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出家:療癒內在小孩,破解原生家庭課題

⚠️閱讀前提醒:本文中所分享的內容,源於個人生命的經驗、研究和領悟,其中可能會有些打破讀者固有思維或「常識」認知的觀點、知識,我們歡迎有興趣/準備好的朋友們以開放心態自行斟酌閱讀,從中提取對你有所啟發的部分,並放下令你困惑或尚無法接受的部分。

關於如何破解原生家庭課題,我通常會提到「精神上的出家」這樣的概念。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內在小孩和人格小我(ego)的養成

現在眾所周知的「內在小孩」(Unihipili,夏威夷語)一詞及其概念,主要出自心理學家伊賀列阿卡拉‧修‧藍(Ihaleakala Hew Len)博士的零極限理論和夏威夷原住民自癒療法「荷歐波諾波諾」(Ho’oponopono),也就是地球集體潛意識的具體形象化、佛家中所謂的阿賴耶識或西方神祕學的阿卡莎紀錄(Akashic Record)。當我們談到「小孩」,通常傾向聯想起像是天真的、本能的、不成熟、未受社會框架規訓等特質,每個人都曾是涉世未深、看似懵懂無知的稚子,但其實都各自夾帶轉世業力或印記進入地球體驗修練,從無知真空演化出自我個體性的繁複多元,再從中破幻歸空重返神性。靈性詩人魯米(Rumi)有段詩句是這樣的:

來,來,無論你是誰
流浪者、崇拜者、移情別戀者
這不是絕望的商隊
你已千百次違背了你的誓言
沒關係,還是來吧!再一次來到這裡
(Come, come, whoever you are,
wanderer, worshiper, lover of leaving.
This is not a caravan of despair.
It doesn’t matter that you’ve broken your vow a thousand times,
still come, and yet again, come.)

個體靈魂每一世在選擇出身環境和命運劇本時,主要會以最能服務於其此生靈性成長的體驗進行資源和關卡的設置,有些從三維小我看來的困境,其實反倒最能激發、運生出高我內核的實力,所以某些極少數傳統宮廟所謂狹義「帶天命降生」的存有,不盡然會選擇順遂和諧、物質豐足的原生家庭和早年環境降生,卻反其道而行來以此自我試驗。不過,這是相對少數的情況,大多數正在地球投生體驗的靈魂通常還是會依照線性輪迴的自然順序來演化成長。

西洋占星學中之所以會有「三十歲後看上升(vs. 太陽)」的說法,是因為每個個體靈魂降生時的星相銘印(命盤),是以上升星座/第一宮定位後佈局的內宇宙導航系統,它會錨定該個體靈魂的初始命運藍圖並顯化相應的體驗情節以形塑出這一世的人格小我,所有人小時候都經歷過相對蒙昧地受業力驅使、無意識接收和對外界反應的混沌狀態,並會在第一次土星回歸前後(通常為28~33歲間)經歷完回溯至前世靈魂年齡的過程,有部分人可能會觸發使他靈性覺醒的特定事件獲得重新審視命運的機緣,進而喚醒自我選擇切換平行實相的能力而變更初始的命運軌跡,達成一個階段性的開悟狀態、於現世當下實現自我的跳頻揚升;相對其餘並非如此的人,就會依已固化的人格小我─也就是以上升星座能量為主導顯化出的存在狀態─繼續運行他的人世體驗。

破解原生家庭關卡並實現自我重生

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有一條連結祖靈的業力線,它與祖靈連繫,也顯化了世間。
叛逆的人格特質,是靈魂意識想要逆轉家族的權威秩序。

每逢大規模轉變的時代,所謂星際種籽(Starseed)、光之工作者(Light Worker)等類型靈魂群體中的許多存有投身地球協助揚升工程時,就會選擇互為業力伴侶的夫妻所組成的原生家庭作為任務挑戰關卡,目的是協助破解和清除已不再服務於新地球的負向矩陣印記。從靈魂轉世的角度來看,人類軀殼所處的線性時間軸年齡僅只是觀測體驗的其一維度,因此就會出現作為年輕靈魂的父母得撫養老靈魂的孩子的情況,例如有些「孩子」其實是該家族的祖先或與先祖有較深的淵源。在宇色老師協助傳導母娘靈訊的《請問財富》一書中,就有提及家族業力(祖業)和「先天帶財轉世」的孩子的特質,以及有意識化解祖業的方法(p.251-252)。

人類孝道的本質,像是場歷史悠久的靈性演化接力賽。承襲自祖靈和血親的轉世遺產,可能會化為其人天賦的一部分、也可能造成亟需突破的枷鎖,然而無論是以正向或負向顯化,最終都會成為靈魂自我成就的養分。在舒適環境成長起來的人,通常會自然而然培養出安全型依戀模式,那就珍惜和感恩這樣的因緣;反之,在不舒適環境成長起來的人,即使曾因此造成自身傾向表現為焦慮型或迴避型的依戀模式,也仍可能在重新學會給自己充足的愛、療癒好與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後,轉變為安全型依戀模式,如此一來也就清除掉祖業中的僵化能量、中止既往的負面循環模式,在現世即實現自我轉生。

