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砲、病菌與鋼鐵》:試圖解釋自然資源與歷史發展的關係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世界歷史或現今全球面貌感興趣的人、好奇語言發展的人、對地理的影響想更了解的人

這本書一開頭就點破一個我從來沒想過,卻很明顯的問題:為什麼征服、殖民美洲的是歐洲人,而不是澳洲土著?或者非洲人?或東亞人?甚至不是最早發展出文明的肥沃月彎的民族?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並淺顯易懂地解釋為什麼這個理論最合理、為什麼那個理論不符合某些事實。他在這本近五百頁的書中濃縮了人類一萬多年的歷史。作者Jared Diamond是一名演化生物學家、生物地理學家,曾在新幾內亞研究鳥類生態與演化行為,他另外還有兩本著作也頗負盛名:《大崩壞》及《第三種猩猩》。

作者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以及解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點:(有劇透)

一、大陸軸向:

大陸軸向指的是各大陸塊的方向,歐亞大陸是東西向,美洲及非洲則是南北向。這會影響到農業的發展,因為在東西向的大陸上,農作物及牲畜的傳播會比較順利,不需跨越多個緯度;而在南北向的大陸,若農作物及牲畜要跨越同樣的距離,需要克服各種氣候帶。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下,農作物可能無法生長,牲畜也可能遭遇不同的疾病,導致傳播受阻。

這導致歐亞大陸上的農業民族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跨越幾千公里的距離,而南北向大陸上的住民則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以手上現有、能適應當地環境的技術生產糧食。

此外,美洲的天然地理屏障對住民的擴散造成很大的阻礙。最早的美洲住民可能是從位處寒帶的加拿大北部登陸,但是他們在往南遷徙的過程中,會先後遇到高山、溫帶、沙漠、大平原等地形,接著被中美洲的地峽侷限了南北向的交通。南美洲也是,赤道附近濃密的雨林阻擋了擴散的路徑。而非洲雖然離文明最早起源的肥沃月彎很近,但也僅止於北非(撒哈拉沙漠以北)一帶,因為南向的路被廣袤的沙漠阻擋了,更往南又有赤道非洲的雨林。雖然南非的氣候跟北非一樣屬於地中海型氣候,但因為中間這些地理環境的阻撓,要到歐洲人殖民之後才開始有地中海農業的發展。相對的,歐亞大陸的地理阻隔,就比較不會阻擋東西向的交流。

人類的擴張會使各個不同村落、部落間的交流變得更頻繁,而這樣的交流會促進改變的發生-好的改變(如技術的交流),與壞的改變(如疾病或滅族)都有。

二、農業資源

農業是文明發展的基礎。一個農業社會可以生產出足夠的糧食,允許一群人不需要每天忙著生產食物,才有時間和精力可以發展技術。而採集-狩獵的族群能取得的食物資源有限,大致每個人都需要費心張羅食物,沒有多餘的部分可以供養不事生產的人。此外,農業社會因為定居,發展出的技術更有機會被留下來持續使用、改進,相較之下,採集-狩獵的族群可能需要配合季節移動居住地,過於笨重或龐大的技術無法被帶著走,也就失去後續發展的機會了。

而各大洲的農業發展為什麼會出現差異?跟當地原有的自然資源有關。最早被人類馴化的植物大多原生在肥沃月彎一帶,也是在那裡被馴化。這些植物除了要有營養價值、無毒性之外,基本上都具有夠大的種子(如小麥的種子與花草的種子相比,就屬於大種子)。馴化植物的過程十分漫長且非常依賴巧合-由於基因的多變性,偶爾會出現一棵蘋果樹的果實很甜,或是偶爾出現一片小麥比較不容易遭受疾病感染。古代的人們把這些偶然出現的、還不錯的植物留下來,試著種植,最後馴化。可惜在美洲及漠南非洲,符合可馴化標準的原生植物都不多,澳洲更是完全沒有,使得肥沃月彎及鄰近地區的農業發展搶先一步。

家畜的馴化也是一樣,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物種,才有機會被人類馴化。這些動物必須夠溫馴、能夠受人類控制,不能像非洲的犀牛、河馬那麼兇猛,也不能像羚羊一樣過於敏感、易受驚嚇。此外,牠們還不能在被馴化之前先被人類過度狩獵導致滅亡,像北美的大型哺乳類就是這樣,當時抵達北美洲的人類已有高超的狩獵技巧,不久牠們就滅亡了,根本沒機會被馴化。而歐亞大陸的動物從人類還沒發展出高超狩獵技巧前就已經遇過人類,牠們躲避獵人的功力與人類狩獵技巧一起進步,被過度獵捕而滅亡的可能性降低許多。篩選下來,被馴化的物種,只有歐亞大陸(本書由於地理阻隔的因素,把北非歸類於歐亞大陸)的牛、羊、馬、豬、狗、貓等等,美洲大抵只有駱馬,還僅限於安地斯山脈一帶,又因為安地斯山脈的地理及氣候阻隔,駱馬過了很久才傳出這個地區。

家畜不僅能提供食物與毛皮,糞便也能施肥增加農作物產量,更能提供獸力幫助耕作和運輸,使農業社會的擴張更為方便。

由此可知肥沃月彎在文明的發展上比其他地區都具有優勢,鄰近的歐洲跟著受益,逐漸變為有能力侵略、殖民其他地區的社會。但為什麼不是肥沃月彎的人向外侵略,而是相較起來還顯得落後的歐洲呢?這是因為肥沃月彎後來經歷了氣候改變,逐漸變得乾燥,因此氣候溫和、又已經接收許多技術的的歐洲才能迅速崛起。

