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時刻【2023/4/29】

更新 發佈

雖然曾說過,筆電內圖檔、LoRA 要不要刪除,體現內心是否繼續嘗試 AI 創作的躊躇,但硬碟空間剩 2GB 叫我怎麼做事 ? 終歸要刪、終究不得已。


進入五月前,我和熟識的朋友閒聊。


聊到 AI 終究需要靠夠強的設備去運算、聊到社群大多關注如何靠 AI 產生更多角色的插畫或者更逼真細緻的寫實人像,其他部分相對不在乎。聊到我顯然不支持對 AI 圖像生成技術的誤解抹黑與模型檢舉下架行為,但 ControlNet、ComfyUI 等新工具剛發布一個半月,就狂妄地喊版權無用、淘汰藝術家、呼籲 AI 作品不標註 AI 生成好考驗那些只會靠眼判斷的 AI 警察,也是讓我不敢恭維的態度......


如果參與社群的可貴之處在於想法交流、共同提升,那我顯然在 AI 創作領域提供不了價值,因為上限已被獨顯 4GB 的筆電卡死,想繼續提升要麼去接受正規美術訓練、要麼認真打拼賺錢買新電腦,總之絕對不是現在繼續嘗試創作。


或許別那麼勢利,身處同好社群的情感交流也有其價值。然而看繪畫社群與 AI 社群互批,只覺得為啥要看這些情緒化的暴論、何必為此查資料反駁,久而久之連看群組都懶了,話語權讓那些設備精良、實力強悍、重點是會筆戰也願意戰的人替我們爭取,反正我也不是兩個圈子中的利害關係人。


「綜上所述,我覺得這階段的嘗試可以告一段落,反正沒累積什麼成果。」

「之後有什麼想法嗎?」不得不聽我發 AI 牢騷的可憐朋友關心。


想法?只是沒打算繼續,還需要做規劃?短期內會先清理硬碟吧,把 2 萬張圖片刪一刪、留得 LoRA 在,不怕生不出圖。即使刪圖令人惋惜,但你聽過 Pixiv 嗎?許多 AI 創作者把自己作品丟上去,我可以在刪圖前先上傳作為備份,雖然部分歪手歪腳不合個人美感,反正某些用戶也是篩都不篩。這樣不免有跟著滄浪之水載浮載沉之虞,但想到過去半年心血結晶繼續於互聯網的雲端閃爍,即便物是人非,至少回憶會永久,像不變星空,陪著我~


朋友靜靜等待我打字、仔細閱讀我寫出的抱怨、感受字裡行間的感慨,良久,他回了一則訊息:





「.....你沒外接硬碟嗎?」


「蛤?」





我尷尬地解釋如果 LoRA 挪到外接硬碟,大概平常也不會去用,如同打入冷宮、無用武之地——


「外接硬碟不就是放 平 常 不 用 的東西嗎???」


被唸了一頓,要我好好修正對電腦設備的認知。


灰頭土臉的我只能把 LoRA 移到外接硬碟,片刻筆電又多出 20GB 空間了,已辦好 Pixiv 帳戶的我,現在陷入要不要繼續上傳圖片的窘態。


Pixiv 可一次上傳好幾張圖,又能自訂名稱、標籤,有辦法接納一系列同主題的圖片(參見KEEP CALM AND CARRY ON),或者好幾頁漫畫(參見柳暗花明又見冰宮)。總而言之,比分享在社群更適合針對主題分類圖片。我回頭檢查並分類兩萬多張圖片中、有同樣人物/場景的圖像,分批上傳。


第一批、第二批檔案上傳完畢,換下個主題,上傳第一批、上傳第二批......


......我的手指停在按鍵上空。


我在做什麼?

歸納主題,將同主題的 AI 圖像上傳網站。

為什麼?因為過去生成的 AI 圖沒有主題,讓我覺得這種製造流程沒什麼意義。


......怎麼會沒主題呢?

圖片能被歸類上傳,主題不是很明確嗎?



....................!


為了儲藏,按主題把圖片分堆上傳
已確立主題,再製作圖片一起上傳

僅是同樣行為的反轉,意義卻截然不同,這幾天一籌莫展的我茅塞頓開, AI 時代或許單張圖畫價值已經降低了,


但我可以把一堆“單張圖畫”疊放啊!