我個人投生地球這一世選擇的出身家庭,是一個曾令我感到較為受限困擾的處境,而我本身的存在與成長歷程就像久違罕見出現不按牌理出牌的變種,若非遵照自身內心深處所真正相信和渴望而活,根本不可能長成如今這般趨近靈魂高我真正所是的樣子,至於從靈魂高我的角度,我知道這是我要讓自己不輕易入迷、及早覺醒所選的設定。曾諮詢過的占星師給我的命運解讀是「很早就放棄對原生家庭的期待,接受自己與家人是不同的物種」,傳統命理中所謂「六親緣淺」之人,確實如此。而在體驗完此生早年的種種不安動盪、劍拔弩張的情節,並從中覺醒開悟和自我療癒後,近期原生家庭成員們和我的互動狀態也就自動轉變成相對平和、保持友善空間的狀態,顯示我最後一世原生家庭和累世以來的業力課題終於正式畫下句點了。

當一個開悟者準備好了,將能接受並活出這道知識:「我不需要再療癒內在小孩創傷/原生家庭問題,因為我就是『世家』,是自己的祖先,也是自己的後代。」(可參考科幻影集《Sense 8》&《Dark》)

所謂還原愛的序位(家族系統排列),就是不再緊抓過去曾發生過的事件、放下舊襲的業力,回到當下歸零開創。在靈性傳承中,「祖父悖論」成了實際情況,等待你向自身解謎揭密。(可參考電影《Predestination》)

至於斷輪迴(靈魂結業),就是「我將不再出生(入世體驗)」。(可參考科幻小說《The First Fifteen Lives of Harry August》)

原《重構命運:地球開悟遊戲指南》電子書 - 付費訂閱讀者限定 線上交流空間 ♦ 預約私人靈性諮詢 請至官方Instagram私訊 或 來信至[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男人困境 : 09 長期賽道上的阻礙 – 精神男人困境 : 09 長期賽道上的阻礙 – 精神   精神層次可以是為你的人生使命,比較像是你這一生想要改變的事情。   而這件事情大到你這輩子或許都完成不了,當你有使命感,你的人生藍圖會更加清晰。   不過就算沒有使命也不影響,通常能到身分層次就夠了。   通常精神層次我會設定為更高
Thumbnail
avatar
超越困境
2023-11-28
精神內耗的八大危機:如何認識和應對心理上的自我消耗案例 在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個名叫艾米的年輕女性。她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女孩,但她卻經常陷入一種內心的痛苦之中。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感情上,艾米總是過度地要求自己,她對自己的期望太高了。  每天晚上,當大家都已經入睡時,艾米卻躺在床上反復思考過去發生的事情。她會想著自己做錯的事情,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
Thumbnail
avatar
洪惠嘉
2023-11-18
告別精神上的喋喋不休: 你的静心指南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你需要做一件事情時,卻發現自己一直在想其他事情,無法集中注意力,最終導致失敗或者無法完成任務。 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內耗。
Thumbnail
avatar
A-Pin
2023-05-25
迷信是人民精神上的迷幻藥「唯有理性和真正知識能夠衝破非理性和蒙昧、能夠照亮並引導人生」。 「不確定性是人生本質, 並無任何超自然方式可以將之迅快解決」。 「統計是讓一切迷信和謊言無所遁形的照妖鏡」。
Thumbnail
avatar
吳鐵肩
2023-05-06
你遇過職場上的「精神操控」嗎?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職場上有一種上司,會以嫌棄、羞辱方式,長期讓下屬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這麼差」、「為什麼我每件事都做不好」? 一旦下屬相信自己真的很差勁,就會不由自主地變成「討好型人格」。 我確實遇過這種長官,也發現威權、嫌棄式的領導,竟然真的能控制一向「服從性低、很不受教」的記者們。
Thumbnail
avatar
大女人的世界
2022-05-31
【評論】張愛玲從來傳奇(上):張派作家並非複製體,更近似於一種精神上的依歸張愛玲在華語文壇無人能夠企及的影響力,使台灣出現了不同世代的「張派作家」,曾經我們以為「張派」指的是一種文字語言或內容形式,然而,在張派作家紛紛「叛離」張愛玲寫出一條自己的路以後,今天所謂「張派」,更近似於一種精神上的依歸——相信文字、共感「華麗蒼涼」,以及,對孤獨一無所懼。
Thumbnail
avatar
高澄天
2022-03-24
畫說好書29_《殿下的日常》_凡人的神明是精神上的父母終於明白,為什麼人會需要宗教信仰。
Thumbnail
avatar
圈圈轉圈圈
2021-10-18
精神上沒有上進心的人是笨蛋 ︳儲思《心與文鳥》-「心」就像是乃木大將追隨尊嚴與武士道的精神切腹自盡 老師也終於切開將他栓練在原地多年的自己。
Thumbnail
avatar
三千
2021-09-05
《江湖兒女》:沒有信仰,我們都是精神上的流民無論是「孝」也好,「忠」也好,還是「義」也好,都是將自身的價值依附到他人身上,自己缺乏獨立的價值中國人的價值一直被社會關係所定義和限定。這種價值缺乏精神上的自足性,必須處於與他人的緊密聯繫中才會有安全感和意義感。不論飄在江湖,還是身處宗族或體制之內,沒有信仰,我們都是精神上的流民。
Thumbnail
avatar
江上小堂
2018-10-02
avatar
雙魚鏡方格子檔案館
200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