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各家科技業龍頭紛紛推出自己的模型,這場爭霸需要更多資源挹注,包含專家、設備、電力......以及資料。
然而藝術作品量產並非只降低生產成本,也會影響作品本身價值。2023/3/24 有日本網友表示,即便在推特放圖放了十年的繪師們,最近也開始覺得自己的圖類似 AI 生成了。明明是自己摸索出的風格,卻因為被學習、被濫用導致失去獨特性,實在是負面影響。
下面網友留言:
那是因為迄今為止 畫風都被私有化(絵柄の私物化) 了吧?
於是“絵柄の私物化”衝上推特日本趨勢第一名。
探尋自我風格的藝術家,顯然難以接受「才能民主化」、「畫風公共化」這類追求大家都能做到、大家都沒特色的概念。他們與高喊「模仿畫風不構成抄襲」的人著重角度不同,即使溝通大概也會各說各話。
所以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 2022/12/15,華裔新加坡籍攝影師張晶娜創辦了作品集平台 Cara,提供人類藝術家一個作品免受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等大型社交媒體平台上快速擴散的人工智慧藝術影響。此平台不僅拒絕科技公司蒐集平台資訊、發展監測技術阻擋 AI 圖像上傳,更與科研團隊合作推廣更強的防禦工具—— Glaze。
Glaze 技術由芝加哥大學電腦科學教授 Ben Zhao 領導的研究團隊 SAND Lab,在2023/2/8 發表論文,利用 AI 與人類辨別圖像的方式差異,替圖像添加一層人類肉眼看不到的數據,干擾 AI 使其輸出錯誤的風格。在 Cara 平台上的作品,都能選擇 "上釉" 作為被拿去學習後的下一層防禦。
SAND Lab 也在 2023/10/20 推出更積極性的攻擊手段 Nightshade,從文與圖關聯的層面誤導 AI 學習,使其認知對應產生偏差,受 Nightshade 影響的模型會像某前立委那樣,舉著「太陽花」學運議場照片,指出立法院發言台上一大堆的「香蕉」。當錯誤概念融入整個模型,最後將帶來整個模型圖像生成的崩壞,如果有效的話。
如果有效的話——沒錯,就算是應用電腦技術開發出的反擊手段,依然有辦法提早發現破解,但根據 AI 圖像生成領域前沿與底邊實力差距極大的情況,對我等只是玩玩、沒有技術的普通用戶,依然有遏阻拿圖片做成 LoRA 的嚇阻力。即使藝術社群發出的抗衡舉動如更換社群頭像、網站請願、表明拒絕 AI 使用、甚至拿訂閱制 AI 工具產版權角色形象惡搞,基本上都是從外部進行干預,並未影響用戶進行 AI 生成的本質。
什麼狀況下,AI 社群生成、分享的行為,才會受到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