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基本原則與目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千百年來,有許多許多多形式與方法,綜合前人的經驗智慧, 簡單歸納下列幾項原則與目標:

  1. 調息養氣
  2. 氣血充盈
  3. 骨固筋柔
  4. 經絡暢通
  5. 肌肉若一
  6. 節欲藏精
  7. 清淨養神
  8. 協調臟腑
  9. 綜合調養

人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無論那一個環節有了障礙, 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正行進行. 所以,養生必須從整體全局全面著眼, 但是又必須從各個小處與細微處著手........如同每天刷牙洗臉,吃飯、吃、喝、拉、撒、睡......

若能時時刻刻,把這些原則目標都融在日常生活,輕輕鬆鬆,自自然然,如

《論語.里仁》:「吾道一以貫之。」

《老子.清淨經》:「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達到身、心、靈全形、全神、全然、平和的健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道生健康屋
3會員
29內容數
回歸"人本-自然原生態" ; 您的身心靈健康是我們的心願!
道生健康屋的其他內容
2024/12/05
都是那麼平常;在日常口頭語中....... 表面字義上,有誰不懂.........但是, 真懂又能持之以恆的人又有多少呢? "活動"的一個人性自然規律(好逸惡勞)正解是: 活著就會動. 但是如果從人性的逆率(好勞惡逸)的反解就成了: 要活就要動! 用古人智慧;孟子告子下篇: .......
Thumbnail
2024/12/05
都是那麼平常;在日常口頭語中....... 表面字義上,有誰不懂.........但是, 真懂又能持之以恆的人又有多少呢? "活動"的一個人性自然規律(好逸惡勞)正解是: 活著就會動. 但是如果從人性的逆率(好勞惡逸)的反解就成了: 要活就要動! 用古人智慧;孟子告子下篇: .......
Thumbnail
2024/12/03
這是源自皇帝內經素問第五章,一段古人智慧滿滿的結語;雖然來自內經 ,以傳統中醫為背景, 但是下醫醫病,上醫通天,握覽人的身心靈健康根本並與天地合和: ......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
Thumbnail
2024/12/03
這是源自皇帝內經素問第五章,一段古人智慧滿滿的結語;雖然來自內經 ,以傳統中醫為背景, 但是下醫醫病,上醫通天,握覽人的身心靈健康根本並與天地合和: ......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
Thumbnail
2024/11/28
一段簡文, 與大家分享: “以佛養心,以道養身,以儒養家”。 心態是健康長壽的基石,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誰擁有了心理平衡,誰就擁有了健康和長壽。“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何謂“養心”?《黃帝內經》認為是“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據說,魯國人單豹為了養生,獨居
Thumbnail
2024/11/28
一段簡文, 與大家分享: “以佛養心,以道養身,以儒養家”。 心態是健康長壽的基石,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誰擁有了心理平衡,誰就擁有了健康和長壽。“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何謂“養心”?《黃帝內經》認為是“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據說,魯國人單豹為了養生,獨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段簡文, 與大家分享: “以佛養心,以道養身,以儒養家”。 心態是健康長壽的基石,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誰擁有了心理平衡,誰就擁有了健康和長壽。“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何謂“養心”?《黃帝內經》認為是“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據說,魯國人單豹為了養生,獨居
Thumbnail
一段簡文, 與大家分享: “以佛養心,以道養身,以儒養家”。 心態是健康長壽的基石,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誰擁有了心理平衡,誰就擁有了健康和長壽。“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何謂“養心”?《黃帝內經》認為是“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據說,魯國人單豹為了養生,獨居
Thumbnail
調養精神是養生的根本基礎. 淮南子說: 申請志平,百節皆寧,養性之本也;肥肌膚,充腸腹,供嗜欲,養性之末也. 黃帝內經 素問 上古天真論: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說明: 養生貴乎養神,不懂得養神的重要,單靠飲食營養,藥物滋補是難達到健康長壽目的. 由於人的精神活動在於"心神"的主導
Thumbnail
調養精神是養生的根本基礎. 淮南子說: 申請志平,百節皆寧,養性之本也;肥肌膚,充腸腹,供嗜欲,養性之末也. 黃帝內經 素問 上古天真論: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說明: 養生貴乎養神,不懂得養神的重要,單靠飲食營養,藥物滋補是難達到健康長壽目的. 由於人的精神活動在於"心神"的主導
Thumbnail
以下內容接續上篇整理,第一段為參考內容摘要,第二段為個人闡釋: 誠正章第十二 《大學》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誠意正心,是做人的基礎,更是修行的要點。心是身體的主宰,意念是心的作用,心意發動,身體就有所行動。心意向善,則有善行,心意向惡,則有惡行,心意煉定,才能不屈不
Thumbnail