由歷史課中我們學到,當歐洲人來到其他地區,他們攜帶的病菌殺死了非常多的當地人。為什麼不是當地的病菌反倒殺死來襲的歐洲人呢?這是因為歐洲已有長久馴養家畜的傳統,而人類與動物密集相處後,疾病開始演化,由動物逐漸轉移至人類身上。在那些沒有馴養家畜(或很少馴養)的地區如美洲,當地人對這些疾病完全沒有抵抗力。反過來說,美洲及熱帶地區的疾病確實有對歐洲人造成影響,只是因為歐洲人口密集,各個社群之間的疾病交流頻繁,因此他們已發展出一定的免疫力,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就不如美洲土著那麼高。


因此作者推斷,是自然環境造成現今世界發展的不平等,並非因為各民族在先天智慧上的差異,例如歐洲人初到美洲時,因為懂得利用馬,在戰事上勢如破竹。不過在印地安人學會利用馬之後,反倒讓歐洲人吃了大虧。

讀後心得

作者的論點到底正不正確,我想也很難評斷,不同角度來看,也許都會有不同的說法,而且未來若有相關文物出土,又會推翻這些也說不定。就我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把人類這麼長遠的歷史濃縮在四百多頁裡面,確實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且能把涵蓋這麼多面向的問題整合起來回答,不得不佩服作者歸納各方證據及理論的功力。但我同時也有點懷疑,真的有辦法用大陸軸向及農業資源這兩個因素,來概括如此繁雜的歷史嗎?另外在書中只有非常小篇幅的印度是不是也符合這樣的趨勢呢?本書的論點很清晰也很易懂,還用許多人很不熟悉的太平洋島國作為說明,讓我對那些小島國家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但這本書也激起我的好奇心,想讀讀看其他學者的看法,究竟歷史是不是真的能歸納到這兩個因素之中呢?又或許還牽涉到許多本書礙於篇幅無法深入探討的狀況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ne's random writings
5會員
25內容數
偶爾寫點東西,希望能把自己的感動或感受記錄下來。
June's random writings的其他內容
2024/10/14
*微劇透,介意者慎入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喜歡歷史或奇幻文學的人、對語言感到好奇的人、喜歡在閱讀虛構小說同時思考議題的人
Thumbnail
2024/10/14
*微劇透,介意者慎入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喜歡歷史或奇幻文學的人、對語言感到好奇的人、喜歡在閱讀虛構小說同時思考議題的人
Thumbnail
2024/09/01
這本書適合:在意包裝設計的人、想更了解設計理念的人、好奇設計與生活的關聯的人 日本設計師佐藤卓摘選自己部分作品,並加入短文,描寫當時的發想、與案主的討論,以及自己對「何謂設計」的思考。作者的作品包括大家熟知的可爾必思、明治好喝牛乳等,接過的案子也包括品牌形象、展覽策劃,甚至兒童的日語節目等。
Thumbnail
2024/09/01
這本書適合:在意包裝設計的人、想更了解設計理念的人、好奇設計與生活的關聯的人 日本設計師佐藤卓摘選自己部分作品,並加入短文,描寫當時的發想、與案主的討論,以及自己對「何謂設計」的思考。作者的作品包括大家熟知的可爾必思、明治好喝牛乳等,接過的案子也包括品牌形象、展覽策劃,甚至兒童的日語節目等。
Thumbnail
2024/08/30
這本書適合:對蘇聯及俄羅斯的飲食文化感興趣的人、想從輕鬆有趣的角度讀歷史的人、想了解專制政權歷史的人 很多旅遊書籍都有介紹俄羅斯和斯拉夫民族的飲食文化,也有很多歷史書籍敘述了從末代沙皇、革命、蘇聯,到現今俄羅斯的歷史事件與發展,但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還訪談當時負責掌廚的人或其後代,我還是第一次讀到。
Thumbnail
2024/08/30
這本書適合:對蘇聯及俄羅斯的飲食文化感興趣的人、想從輕鬆有趣的角度讀歷史的人、想了解專制政權歷史的人 很多旅遊書籍都有介紹俄羅斯和斯拉夫民族的飲食文化,也有很多歷史書籍敘述了從末代沙皇、革命、蘇聯,到現今俄羅斯的歷史事件與發展,但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還訪談當時負責掌廚的人或其後代,我還是第一次讀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書是我第一本「比較研究」的科普書,早於《槍砲、病菌與鋼鐵》(大一讀的)。當時還有亂買亂看的習慣,由於前面有《獨裁者的進化》(高中歷史老師推薦,高二就讀了)的開路,高中時我對這類書就有高度興趣。
Thumbnail
這本書是我第一本「比較研究」的科普書,早於《槍砲、病菌與鋼鐵》(大一讀的)。當時還有亂買亂看的習慣,由於前面有《獨裁者的進化》(高中歷史老師推薦,高二就讀了)的開路,高中時我對這類書就有高度興趣。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內容簡介 《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 by Jared Diamond 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歷史學作品。這本書探討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原因和動力,試圖解釋為何不同地區的人類社會在技術和政治上出現了如此巨大的差異。 Diamond 通過對地理環境、生物資源和技術發
Thumbnail
內容簡介 《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 by Jared Diamond 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歷史學作品。這本書探討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原因和動力,試圖解釋為何不同地區的人類社會在技術和政治上出現了如此巨大的差異。 Diamond 通過對地理環境、生物資源和技術發
Thumbnail
外來種、歸化種、入侵種區別。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及生態的危害大解析與說明等等。
Thumbnail
外來種、歸化種、入侵種區別。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及生態的危害大解析與說明等等。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以下內容是整理本書中的13章部分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以下內容是整理本書中的13章部分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