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處在人生或職涯的任何階段,一個人的「視野」是否夠大夠廣,嚴重影響了他的選擇。最近和一些企業界的朋友聊他們遇到的轉型難題,以及輔導新創發展事業的時候,漸漸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可謂不大。
正如「坐井觀天」的那隻青蛙一樣,一個人的格局和企圖心也許十分宏大,如果「視野」中看到的只有一小片天空,同時也視水井的牆壁為理所當然的話,那麼他可以做的選擇就只剩下拚命地跳而已。
而「視野」除了看清楚眼前的物理環境之外,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這個部分主要關乎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自己和旁人的相對關係,要看的面向大致有三種:「認清自己」、「認清別人眼中的自己」和「認清別人」。首先「認清自己」和「認清別人眼中的自己」,關鍵是先要「謙卑自省」才可能看得清,誠實面對自我內心和公允評價自己,是一切判斷與選擇的起點。
舉我一位朋友的例子:這位朋友,十分擅於處裡各種政商關係。不熟的人,總覺得他五湖四海的待人處事,是個很有辦法,也有權勢的人;當然也有人會認為他過於鑽營,只是因為運氣好,所以才沒有出事。
有一次酒過三巡,他告訴我他的處世之道:「每個人其實很像是一隻站在大象頭上的小老鼠,如果別人看見我們都要低頭繞道而行,他們尊敬的其實是我們背後的大象。」
「因此,要知道自己背後的這隻大象是甚麼?慢慢學習觀察如何成為大象,成長茁壯之後,再換一隻更大的坐著。」「千萬不要因為站在大象旁邊,就覺得自己也是一頭巨獸。」
他這裡指的大象,可能是個大人物,也或許是個頭銜或團體,它甚至是我們曾經的成績與信用。
他如此「謙卑」的認清自己,再加上能力也不錯,真的是個能做事的人,雖然八面玲瓏,其實是進退有據,知道這一切不完全是因為自己的關係,相當愛惜羽毛,也就沒有甚麼行差踏錯的行為出現。難怪這幾年,陸續成功推動好幾家公司上市。
至於第三個面向:「認清別人」有它客觀上的難度,因為沒有標準且太花精神,再加上又難以改變對方來成就彼此,因此我覺得是最難的,也沒有必要浪費太多時間。
「認清別人」只要記得一個原則:「看一個人做甚麼,不要只聽他說甚麼。」
好了 —— 回到開頭說的,保持謙卑,看清自我了解別人,充其量是讓自己不會犯了「井底之蛙」的短視與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誤。
但要如何突破思維上的限制和提升認知,看見更大更廣的天空呢?
非常推薦大家試試「反著想」的練習。
例如:
大家都在想著如何成功,如果我們儘全力把「做甚麼事情會導致失敗」的可能找出來,然後打死都不做。這樣做至少會比大多數的人都成功,也就很接近成功了。
「反著想」可以突破自己既定的思維與圈層,對於不斷加強思辨能力,非常管用,十分推薦。
-----------
對了!忘記跟大家說,一些創業者,比起某些所謂成功企業家的視野來得高和遠,看見這樣的創業者,值得進一步觀察,我們就能從中找到了還不錯的創業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