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療癒2:透過人偶探索爸爸的內心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同的家族療癒體系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而我所體驗的是以人偶來進行。當天是由姊姊代表爸爸,由她來感受爸爸的感受,以爸爸的意識,指定人偶的方向與排列。

從人偶的排列與方向中,能夠解讀出家族的互動模式以及能量狀態,並藉由改變人偶的排列方式,進而改變家族的關係與能量狀態。


raw-image



爸爸的童年創傷

畫面中可以看到代表爸爸的人偶看著阿公,而代表阿公的人偶卻看著外面。顯示出,阿公是那種很努力賺錢養家,但在情感上比較沒有跟家人互動的父親。

爸爸對阿公是一種,想接近又不敢接近,誠惶誠恐。因此,小時後在情感上所感受到的愛,就是不足的。


不敢提出自己需求的爸爸

對一個只有10塊錢的人來說,他已經給我們9.9塊錢了。

在這次家族療癒中,我們驚訝地發現,平常讓人感覺很強勢的爸爸,其實是一個不照顧自己的需求,也不敢提出自己需求的人。

  • 爸爸的內在其實是很膽小的。在面對生活時,他覺得好累、好煩,可是怎麼辦呢?他會告訴自己,啊就做啊。雖然有責任感,但是其實內心是負荷不了的。這也是為什麼長期下來心臟出了問題。
  • 爸爸雖然受不了工作的壓力,但很努力地撐著,以讓我們有一個穩定的物質生活。老師說,爸爸給予的情感支持雖然感覺很少,但其實就一個在情感上只有10塊錢的人而言,他已經把9.9元都給我們了。想想其實蠻偉大的。
  • 爸爸感到很挫敗,他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但孩子都不喜歡他。他會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工作不夠好。
我們沒有認可他那些錯誤的決定,但還是可以愛他。

爸爸希望被孩子認可。

也許我們沒辦法真的很靠近他,但要讓他感覺是被這個家庭接納的。給他愛、幫助他回到自己、看見別人,他的心臟就不會需要這麼用力。

​我們一定要先很愛自己,然後也去愛爸爸,這樣我們自己也會變得柔軟。柔可以融化爸爸,因為柔像水一樣會繞。

當對爸爸感到憤怒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沒有認可他那些錯的決定,但是還是可以愛他。

本來以為這堂家族療癒課,是要來解開爸爸的心結,其實到最後,是要解開我們自己的心結,進而去幫助爸爸。既然他已經付出9.9塊錢的愛了,其他的就由我們試著來創造,帶著他一起感受愛吧!

(後記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向內的道路:靈性學習分享
9會員
152內容數
這世間所有的功成名就,不過都是「往外」的道路,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能夠被複製與仿照;而「往內」的道路,其實才是最難的,沒有標準答案與固定的路徑,但只要有一顆願意對自己感到無限好奇的心,就有可能走出一條路來,通向真實的自己。 在此分享個人跟著@numa.sprititualfield學習靈性、了解自我的故事。
2025/04/29
我們每個人來到地球,是在學習什麽呢?角色的扮演和切換。藉由角色扮演,去學習各種事情,例如和諧、包容與理解。理解人性面的不完美,學習無條件的付出或不過度付出。理解到愛是很複雜的,有很多種樣子。或者,理解到我們自己以外的事情是無法控制的。 在目前的工作上,我需要扮演一個十分有耐心、親和又專業的客服
2025/04/29
我們每個人來到地球,是在學習什麽呢?角色的扮演和切換。藉由角色扮演,去學習各種事情,例如和諧、包容與理解。理解人性面的不完美,學習無條件的付出或不過度付出。理解到愛是很複雜的,有很多種樣子。或者,理解到我們自己以外的事情是無法控制的。 在目前的工作上,我需要扮演一個十分有耐心、親和又專業的客服
2025/04/28
職場是一個很能夠照見人性的場域。有時候,看見別人做了某些事,我會感覺非常的憤怒。不久前的諮詢,老師提醒我,在別人在做可惡的事的同時,我還覺得他很可惡,就是被他困住了,要跨越它、比他有更大的格局。這句話很有意思,我以前從來沒聽過。如果我覺得他在找我麻煩,我就會被他困住。
2025/04/28
職場是一個很能夠照見人性的場域。有時候,看見別人做了某些事,我會感覺非常的憤怒。不久前的諮詢,老師提醒我,在別人在做可惡的事的同時,我還覺得他很可惡,就是被他困住了,要跨越它、比他有更大的格局。這句話很有意思,我以前從來沒聽過。如果我覺得他在找我麻煩,我就會被他困住。
2025/04/27
因為體驗過如何養花,明白了一株植物要長成現在的模樣,需要多麽悉心的呵護。 於是,當我為自己買一束桔梗,放在桌上觀賞時,我理解此刻他能夠以最好的樣子呈現在我面前,多麽不容易,而我竟能夠與自己分享如此珍貴的事物,心裡便感覺甜蜜和溫暖。
Thumbnail
2025/04/27
因為體驗過如何養花,明白了一株植物要長成現在的模樣,需要多麽悉心的呵護。 於是,當我為自己買一束桔梗,放在桌上觀賞時,我理解此刻他能夠以最好的樣子呈現在我面前,多麽不容易,而我竟能夠與自己分享如此珍貴的事物,心裡便感覺甜蜜和溫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Thumbnail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Thumbnail
家族排列作為一種有效的團體療癒形式。本文簡要說明在家族排列現場,所發生的療癒效果,其背後的模式與流程。將以下列項目來說明之:(1)發現、(2)序列、(3)界線、(4)承認、(5)流動。發現自己的情緒、將之說出來,學習接受自己的狀態、承認自己內在深處的矛盾進而釋放,都是重要的療癒過程。
Thumbnail
家族排列作為一種有效的團體療癒形式。本文簡要說明在家族排列現場,所發生的療癒效果,其背後的模式與流程。將以下列項目來說明之:(1)發現、(2)序列、(3)界線、(4)承認、(5)流動。發現自己的情緒、將之說出來,學習接受自己的狀態、承認自己內在深處的矛盾進而釋放,都是重要的療癒過程。
Thumbnail
最近在看骨盆照護治療的書,裡面有一段:祖先與家族為你帶來的是禮物。作者提到,在她引導個案如何與自己骨盆連結時,個案常常會看到家族遺傳的模式,或是看到祖先流傳下來的能量仍然留存在家族中,只有去處理自己的家族遺傳,才能改變這些既存而不自覺的模式。 看到這個部分起初覺得有點荒繆,身體怎麼會攜帶著家族的傳承
Thumbnail
最近在看骨盆照護治療的書,裡面有一段:祖先與家族為你帶來的是禮物。作者提到,在她引導個案如何與自己骨盆連結時,個案常常會看到家族遺傳的模式,或是看到祖先流傳下來的能量仍然留存在家族中,只有去處理自己的家族遺傳,才能改變這些既存而不自覺的模式。 看到這個部分起初覺得有點荒繆,身體怎麼會攜帶著家族的傳承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