不只是數學上的相加關係,若許多單圖串聯一起,圖與圖之間延伸的流動性,是連環圖畫、或者說是今天的漫畫敘事發展基礎。


AI 創作還是有嘗試空間的,也必然伴隨著挑戰,但五月之前,我終於做出了抉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sh的沙龍
3會員
49內容數
記錄我在 2022 年 9 月之後使用 AI 生成圖像的嘗試。 這個主題總有一天會沒東西好寫,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B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既然 BiliBili 上分享的 LoRA 號稱可一鍵生成漫畫,我決定只寫 prompt 來引導 AI 生成漫畫頁,直到足以拼湊一段劇情為止,再來計算總共生成多少張、又從中採用多少張。
Thumbnail
2025/04/29
既然 BiliBili 上分享的 LoRA 號稱可一鍵生成漫畫,我決定只寫 prompt 來引導 AI 生成漫畫頁,直到足以拼湊一段劇情為止,再來計算總共生成多少張、又從中採用多少張。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舊作品消滅與 AI 生成風潮,只是證實內心對圖像價值的質疑。諷刺的是,我竟因為懶得開 SD 、漫無目的上網而看到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舊作品消滅與 AI 生成風潮,只是證實內心對圖像價值的質疑。諷刺的是,我竟因為懶得開 SD 、漫無目的上網而看到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15
測過 ChatGPT 寫提示的效果,我再無懸念,自己目前的流程問題開張 Google sheet 便能解決,用不著 AI。
Thumbnail
2025/04/15
測過 ChatGPT 寫提示的效果,我再無懸念,自己目前的流程問題開張 Google sheet 便能解決,用不著 AI。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逐一檢視它們,我好像看見自己多年來到底累積了什麽。
Thumbnail
逐一檢視它們,我好像看見自己多年來到底累積了什麽。
Thumbnail
如果不把失去看得太重,那麼失去就算不上什麼。
Thumbnail
如果不把失去看得太重,那麼失去就算不上什麼。
Thumbnail
去年3月搬完家之後,除了想跟想環境熟悉之外,我也想重新認識自己。於是我開始著手整理在疫情期間,隨手寫的童年,回當時的IG限動找感覺。每天起床先對著電腦冥想2小時,再出門工作⋯ 忘記這樣的日子多久了,我開始不再是對著電腦冥想,而是開始打字,打打刪刪⋯電腦的垃圾桶堆滿了我的胡言亂語。 七個月之後,我
Thumbnail
去年3月搬完家之後,除了想跟想環境熟悉之外,我也想重新認識自己。於是我開始著手整理在疫情期間,隨手寫的童年,回當時的IG限動找感覺。每天起床先對著電腦冥想2小時,再出門工作⋯ 忘記這樣的日子多久了,我開始不再是對著電腦冥想,而是開始打字,打打刪刪⋯電腦的垃圾桶堆滿了我的胡言亂語。 七個月之後,我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隨著電腦的普及,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日常行為,食物上桌前要先拍照、打卡、上傳;路見不平報警前先錄影、直播;資料下載後先存檔、備份,至於資料有沒有被閱讀則完全不重要了。而這些紀錄甚或記憶我某段過去的資料,皆反射了我的一部分,因為那些資料保存了我過去部分的時間,保存了我成為現在的我的部分痕跡。但是如
Thumbnail
隨著電腦的普及,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日常行為,食物上桌前要先拍照、打卡、上傳;路見不平報警前先錄影、直播;資料下載後先存檔、備份,至於資料有沒有被閱讀則完全不重要了。而這些紀錄甚或記憶我某段過去的資料,皆反射了我的一部分,因為那些資料保存了我過去部分的時間,保存了我成為現在的我的部分痕跡。但是如
Thumbnail
抓取對象檔案,自動進行壓縮處理,壓縮後產出一個壓縮檔案,如此便可節省硬碟使用空間
Thumbnail
抓取對象檔案,自動進行壓縮處理,壓縮後產出一個壓縮檔案,如此便可節省硬碟使用空間
Thumbnail
什麼時候開始 書架上喜愛的書籍 一層層 鋪滿了淡淡的塵
Thumbnail
什麼時候開始 書架上喜愛的書籍 一層層 鋪滿了淡淡的塵
Thumbnail
有點不知所云 有什麼事情不是這樣的?
Thumbnail
有點不知所云 有什麼事情不是這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