男孩傑瑞麥失蹤案震撼小鎮,警長湯姆錯失救援黃金時間,FBI介入調查。看似單純的失蹤案,牽扯出販毒兄弟、閨蜜女兒安娜、以及有著黑暗過去的英文老師凱斯,種種線索交織成一團謎,十年後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 《厄蘇利納》是《那年雪深幾呎》的前傳故事,探討神祕生物厄蘇利納及榭爾比母親蕾貝卡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18
《北光》以建築師青瀨丈二的視角,受委託建造的Y宅邸開始,委託人吉野一家卻在房屋竣工後失蹤,只留下疑似德國建築家陶特設計的椅子。青瀨為尋找吉野一家,追查陶特及其與吉野家的聯繫,過程中也反思自身家庭與人際關係。小說觸及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並藉由建築設計與人物故事,探討不同形式的「家」以及「家人」的定義。
Thumbnail
2025/03/18
《北光》以建築師青瀨丈二的視角,受委託建造的Y宅邸開始,委託人吉野一家卻在房屋竣工後失蹤,只留下疑似德國建築家陶特設計的椅子。青瀨為尋找吉野一家,追查陶特及其與吉野家的聯繫,過程中也反思自身家庭與人際關係。小說觸及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並藉由建築設計與人物故事,探討不同形式的「家」以及「家人」的定義。
Thumbnail
2025/02/12
《雨夜送葬曲》以經典本格推理元素「暴風雨山莊」、「密室殺人」為基底,融入原創詭計與多元視角敘事,營造出高度緊張刺激的閱讀體驗。故事環繞一年前發生的詭譎命案,以及接連不斷發生的慘劇。文章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詭計設計、角色塑造以及劇情節奏,並將其與其他經典推理作品進行比較,點出其獨特之處與優勢。
Thumbnail
2025/02/12
《雨夜送葬曲》以經典本格推理元素「暴風雨山莊」、「密室殺人」為基底,融入原創詭計與多元視角敘事,營造出高度緊張刺激的閱讀體驗。故事環繞一年前發生的詭譎命案,以及接連不斷發生的慘劇。文章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詭計設計、角色塑造以及劇情節奏,並將其與其他經典推理作品進行比較,點出其獨特之處與優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但是, 如果你希望我们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这一生中, 何种程度的作恶会被统治人类的法律所惩罚. 无论是什么, 都不会逃脱神秘的神圣上帝的惩罚.
Thumbnail
但是, 如果你希望我们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这一生中, 何种程度的作恶会被统治人类的法律所惩罚. 无论是什么, 都不会逃脱神秘的神圣上帝的惩罚.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Thumbnail
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Thumbnail
看見生命的真相,預備永恆的盼望。
Thumbnail
看見生命的真相,預備永恆的盼望。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很難!真的很難!旨意常被人的意識曲解扭曲,打著上帝之名行自我意識實現,造成分別對立分裂。
Thumbnail
很難!真的很難!旨意常被人的意識曲解扭曲,打著上帝之名行自我意識實現,造成分別對立分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