以下內容接續上篇整理,第一段為參考內容摘要,第二段為個人闡釋: 誠正章第十二 《大學》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誠意正心,是做人的基礎,更是修行的要點。心是身體的主宰,意念是心的作用,心意發動,身體就有所行動。心意向善,則有善行,心意向惡,則有惡行,心意煉定,才能不屈不
Thumbnail
《黃帝內經》,作為中國醫學之創始,係以黃帝與其臣子岐伯講論醫學,記錄其答問而著作了素問與靈樞;《黃帝內經》為我國最早的一部醫書,全書非一人一時之作,一般認為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西 元前 770-前 221年),係以黃帝(約西元前 2700年)與其臣子岐伯講論醫學答問所成之醫學巨著,涵蓋臟腑經絡
Thumbnail
《黃帝內經》,作為中國醫學之創始,係以黃帝與其臣子岐伯講論醫學,記錄其答問而著作了素問與靈樞;《黃帝內經》為我國最早的一部醫書,全書非一人一時之作,一般認為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西 元前 770-前 221年),係以黃帝(約西元前 2700年)與其臣子岐伯講論醫學答問所成之醫學巨著,涵蓋臟腑經絡
Thumbnail
修行者有兩點天則絕對不能違背?! <天地間的倫理道德。> <大自然的循環法則。> (一)天地間的倫理道德。 曾子曰: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諸佛菩薩: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忠君報國,安身立命。」 1-儒家:三綱五常! 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 五常,指仁、義、禮、
Thumbnail
修行者有兩點天則絕對不能違背?! <天地間的倫理道德。> <大自然的循環法則。> (一)天地間的倫理道德。 曾子曰: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諸佛菩薩: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忠君報國,安身立命。」 1-儒家:三綱五常! 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 五常,指仁、義、禮、
Thumbnail
每日持戒生活為聖賢仙佛(院長師兄)批示的訓文, 老前人勉勵做為修道人之指標,將戒律融入生活, 為最簡單的開端: 認真嚴謹、分秒修持的態度 清晨早起六點正 喝杯溫開水後讀個經訓 每日背一小訓 行住坐臥不離經訓,謹言慎行 晚餐之後不隨便吃東西,以清茶水果為主 準備過失簿,條條反省,每日更新 反省內容:
Thumbnail
每日持戒生活為聖賢仙佛(院長師兄)批示的訓文, 老前人勉勵做為修道人之指標,將戒律融入生活, 為最簡單的開端: 認真嚴謹、分秒修持的態度 清晨早起六點正 喝杯溫開水後讀個經訓 每日背一小訓 行住坐臥不離經訓,謹言慎行 晚餐之後不隨便吃東西,以清茶水果為主 準備過失簿,條條反省,每日更新 反省內容:
Thumbnail
上次分享在限動滿多同學有詢問的書。 阿育吠陀是來自印度的傳統醫學,近年來也越來越受關注與重視,因為作為一種整體醫學,阿育吠陀將人視為身心靈的整合,透過提高自然的療癒力,以生命本身的力量來治癒疾病的醫學。 阿育吠陀(Ayurveda)的意義:Āyur為生命,Veda為科學。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
Thumbnail
上次分享在限動滿多同學有詢問的書。 阿育吠陀是來自印度的傳統醫學,近年來也越來越受關注與重視,因為作為一種整體醫學,阿育吠陀將人視為身心靈的整合,透過提高自然的療癒力,以生命本身的力量來治癒疾病的醫學。 阿育吠陀(Ayurveda)的意義:Āyur為生命,Veda為科學。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如此這般地修行,直到心變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止。所謂「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將不再混亂而能夠輕鬆自在,它將會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繼續不斷地專注在呼吸上。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如此這般地修行,直到心變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止。所謂「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將不再混亂而能夠輕鬆自在,它將會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繼續不斷地專注在呼吸上。 良因曰:
Thumbnail
常,是恆常的規律,道有規律,人也有,了解規律運作,就會發現「度」,過多的釋能,便須回補更多的能量,超過運作體的負荷,也將有反噬,當知道什麼是「適度」,外散的意識就會收斂,回歸到平和狀態,這種平和,會產生包容,事情都知道,也都看在眼裡,卻不會受牽引。
Thumbnail
常,是恆常的規律,道有規律,人也有,了解規律運作,就會發現「度」,過多的釋能,便須回補更多的能量,超過運作體的負荷,也將有反噬,當知道什麼是「適度」,外散的意識就會收斂,回歸到平和狀態,這種平和,會產生包容,事情都知道,也都看在眼裡,卻不會受牽引。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位師兄:「如果說《金剛經》是一切法的總法,那麼《六祖壇經》就是這一切法的『施行細則』,直接跟你說該怎麼做!」師兄的分享,與《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金剛經》是修行的宗旨,而《六祖壇經》則講述修行的方法。」不謀而合。   剛開始讀誦《六祖壇經》時,每天勉強只能讀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位師兄:「如果說《金剛經》是一切法的總法,那麼《六祖壇經》就是這一切法的『施行細則』,直接跟你說該怎麼做!」師兄的分享,與《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金剛經》是修行的宗旨,而《六祖壇經》則講述修行的方法。」不謀而合。   剛開始讀誦《六祖壇經》時,每天勉強只能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